去年春节去音像店淘牒,发现有一张标题为“文革十年”的vcd。关于文革的东西。我一直在从不同的途径去了解那些书本上不曾涉及的内容,那段屈辱的十年史。能够找到这样的音像纪录真是很出乎我的以外,但是这张牒相信也不会给我带来一些出乎意外的视点的,要不它不可能在市面上流通的。把牒买回来之后,我随便看了一些片断,内容有些的闷。于是,我放下了这张牒,一直搁到这个夏天。
这个夏天我在床脚下找到一本《读者》,这本书已经布满了灰尘,有些书页还发了青霉。我这个人对书籍管理向来是没有什么的技巧的,看完的书随手一丢,日后想看的时候只能够左找右寻的,有些的书也就在这种漫不经心的随手乱丢中没有了踪影。《读者》,是我一直都喜欢读的杂志,不过近些年来该杂志的文章的整体水准大不如前了。这本书是04年出版的,是我在去年在旧书店淘回来的。这些年来我基本不怎么的买新书,旧书店是我最爱去的淘书的地方,在这里你往往会找不不少可以让你眼前一亮的东西。
把书本整理干净之后我便打开来看,里面的许多的文章是我还没有看过的,可见当时我看书的随意性。里面有一篇文章《两代人关于“文革”的对话》,文章的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对我们后代对那段十年动乱历史的遗忘的痛心疾首。是啊,那段痛苦的岁月曾经摧残了一代人啊,其实何止一代!看罢全书,我有一种很委屈的感觉,总觉得书中的作者有点冤枉了我们。于是我找回那张牒仔细地看了起来,尽管不会有什么猛料在里面,权当算是在重温那段历史了。该纪录片按照编年体的记录方式,分别记录了1966——1976这十年间的每一年所发生的大事。看到天安门事件的时候,我哭了。在众多的国家领导人中,我是最喜欢周恩来的,为他的人格魅力。
在书中的对话中长者提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诸如“八个样板戏”“四人帮”“老三篇”等等,其实这些问题就是那些亲历文革的人又还有多少的人完完全全地记得?关于文革,带给我们的除了痛还是痛,彻骨的痛。有些人在文革中背叛了自己,有些人在文革中吃尽了苦头,他们希望通过时间的累积来消磨记忆的伤口。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不肯面对那个指鹿为马的年代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或者所受的非人的屈辱,对于那段历史他们自己也是讳莫如深的,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却从来也不会忘记。我们后代如何去了解那段历史?通过书本?通过书本我们能够了解多少实事的真相?我们的长辈一方面不肯告诉我们真相,一方面又在为我们的遗忘历史而愤慨,这公平吗?谁对我们后代的文革史负责?整个社会要求我们去遗忘,我们的教育者要求我们去淡忘。
关于文革的东西,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所涉及的东西很表面,好像几个大的历史事件就构成了我们的十年文革史,这其中的许许多多的东西我们无从得知,也难找到了解的途径。文革十年给我们祖国的人民带来了太多的苦难经历,也给祖国大地留下了不少永远抹不去的伤疤。关于文革,我们一直讳莫如深。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寻找有关文革的细枝末节,读的最多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知青文学。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可是我们的历史在哪里?我们最真实的历史就是那简简单单的几段文字?
国人对70年天的那场战争给我们所带来的伤在渐渐地遗忘,但是我们的伤疤永远不会愈合,我们曾经受了那么重的伤,但是我们的精神长城没有倒。文革同样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却几将崩溃掉!再20世纪抗日和文革是中国的两大历史事件,两者所持续的时间也差不多,但是文革给我们带来的伤痛是更沉重的,前者更过的是肉体上的,而后者则是精神上的。肉体上和精神上所受的伤痛可以通过时间来疗救,但是精神上的伤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治愈。60十年了,我们依然对侵略者的兽行历历在目;30年了,有多少人还记得那场十年浩劫带给我们的伤痛?
鲁迅笔下的阿q是我们国人的真实写照,我们是一个“乐观”的民族。我们可以把日本的侵华当作是儿子打老子,那十年浩劫我们可以当作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吧?这不是在自我作践自己吗,中国人怎么就这么的贱?我们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贱的,所以对于自虐,我们要“讳莫如深”。我们的教育要求我们的后代要忘记,我们还能怎么样?
-全文完-
▷ 进入曾文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