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孩子厌学情绪的产生与改善褦襶子

发表于-2006年08月09日 下午3:56评论-4条

一个视获取知识为痛苦的民族前途必定是痛苦的。一个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欢乐的孩子,他一生中也很难受到欢乐的青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近一二十年来,一个事关民族未来的现象一直困扰着笔者。那就是孩子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校内的孩子,学校只要让他们停止上课,安排什么活动都有学生踊跃参加。孩子要是有个小病,家长一提要给孩子请假,大多数的孩子会立即响应。可是从美国回来的朋友说,在美国一般家长都是用不让孩子上学来吓唬不听话的孩子。几乎所有美国孩子一听到不让上学,就会立即屈服。连在俄罗斯打工的朋友回来都说,那的孩子非常愿意上学。如果不让孩子上学,会受孩子的强烈反抗。

从教二十来年,笔者与学生都已经厌倦一句传统的教育说辞:“我对你好,你知道不知道?”笔者曾经做过厌学问题的专题研究,也曾略见端倪。可是僵化的教育体制,使这些辛劳的成果只成了部分领导与同仁们晋身阶梯。笔者要说的不是抱怨劳动成果被人窃取。从教以来,为了能让研究成果服务于教育实践,能挽救更多的孩子,笔者曾经多次甘愿把许多研究成果以别人的名义公诸于众。只要能对教育活动有所裨益,这份荣誉戴在谁的头上又如何呢!虽然这是一种无奈,可是最让笔者感到心痛的是,教师素质的普遍低下,使他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大打折扣。那杏坛一角的辉煌还没有来得及发扬光大就瞬间被人们淡漠了。为此笔者曾经多次投文教育媒体,倡导基础教育阶段班主任岗位专业化,实行持证上岗。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考核的年青教师不能单独从事班主任工作,没有从事班主任经历的教师不能晋升为高级教师。可是位卑言轻,未能使死水一潭的中国教育产生一丝涟漪。

笔者从事过十多年中学差生转化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孩子们知道差距,看到希望。做到识不足而知进。改革开放后,多次的教育改革都以人性化教育为由,提出一些不许公开排成绩大榜,不许有“差生”这种观念等等。这些盲目从西方学来的东西,很难根植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上。而事实上,各地也基本没有如此实行。可能有人要喝止说,那还提这些有什么用呀!不然,笔者要说的是这种思想体现的教育观念。

如今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暴露,使有头脑的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从西方搬来,并且正在被西人质疑调整的观念。不同文化背景下生存的孩子,其教育会有相应的特点。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会因为怕孩子受到网络的伤害,强制阻止孩子接触网络的。可是在国内阻止孩子接触网络还被世人视为明智之举。美国的孩子乎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奋斗的鞭策。可是我们中国的孩子却缺少这方面的教育。中国的孩子看到的是那些没有太高文化水平的人是如何凭借着人际关系窃取官位,过上“人上人”生活的;看到的是那些采取不正当手段巧取豪夺“成功”的新贵;因此他们的思想意识中都还存在着有歪门邪道可走的幻想。这就是不正常的竞争秩序产生的恶果。

笔者从他遍布全国的许多师范同学那得知,现在很多学校都还在受这种自欺欺人的观念影响。其实排考试成绩榜对孩子们产生的负面影响并非象那些教育改革家预料的那样,是孩子们丧失生活信心的重要因素。现在许多孩子对待成绩问题都因为没有了参照而产生自欺欺人的现象。近几年来,笔者多次带毕业班学生参加国家统一升学考试。学生从考场出来,一问都是感觉良好。可是成绩一发表,却与孩子的自料相差十分悬殊。最初笔者认为,可能是孩子的虚荣心所致。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并非仅是虚荣问题。

现在由于学校教育在地方官政绩欲望的推动下,盲目扩大规模。有的地方为了能窃取教育经费,大量缩减学校数量,增大现有学校班额,减少教育投入。致使教师根本无法及时取得甚至根本无法取得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学校在取消排榜的“教育理念”的幌子下,把学生成绩向学生保密。其目的是不想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差的秘密泄于世人。为了“增强”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常常人为地提高学生成绩。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曾经有过给每个学生都加上二十分欺骗世人的举动。孩子为了避免家长叱责,甚至为了能继续享受这种寄生的生活,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成绩告诉家长。三人成市虎,假话说多了,不但能欺骗别人,也能欺骗自己。随着时间的延长,孩子们对自己的真实成绩也模糊了。不再愿意相信自己那较低的真实成绩了。甚至家长听说孩子成绩的两种结果,也不愿意相信那较低的成绩是孩子的真实成绩。

多年的教育经历,让笔者看到太多的国人非理性意识。老师向家长介绍孩子的优点,家长乎没有质疑的,可是如果介绍孩子的缺点,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意接受。要百般辩解。甚至闹得满城风雨。常常会受到领导批评,影响自己的职业形象。于是绝大多数的老师在生活现实的压力下,也就顾不上什么职业道德了。

据一些小学的朋友介绍,有很多家长都只能接受对孩子的表扬。不能接受对孩子批评。如果教师要是对家长说孩子成绩如何如何地差,大多数家长会质疑老师的教学水平,甚至要找到校领导反映情况,要求换班。更有甚者,在社会上散布这个老师如何如何地差。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中国民风,这种舆论要是传到校领导耳朵里,那这位老师就要被逐渐地用来教把优秀学生挑出去剩下的所谓慢班,孩子的智商是有差别的,这样班的孩子肯定比不过那些择优组成班级的学生,这位老师也就被定了性。经济收入大幅度下降不说,随时可能下岗。在这种压力下,只要家长对孩子成绩提出不满意,老师就会走捷径,让家长很快看到孩子的“进步”。方法再通俗不过了,如果家长文化水平低,只要大笔一挥把分数提上去就结了。如果家长要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好欺骗,就在考试时,把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安排在这样的孩子身边,让孩子们公开抄袭。还有的老师,把考试答案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公开抄袭。学校领导为了不影响学校的形象,对这种现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义务教育,将来就是学生都不及格,也不会影响升学率,都能升入上一级学校。这种不受制约的小学教育,是造成中学生辍学率实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所在。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当前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可是更关键的是现行教育体制与家长们的非理性心理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衰退提供了条件。基础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后续的都不能正常进行。

进入中学后,由于大量没有完成小学启蒙教育的孩子不具备接受中等教育的文化基础,很快地出现分化。大致要有百分四十左右的孩子辍学或者只是形式上把初中读完。国内的大部分省市的学校都在卖义务教育初中毕业证。那些辍学的孩子,只要在毕业时交上几百快钱,再象征性地参加一下学校自己组织的毕业考试就可以得到初中毕业证了。地方官在义务教育责任制的压力下,对这种现象也采取纵容态度。

笔者曾经提出要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对升入普通初中的学生根据其文化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不会的旧知识,给予一定补习。可是从校领导到老师没有一个答应的。当时到不是从完善学生知识角度考虑的。同仁们说得对,这是社会问题,不是一所学校能解决的。可是基础教育如同盖楼,小学毕业盖到六楼,可是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可能是五楼、四楼、三楼,那么要在初中阶段盖七楼,这中间的空缺部分就要求中学老师盖空中楼阁,什么样的教师也是做不到的。这部分没有接受完启蒙教育的学生学习中学课,渐渐地就成为鸭子听雷了,如果这部分孩子不学习,要在现有的从早到晚的披星戴月的教育方式下坐在教室里一整天,要求他们不动,不去干扰其他孩子学习,是超出这些孩子生理承受极限的,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笔者当初是从综合治理学校秩序、降低辍学率的角度提出这种建议的。领导与同仁们不答应这种建议也是有一定客观理由的。任何家长都不会承认他的孩子是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因为他们的孩子都被以上述那种特殊的考试方式验证了,是合格的小学毕业生。每年从入学的小学毕业成绩上看,没有一个是不合格的。可是本校据多年来的教育实践形成一道传统考题:“1/2与0·5哪个大?”,少的时候也有三分之一的考生不知道,多的时候达到一半以上。如果不是笔者的教育实践,是无论如何都不敢想信这是小学六年学习的结果的。在中学课堂上给部分学生讲小学内容,一定会有一大部分家长以老师占用课堂讲小学知识为由,把孩子学习不好的责任推到学校身上。任课老师要花费大量精力,却要因此受到家长的指责。这的确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只能算是应急措施。

一个普通教师无法将其教育理念贯彻到全校的教育实践中,只好在所任班主任的班级里践行。一方面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小学部分的基础知识欠缺,通过班主任业余时间面授与组织学生互相帮助给予最大限度的补差;另一方面向学生贯彻学以致用的观念,不能以及格与不及格来判定自己学习成绩的程度。向学生灌输在现实生活中一分知识有一分用处,同样是不及格,可是懂得三十分知识(这是全国百分制普遍确定的差生标准)与懂得二十分知识是不一样的。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明白,懂三十分知识可能比懂二十分知识的人挣钱挣得多,生活质量要比懂二十分的人高。使学生感受到每一分努力都与个人的未来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孩子厌学情绪的产生有教育负荷相对超出孩子生理极限的因素,也有孩子心理健康水平差,承受能力低的因素。厌学情绪是精神问题,所以改善孩子厌学的情绪,还得从培养孩子健康的思想意识着手。笔者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在学生中倡导极限竞争。让学生懂得未来事业的成功与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是极限竞争的结果。成功对人来讲,就好比爬山,越接近山顶,越接近成功,就越困难。如果放弃了,就会半途而废,永远在山的这一边,与山的那一边的成功永远没有缘分。而极限竞争是挖掘人潜能的结果,是人顽强意志的体现,不经过锻炼是无法承受的。因为人的意志上的差异,所以成功的人少,失败的人多。想成功就得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以极限活动来培养极限竞争的能力。极限竞争的成功就是最大限度克服困难的结果。人一生事业成功的能力,是意志与知识的总和。某种程度上在学习上的差距,可以用顽强的意志来弥补。点燃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火。

笔者告诉他的学生,生活就象一张网。生活中的活动就是网线,每一次人类活动加在一起才织就了这张网。如果生活态度消极,对生活中的经历总是选择取舍,舍去的越多,这张网就会越疏,网住生活机遇的机会就会越少。机遇只青睐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所以不要轻易放弃生活中的每一次努力的机会,如果生活中每一次努力的机会都不放弃,可能会有没有成果的努力,但是,正因为每一次努力都没有放弃,才会因为不缺少一根网线,使生活的网最大限度的密集,网住你生活中的每一次机遇。这种积极的生命意识,是孩子们与同龄人竞争的资本。每届孩子们毕业时,笔者都告诉他的学生们:“直面现实,坦视人生。不放弃生活中的每一次努力的机会。勤能补拙,你们还不是最后的失败者。每一分的努力,都事关你们未来的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

用现实中的实际例子,培养孩子们对文明生活的向往,清除孩子心中消极的生命意识。让孩子们懂得少时的一分安逸是未来的十分痛苦。文明的生活习惯,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重要因素。某种程度上,文明的生活习惯是孩子生活自信心的体现。所以笔者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意识,都是从培养孩子爱自己,爱亲人,爱自己所爱的人入手。让孩子们懂得覆巢之下无有完卵,同舟共济利益相关的道理。个人幸福生活的追求与爱国主义是一致的。一个孩子主动拣起操场上的一张纸,笔者在班里大肆表扬其爱国主义的高尚举动。以致于全班绝大多数孩子都能做到不从垃圾上跨过而熟视无睹。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清洁如家,每天都须要浇水的花被孩子们养得枝壮叶茂。孩子们懂得爱自己,就是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而不是纵容少时的欲望。

与孩子们达成共勉的意识。让孩子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帮助是他们自己的须要。就好比头悬梁的房梁,锥子刺股的锥子,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克服生理上的惰性。多年来孩子每当做错什么事,都会主动来笔者面前请求“温故而知新”。让他拿着那个被孩子在上面写有“接皮肉触灵魂”木戒尺给他们长记性。年青时笔者的确很尽力满足孩子的愿望,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实践经验的增加,让笔感受到这只是孩子们的心理须要,也就只象征性当众处之,然后让舆论来影响孩子。但是这须要在对孩子进行较长时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水平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如今是个老师碰一下孩子,家长都会要求到医院做ct讹老师的年月,同仁们对孩子们主动来请求“温故而知新”非常不理解。有很多人模仿,却几乎没有达到此境界,常常弄得不可收场。因为他们只学去笔者的形式,却没能学到精髓。没有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与心理健康的培养,如何能使孩子们从主观意识上主动配合教育。

用人性化的活动来影响孩子。笔者的班级学生过生日,全班同学都要为之唱首生日歌,包括辍学离开班级的孩子。一位家庭富有,被父亲拉回家帮助挣钱的男孩子,在听到老师为他的不幸辍学检讨与同学们遥祝他生日快乐时,闹得他父亲没有办法又把孩子送回学校来上学。

十余年的班主任生涯,在笔者门下出去千余学生,尽管这些孩子中上大学的不足百分之十,可他们在笔者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为家的倡导下,现在大多数都在全国各地工作生活着。没有不能自食其力的。一位在西安做生意的学生,三四年内赔光了家里给他的所有本钱,最后给笔者打电话说只剩下一百多元钱的路费了,想要回家。笔者在电话里对这个孩子说:“你没能坚持干下去,是老师当年教育的不够。你理应把你的失败告诉老师,惩罚老师的失职。”这个孩子没有回来,如今他已经凭那一百多元的“路费”,在一个城市里拥有了一家上千平方米的酒店了。

一个毕业后到广东打工的学生,同时与七百多名孩子被招入一家服装厂。工资不低,可是工作时间特别长,老板还特别苛刻,工作要受电视监视,稍一有问题就要被扣工资。同去的孩子中几乎都被扣过工资的。大部分孩子逃的逃,放挺罢工的放挺罢工。还有一个自杀了。可是笔者的那个学生,一直坚持下来。后来成为那家企业的一条生产线的拉长。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买卖。那时与他同去的七百个孩子最后只剩下两个。这个孩子后来向笔者讲述当年的心路历程。说一入厂,大家就都受不了。可是由于在校有过极限竞争意识,受过生理与心理极限竞争的锻炼,还没有太大的不适应。但繁重的劳动也多少次使他产生要逃离的念头。不过想起老师当年的教诲,一直抱着哪怕只剩下一个坚持下来的也应该是自己,自己能与别人竞争的只有这顽强的意志,才最后坚持下来。他说他体会老师当年的良苦用了,老师最让他难忘的是不以他们这些当年的孩子的好恶放弃对他们这些孩子未来的责任。

孩子厌学,有教育体制的弊端。可也有老师教育方式的因素。孩子们不会因为教育体制有弊端就中止学习,中止成长。在这种困境面前,使孩子认清学习与他们个人未来幸福生活的具体关系,知道如何以意志培养来弥补学业上的欠缺,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提高孩子主动接受教育的主观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厌学问题。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褦襶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蝴蝶玥姬点评:

值得关注的,存在的形象非常的明显。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都是该关注的。

文章评论共[4]个
轩雨抚梦-评论

有适用性!个人给于飘彩!
  【褦襶子 回复】:本人从韩愈的文章中受到影响,文风力求实用性,不喜欢华丽的词藻的堆积。倡导朴实无华的文风。感谢朋友鼓励! [2006-8-10 7:40:18]
  【轩雨抚梦 回复】:你在八斗文学?那是什么地方? [2006-8-10 7:51:39]
  【褦襶子 回复】:来“烟雨”前在“八斗”发表过一些不成熟的文章。八斗也是个文学网站。 [2006-8-10 11:13:06]at:2006年08月09日 晚上9:54

古刹昏鸦-评论

好文!我的孩子正上小学,正好借鉴先生的教育经验!
  【褦襶子 回复】:对孩子要善加疏导,人为地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受点磨难不是坏事。对老师给孩子的批评,要帮助孩子消化。如果处理不好,现在的老师都爱走极端,不是再不管孩子,就是对孩子进行不留痕迹的心理折磨,报复家长。这样事我见的太多了,无法改变。 [2006-8-10 11:17:58]
  【古刹昏鸦 回复】:我儿子的运气非常好,遇到了一个高素质的班主任,从她不歧视班上的弱智生可以看出她的品德(一个因疾病造成弱智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在她的班),她也从不隐瞒孩子的缺点,孩子有什么不良倾向能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与老师共同教育,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 [2006-8-10 11:28:30]
  【褦襶子 回复】:这年月难得你孩子这么幸运,不过人非圣贤,与孩子老师配合还是要讲究艺术。祝你的儿子早日成才。 [2006-8-10 14:36:47]at:2006年08月10日 早上9:57

文清-评论

有深度的文字,有孩子的家长,应该看一看,从中学习一些让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问候了!
  【褦襶子 回复】:感谢鼓励。对于教育文章,我多年来力求重视实用性,华丽的词藻与空洞的理论基本不用,只有在给学校编造成绩时才用,不然人家会认为你没有水平。会达不到领导的目的。 [2006-8-10 14:40:00]at:2006年08月10日 中午1:32

樱之梦-评论

读先生的文章,受益非浅!问好!
  【褦襶子 回复】:感谢鼓励!问好. [2006-8-12 6:25:32]at:2006年08月11日 晚上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