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敕勒歌》应为匈奴民歌黄钺

发表于-2006年08月07日 早上9:00评论-2条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看到这熟悉的歌词,大家都知道它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原文译自鲜卑语,但其中的“敕勒”与“穹庐”二词却保留了音译,使我怀疑这首歌原本并非是鲜卑民歌;又因“穹庐”为匈奴语词(《史记。匈奴列传》集解引《汉书音义》云:“穹庐,旃帐”。)故我以为“敕勒”也是匈奴语词,《敕勒歌》应为匈奴民歌。其证有五:

一、从地域上看。敕勒川位于阴山下,而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曾为匈奴的势力范围,因此敕勒川当为匈奴地名。《汉书。匈奴传》明言:“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阻其中,治作弓矢,来出为寇,是其苑囿。”这与《敕勒歌》所描述的地理风光一致。

二、从语音上看。敕勒与撑犁古音相通。敕与撑同属透纽,勒与犁同属来纽,而撑犁为匈奴语“天”义(《汉书。匈奴传》言:“匈奴谓天为‘撑犁’。”)另外,《史记。匈奴列传》索隐曰:“祁连一名天山”。实际上,祁连也是撑犁的音转。

三、从民歌风格上看。匈奴民歌有擅长排比的特点。如《史记。匈奴列传》索隐引《西河旧事》,曾记录过一首匈奴民歌,词云:“失我祁连山,使我六蓄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失”与“使”两两排比;而《敕勒歌》中也用了“天”、“野”两两排比的手法,如:“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四、从宗教信仰上看。匈奴人非常崇拜天和地。从其致汉帝的文书中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中可见一斑。因为,对一个游牧民族来说,天与地同样是其生命的源泉。而《敕勒歌》正是歌颂天和地(野)的一首民歌。

五、从民族关系上看。《敕勒歌》的歌者史载为北齐高欢军中的敕勒族人斛律金。而敕勒族在汉代属丁零,汉初时曾被匈奴所败,后又与汉军及乌孙、乌桓、鲜卑等族一起击败匈奴。匈奴西迁后,丁零族留在匈奴故地漠北的一支,《晋书》称作敕勒,《隋书》称作铁勒,《隋书。铁勒传》载:“铁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史记。匈奴列传》正义引《括地志》云:“铁勒国,匈奴冒顿之后。”说明敕勒族与匈奴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故敕勒族人会唱匈奴民歌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敕勒歌》是描绘敕勒川风光的一首匈奴民歌。敕勒川即天川,敕勒族即天族。而匈奴民歌非只“失我祁连山”一首“硕果仅存”(林干《匈奴通史》语);惜因匈奴本身没有文字,它的民歌只能依靠其他民族的文字记录才得以留传,因此也就更足珍惜。

本文已被编辑[钟雨洛]于2006-8-7 9:39:28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钟雨洛点评:

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可见作者思维之开阔。

文章评论共[2]个
孔雀东南飞103-评论

甚为赞同!但匈奴、鲜卑同俗这点上还有疑问
  【黄钺 回复】:我没说匈奴\鲜卑同俗呀!我只是说<敕勒歌>译自鲜卑语.正因为他们不同俗才保留了匈奴词语的译音. [2006-8-7 10:07:20]at:2006年08月07日 上午10:01

紫水无痕-评论

先生对古诗文甚有研究。此文说服力强,赞同你的观点。
看了几篇先生的文字,心感佩服,心生敬仰!!

  【黄钺 回复】:先生对拙作如此厚爱,甚感惭愧,容某继续努力. [2006-10-27 15:47:22]at:2006年10月26日 晚上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