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唐代名琴--响泉黄钺

发表于-2006年08月07日 早上8:57评论-1条

《清明上河图》画意

北宋东京汴梁东水门外,清明节气,日上时分。

一条汴河,曲曲弯弯,两岸夹峙着枯树,有一棵像是被雷火劈断似地,露着利剑一样的茬口。

河的左岸走来一个由五头毛驴组成的驮队,两个人一前一后驱赶着,驴背上搭着装得满满的口袋。第一头毛驴已快走到小桥头,小桥是用九根木桩分成三组、每组钉着两条长板作支架的拱桥,上面铺着圆木,圆木上垫着黄土。桥边停泊着一只无人照看的小木船。

过了桥有三间土屋,一间铺了瓦,另两间是茅草顶。房前支着两个茅草棚,摆着两条石凳和一条木凳,像是个茶棚,此时空无一人。房后有一块不大的场院,场院上停放着一个碌碡,场院周围树木环抱,杂草丛生,掩映着三间茅屋。茅屋边有一个猪圈,养着两头猪。

隔不远是一个食摊,店主正抱膝静坐,等候食客。他的身后有两间瓦房,柴门柳篱,土坯院墙环绕,柴门洞开,门口放着一个小木凳。

房后是一条村路,此时正有一队人走来。一个伙计挑着担,走在最后。一个头戴席帽的官人骑在马上,马前有三个伙计,为首的一个扁担上挂着野物,跟在一抬二人小轿后,小轿上插满了杨柳枝条。轿前三个伙计正追赶着一匹狂奔的马。

路边是大片的农田,有一人正挑着水桶往家里走。田边有一个高敞的凉亭,还有几间茅舍。靠路边的茅舍山墙外,有一个碌碡和一个食槽,两头黄牛一立一卧,正朝声响处注视。草棚里走出一个身背幼儿的妇人,想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邻近店铺里的食客仿佛也受了传染,连拴在柱子上的一头毛驴也显得惊恐不安,只有一个男子脱去上衣,撂下担子,无动于衷。路边木柱下,一个成年人急忙从木凳上站起身,招呼光顾看热闹的小孩不要靠近。

房前岔路上一行五人,一壮年男子牵着驴,驴上一人戴着风帽,跟后面的人说着什么。后面一个少年用扁担挑着一个口袋,其后还有一驴,驴上坐着同样戴风帽的女子。一中年男子挑着担,跟在队尾。这一队人好象刚刚扫墓归来。

一个拄杖的老人正在禹禹独行。

沿街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店铺,此时都还有些冷冷清清。一家店小二正拿着刚出笼的包子招呼一个刚刚撂下箩筐歇歇脚的挑夫进店用餐。此时,小方桌上的三层笼屉正冒着热汽,而挑夫显然在推辞。一家挂着“水酒”幌子的小店里,有一个男子正悠闲地品尝着水酒和小菜。店主正立等顾客上门。酒铺旁是立着“王家钗蓖”招牌的小店,老板娘闲得无聊,直盯盯看着街面上过往的行人。

一个戴风帽的人骑驴走过,身后跟着挑着箱子的伙计。

与“王家钗蓖”隔着一条街的一家饭铺里,有客人坐在长凳上,一头牛拴在他身边,两头驴正低头啃着地上的草芽。有一人挑担从门前走过,另一人则往饭铺里走。

另一家饭铺有老少两人,正伸出双臂招呼两个客人进店。

河面上停着几只木船。一条船上,一人正在生火做饭,一人坐在船顶漱口,身边放着一个大盆。船头一人仍趴在船舱里困意未消。另两条船上有四个伙计正踩着跳板,往岸上背着漕运而来的粮食袋。有二人已到岸上,帮着接过粮食袋,或者系紧袋口。一个官人坐在粮食袋上指手划脚。他们的身旁走来一个算命的老者,店小二一个忙着上前搀扶,一个张罗着往店里让,还有一个正用一根长竹竿挑起五颜六色的小旗。

另一条船上也在往下卸粮食,不过好象有目的地往店家方向走,每个人手里还拿着根棍子,管家们忙着发竹竿,主人正看着帐房先生算帐。

有一船正逆流而上,有五个人在岸上拉纤,船顶上的几个人每人手里拿一根竹篙撑在邻船的船帮上以防相撞。船头一人用篙撑着船,船上另两个人则伸臂指挥着。主妇和她的孩子及另外两个人(一老一少)在舱里惊恐地看着河水。

河中心,一条小船上,八个人齐心合力喊着号子,摇着一根长橹,船头一人则撑船掌舵。

岸上,店中的客人或依栏而坐,高谈阔论;或吃着早点。店前一人正张开草料袋喂马。两头驴呆在路边,它们的主人正站在车上整理垛子,一个手持锄头、头戴斗笠的农夫在旁观望。

眼看就要过虹桥了,水流突然变得湍急起来,一只木船被水流推得横了过来,船头的人不由发出惊呼,有几人正用力撑着篙,船娘紧张地注视着事态的发展。船顶上的人忙着放倒高大的桅杆。桅杆眼看就要碰上桥拱,有一人用双手奋力推着,还有一人用竹篙顶着桥底。船主焦急地呼救,船主的小孩已不知所措。邻船及桥面上的人都在为这条船的命运担忧,也有人在叫人来看热闹,只有背对河面而坐及被船体挡住视线的店铺里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桥上有两人正往船上扔绳索,可是近处没人注意,远处注意到的又够不着,形势万分紧急。有几个小伙子已经越过桥栏,却又爱莫能助。正走上桥头的两个官人的马也受了惊吓,仆人们一个紧紧拽住缰绳,一个大喊着让迎面而来的一顶二人小轿闪开。两头毛驴下冲,惊起一个算命的瞎子,但在桥另一侧的行人却未受丝毫影响,吃饭的照旧吃饭,挑担的继续赶路,或与过了桥的船家攀谈。支着方席棚或圆伞的摊主仍在坐等生意。一个骑驴上桥的人正往摊位上看。一个卖刀剪的摊主拦住一个用驴驮着沉重的粮包的脚夫兜揽生意。推着独轮车的脚夫一前一后,正用力拉住下桥的车子。拉车的毛驴因不再吃重变得悠闲起来,低头啃着地上的青草。两个挑粮食的人正在与店家讨价还价。一个渔夫正在向过路的一老一少推销鲜鱼。一个骑马的人在看风景,两个伙计一前一后相随。桥头两侧一边竖立着一个风向标。

岸边的酒楼挂着“美禄”、“天宅”的幌子,门头木架林立,像是个楼船的样子(即所谓的“彩楼欢门”)。楼上,伙计刚给客人上完饭菜;楼下,脚店的伙计也在招揽生意。

街上的小铺仍大多空无一人,或只有三四个人闲坐。店主招呼挑担的行人进店歇歇脚,挑担者却无暇顾及。

一家修车铺正在大兴锤刨。对面卖老鼠药的摊前已聚了不少人,引得挑担的行人扭头张望。

路面上驴驮、牛车逆向而行。

一家饭铺又迎来了新的客人。官人已被扶下毛驴,夫人也已下轿。一个乡下人无钱进店,正靠在大树上歇脚。他的身后也是一个“解签”、“看命”、 “神课”的摊子。摊旁有一条小河沟。

面对小拱桥的是一家驿站,院内卧着一匹马,门外坐着几个人,一人趴在地上睡觉。

街面上赶着牛车、挑着担子的人相互打着招呼。有一队人正下马放轿,一人挑担过桥,一妇人抱子观景,有几头驴和猪又哼又叫。妇人身后,一男子正在约着东西。另有一头戴席帽之人持扇骑马前行,却被横穿路中的一辆三牛拉车挡住去路。仆人在前面叫喊着开道,赶车人手忙脚乱地吆喝着大黄牛。

在靠近城门的木桥处,不少人趴在栏杆上等候雇佣。一头毛驴及两个伙计费力地拉着沉重的独轮货车。一个戴着养蜂人一样帽子(即“帷帽”)的官人骑在驴背上,注意力被路边两个卖旧衣物的小贩所吸引,连挑担的伙计和行人也不例外。两个闲人靠在城门垛子上席地而坐,三两个闲人驻足凝望。一个骑马的官人正通过城门,迎面碰上一个驼队正出城门。

城门十分高大,有两层高台,旁有陡峻的台阶可登。大殿内有一面大鼓。城楼上有一人在俯瞰风景。

几头水牛或立或卧在小河边。

河对岸一堆酒坛高高地摞着。酒楼装饰华丽,为“彩楼欢门”。酒楼隔壁有一人正在赤膊练习拉弓,另两人也赤膊观阵,他们的身后堆放着木桶。再过来是一家代写书信的小摊。一人捧纸求书,一人将写好的书信折好,准备捎回家。同行的有两人照看着货包。楼下两处卖甘蔗的,一处正向两个妇人兜售。一妇人怀里还抱着一个小孩。几个赶驴的脚夫在支车。甘蔗摊旁,“正店”和“孙羊店”招牌下,是两个卖小吃的摊位,旁边围着一堆人,中间一个大胡子在说着什么。

有一骑、二轿从街上走过,轿旁均有二人护轿。

两辆四头骡子拉的木轮大车拐过街口,“呼隆隆”驶过。紧挨“x大夫xx”家的是“杨家应症”和“蜀锦匹帛铺”店。大夫家对面是“刘家上色沉檀楝香”招牌。一人推着独轮车正从店前经过。一弹花匠跟在后面不远处。小摊边,行人仨一群俩一伙在聊天。一家专卖塔样货物的小摊,上撑三把大圆伞。

在赵太丞家院墙外,有两个人正在井台上放绳子打水,另一人刚从扁担钩上放下水桶。赵太丞家门口竖立着三块广告牌,一块写着“赵太丞理男妇儿科”,另一块写着“治酒所伤真力集香丸”。一位郎中正在给一个怀抱婴儿的妇人说着孩子的病情,另一个妇人站在旁边关切地听着。在隔壁一个官户人家的大门口,有人背包提盒,东张西望,坐在门口的几个泼皮正拿他开心。

一个戴席帽的官人由二人牵着马,一人挑着担,一人扛着桨,从赵太丞家门口走过。在他们前面,有一个背着货架、打着竹板的小贩。

在“解”家当铺席棚内,坐着一帮人在闲聊。一个官人从马上下来,听着一个仆人禀报着什么。

一辆二驴拉的车,上装两个大木桶,从“久住王员外家”门口经过,车把式挥着长鞭,后面一小伙计推着车,扭头看着一个正指点着他什么的壮年人,还有一个男人扶着一个小孩在看热闹。

王员外家隔壁是李家店铺,门口有三人在相互作揖问候。

街口,一个和尚正与一长者交谈。

其余行者不一而足。

本文已被编辑[钟雨洛]于2006-8-7 9:35:20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钟雨洛
☆ 编辑点评 ☆
钟雨洛点评:

曾看过仿制的《清明上河图》,但也未这样详细的观察过。
下次发文要注意段落前空格。

文章评论共[1]个
黄钺-评论

请编辑将这篇文章删去,发稿时操作失误,文不对题了,谢谢。at:2006年08月07日 上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