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在日益加速,如今,几十年的社会变化,抵得上过去几百甚至上千年的缓慢进步。在享受这一进步的同时,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却压力重重,思想、精神日感疲惫,变得机械生硬。人们从心底渴望某种轻松、休闲的娱乐,而诙谐、幽默,甚至俏皮的散文随笔,就成了很多人喜欢的读物。
法国著名哲学家伯格森的《笑与滑稽》, 将笑与滑稽这种艺术问题拉近到生活俗事中,通过随意杂谈的轻松方式,探讨了滑稽的产生的机制,分析滑稽使人发笑的原因,以及笑对社会的作用。其中许多莫里哀的经典喜剧片段,和生活中的小例子,读来颇为有趣,感受喜悦。对我而言,不亚于朝我耽读抽象理论的脑袋,淋下一场由滑稽戏片段和众多俏皮语组成的甘霖,边读边领悟奥妙,处处皆让我会心而笑,心神俱畅。
亨利·伯格森在文中总结出一条滑稽产生的规律:“镶嵌在活的东西中的某种机械刻板的东西。”
我们知道,一个灵活的人是不会使人发笑的,而当这个灵活的人突然变得机械刻板起来,就会使我们发笑。比如一个人在街上走,衣着光鲜,目光机灵,可偏就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来了个狗吃屎,摔进了肮脏的水洼里,而且,没有伤筋动骨,自己慢慢支起身子,在污水里坐一会儿,又站起来。这就会使看见的人发笑,而且是那种毫无心肝的大笑不止。“笑是不带感情的,不带任何感情是笑的必要环境。”伯格森说,“令我们同情甚至爱慕的人,不会引起我们发笑,要引人发笑,就要忘却爱慕之情,泯灭这种怜悯之心。”人的笨手笨脚,心不在焉,身体突然间变得机械僵硬,事实上,是某种惯性行为,在情况发生变化后,没有作出灵活的调整,而是继续原来的运动,这就是让人发笑的原因。
伯格森在文中说:“把机械刻板的东西强加给自然,把刻板僵化的条条框框强加给社会,而这种机械僵化的东西、机械刻板的条条框框就是使我们得到两种会使人发笑的东西。”我们熟悉的英国喜剧明星,那位憨豆先生就是将中产阶级中的一位绅士机械刻板的生活,夸张地表现在银幕上,让全世界的正过着这机械刻板生活的人,笑痛了肚皮,从椅子上栽下。
“语言中的滑稽在于,它使我们的注意力突然从心灵转到身体。”伯格森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位先生在致悼词,叙述说:“他既善良又肥胖”看到这句话,也许你鼻子哼一下,笑了吧,可这就是规律,谁也可以运用,智慧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只注意形式而撇开其内容,只注意字面意思而撇开其精神实质,就会得到滑稽产生的一般秘密。”这是一种抽象法,即单瞧一面,只看表面,故意不理文字内涵,夸大浅层意思,就会产生滑稽效果。这谁也明白,可就是总结不出这规律,而且,说的这般简洁。
笑是对僵化的嘲讽和惩治。比如看电视,有人喜欢坐在沙发里面对着电视机,一坐就几个钟,如果谁在关了电视,他仍然保持那样一种姿势,眼睛张望电视,旁边的人就会觉得好笑,这与关了舞厅里的音乐,有人仍在跳舞一样可乐。
伯格森在文中总结的滑稽的产生规律很多,我可不想一一引来,否则,等于摘引全书了,而我最不喜欢做摘引的文章,显的自己没脑子似的。引哲学家的文章,总是困难重重,因为一篇随笔里全是精辟之言,隽永之语,琳琅满目,无从下手,生硬地切断又于心何忍。我此刻觉得,我就象个他所絮叨的滑稽小丑,机械地用我手中的笔,在他无数深刻的妙语中僵硬地划来划去,于是,整篇随笔都划满了杠杠,所以说,一个人如果思想强大,妙语迭出,风格独特,见解深刻,别人要模仿抄袭也是很滑稽的,而我写完这篇读后感,真有一种滑天下大稽之感。
本文已被编辑[古草]于2006-7-31 14:59:5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尤其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