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飘香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叶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
粽子,又称“角黍”。《本草纲目·谷部四》:“俗作粽,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今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粽子作为节令食品,风行全国。粽子花样繁多,多用于祭祖、敬神和馈赠亲友。现在粽子已经成为常年食品,在任何季节都能吃到。
记得小时候吃粽子,母亲总是先把糯米泡在瓷盆里,泡上大半天,等到那糯米泡得发涨发黏,就拿着浸在水里的粽叶包了。那包粽子的粽叶又叫“蛮壳叶”,青黄青黄的,巴掌般宽大,有星星点点的斑点,仿佛黄鳝身子一般,花花绿绿,很是好看。母亲用一只手先把粽叶卷成上大下小圆圆的筒状,另一只手抓一小把糯米放进去,再放进一个红枣,然后再抓一小把糯米,层层填充,直到填满,才把粽叶翻过来,再拿一片粽叶缠住没有包住的地方,用稻谷草或者棉线捆紧,粽子就算包好了。然后就生火,放进柴灶锅里煮,水是一定要把粽子淹没的,火也要温火,一般煮上个把钟头,便满屋飘香了,浓浓的,酽酽的,沁人心脾。粽子煮好后,再放进瓷盆里用晾水泡着。
那时候,母亲常常告诉儿时的我们,说那包粽子的“蛮壳叶”是青颜色的,糯米雪白,枣子大红,那象征着屈原一清二白的一生,对待国家更是一颗红心,无比忠诚。做人就要像屈原一样。
吃粽子是人间最美好的享受之一,一手轻捏着包着棕叶滚烫的粽子,嘟着嘴巴,向着粽子吹气致冷,然后小心翼翼地解开捆绑粽子的棉线线,绕着圆一圈一圈轻轻剥开粽叶,那雪白晶莹的粽子瓤肉便露出来了,仿佛美女凝脂一般雪白的肌肤,更如美女的明目皓齿,顾盼生辉。插上一根筷子,伸进满装白糖或者红砂糖的瓷碗,蘸上一点糖,就放进嘴里,咬吃一点,热热的,酽酽的,也甜蜜蜜的,五胀六腑顿时都舒展开了许多一般,舒服得很。有时候,吃得急了,竟也烫得人热泪直滚。
有时候,粽叶没买到,只好蒸软米拌白糖吃。那蒸煮得又耙又糯的软米吃起来就少了许多的香甜和醇厚了,远没有粽子的好吃和芳香。
端午节那天的大清早,人们的耳朵都要别上艾草。五月的艾草正像十七八岁的小姑娘,青嫩得很。抓在手里,浓郁的草药香挥之不去。家门、街门的两边也都要挂上艾草,用五色纸铰出来的彩条缠绕在艾草上,同时也要悬挂菖蒲,那菖蒲的叶子又直又长,像一把双刃宝剑,悬挂在门口防护家宅安宁,寄寓着人们祈福求得平安的心意。
吃粽子之前,先要把在屋里的神龛上恭恭敬敬地摆放上一些粽子奉上,算是请了逝去的先人一同回家过节了。那天,在地里干活的人们也回来得早,赶着晌午去自家先人的坟里烧上一炷香。中午时分也要喝点雄黄酒,据说可以驱邪,喝雄黄酒,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人们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这样据说蚊虫、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端午节也可以说是中国的“医药节”。屋里屋外,屋前屋后也都点上雄黄艾草熏熏,便就百毒不侵,一切仿佛也都吉祥如意得多了。
端午节到了现在,就要简单得多了,粽子的花样更是眼花缭乱:什么红枣粽、蜜枣粽、豆沙粽,不仅口味佳,包装也更精美,给人独特的视觉享受。但那粽子全是拿钱买来的,少了包粽子、煮粽子等等有趣的程序了,更少了全家大小围坐一桌谈笑风生地吃粽子等等兴味盎然的天伦之乐了,传统节日的氛围也淡了许多许多了,我心中总觉怅然若失似的。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不过,这倒是真的现实了。
-全文完-
▷ 进入邓四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