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端”不走的端午节祁云

发表于-2006年07月30日 中午12:14评论-1条

今年的这个端午节,人们在吃粽子、戴荷包的时候肯定会多一些“端午”话题。

如果有人告诉你,几年后中国人想要划龙舟、举办荷包节、吃粽子、过端午节,需向别国提出申请,你一定会说:“开什么玩笑!”

事实上,这的确不是玩笑。近日东北一位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送一份急件,说据可靠消息,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端午节将成为外国文化遗产?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节日,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即使不知道端午节,小孩子也知道吃粽子。我们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将成人家的“文化遗产”?试想一下,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如果被国外申报成功,那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对每个中国人来说将有多尴尬?

渐失魅力的端午节 

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得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亲情、团聚,正被形形色色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异化,节日的意义日渐沦为经济学上的统计数字。

端午节被“端”走意味着什么?

年年吃粽子,但是对粽子里的文化含义到底了解多少?

也许不需要了解屈原是怎么死的,不需要了解人们为什么会纪念他,也该明白端午节一旦流落异乡我们失去的将会是什么。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文化记忆:屈原满怀爱国之心,但他的理想始终得不到实现,被贬放逐。他在水边留下多少动人的诗篇,形容憔悴,渔夫劝他与人同醉,但他始终心系国家黎民,投水自尽。一个独立的彻底的浪漫的爱国者就这样走完了他的一生。

一个节日就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历史是绝不该忘却的。端”不走的端午节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真的那么容易被他国“端”走,成为他们的私有文化传统财产吗?相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帮负责审核的官员也不是白痴,昏到传统节日不问出处,就随随便便默认申报者的张冠李戴式的请求。因为,那样一来,世界各国的传统节日还不乱了套,来个世界性的传统节日大洗牌,说不定圣诞节的“原产地”很快就变成了非洲,情人节的“原产地”挪到了亚洲?果真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恐怕早被全世界人民的唾沫星给淹没了。

他们拿端午节去申报,我们干涉不了。

但是申报世界遗产有三个关键性: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文化遗产留存和保护的完整性,以及文化所具备的惟一性。正是由于惟一性,“端午节”如果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将更有机会。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将至,花花绿绿的荷包成为平凉街头的一道风景,相信人们在吃粽子、戴荷包的时候会多一些滋味,这个滋味是因为习以为常了的“吃粽子”会有外国人“抢”?

如果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端午节真的被外国人“端”走,让传统节日变成“洋”节日,人们在吃粽子、戴荷包的时候会作何感想?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6-7-30 14:01:51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祁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中国的民俗节日,
永远是中国的。
注意文章的排版。
周末愉快!

文章评论共[1]个
祁云-评论

是,谢谢您的提点。周末愉快at:2006年07月30日 中午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