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无论现实生活中也好,网络中也罢,有些人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也想着找个机会说道说道。可今天写下这个题目有些自责的味道,全当抨击自己吧。这事也只能拿自己开刀了,如果能涮涮自己,把自己涮清醒点儿,让大家悟点儿什么,也不失为一件善事。
事出有因,昨个儿发了篇文字,自己以为很是花了番工夫,文字发上去待审时,心里美滋滋儿地盘算着,怎么着也得弄个精华吧?今个儿一大早急忙进网站看,得,事实并非想象得那么美好,结果是,精华的没有,只是推荐了。顿时间,自己的心情极差,有朋友好心跟自己的文字问好鼓励,自己却气咻咻地回复到:别跟了,忙你的吧,浪费时间!
在郁闷的心情下,打开了一个文集(为了避嫌,不说出来作者的名字了),其文字的厚重深刻凝练,底蕴之深,令我望其项背,我简直没有资格与之媲美。他的文集里有八十一篇文章,才五个精华,也就是百分之六略强,应该不算多,而我的文字不过四十三篇,却有十篇精华,占了百分之二十三多。实不相瞒,他的文字,在我看来篇篇经典,即便是我的精华文字,也不及他的普通通过文字。所以,汗颜之时,也是自己清醒地反省之机。
还说文字吧。大家都在写文字,出发点自然不尽相同。
第一种人,当是纯粹为写文字而写文字的,释放自己的内心,只要说出来就好,他们自不会过于计较点击率或者跟贴多少什么的,这些人可能更是静静地看看别人的文字,他山之石可以功玉,吸纳别人文字中的精华,更多的时候不大去跟贴,他们已经算是比较纯粹了。他们发自己的文字,看别人的文字,就是想单纯地交流,和大家共勉,共同提升罢了。前面提到的那位我崇敬的作者当是如此纯粹为文的人了,因为他在自己文集的介绍里说:尽管用心去写……。我认识的另外一位朋友更是纯粹为文的人,她擅长写心情散文,文字清新悠然,灵动飘逸,美不胜收,但是文字的点击一点不尽如人意,她依然恬静地在文字的路上安静地撑起一方金字塔,一路轻歌慢吟。
第二种人,应该属于比较在乎别人是否认同自己文字,似乎写文字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情感寄托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因此,一味地想着怎么折腾才能让别人来看自己的文字,很关注有多少点击了,有多少跟贴了,我多多少少也在这之列了(汗颜)。
∮其实做这第二种人还真是很辛苦的,如果你的文字的确很优秀,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好文字大可不必担心别人不看,如果你的文字确实不堪一读,你再怎么在别人的文字后面忽悠,想得到别人的关注,人家上当也就一两次,偶尔安慰安慰你,跟跟你的文字,即使一直在跟你的文字,那也是出于礼貌罢了,自己的文字是否可真的得到提升了,只有自己知道了,你想得到满足,得到拥趸,那你就得拿出真材实料!
一篇文字发出来,一点不在乎审核结果,对俗人来说似乎没有可能,不然你就留在文档里自己欣赏好了,干嘛要发出来?既然发出来了,那就得承受一些事情。你可能还会抱怨编辑,什么水平啊?!现在看来,无论哪里的编辑,自有他们当编辑的道理,只要不是出于私愤,他尽会做到公平、公正的,尺短寸长,编辑们多少总有强于你的地方。有一点可以肯定,你现在还不是大家,大家的文字就一定尽善尽美、无懈可击了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鲁迅够大家了吧?他的文字被人抨击得还少吗?一篇文字没有精华,抑或连推荐都不是,甭抱怨了,那一定是你的文字还没有完美到必须推荐,或者精华的份儿上,只能说明你必须回家再去努力,力争做得更好,如果你总是在原地徘徊,你总不长进,总不能给别人带去惊喜,要知道,别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到头来想让别人陪着一个无谓的人瞎得巴,别人怕懒得啦!
曾经写过一篇文字《在沉淀中坚持》,可没少花功夫弄出来的文章,不是在炫耀,而是感觉现在即使是引用,也根本写不出来那样的文字了,因为一直就没真正沉淀过,一直浮于虚华的表面,追求嘴巴上不承认的虚荣,写那文到现在已经一年了,文字却全无长进,没退步已经不错了,虚荣心却见长了。
自己在《在沉淀中坚持》中提到关于沉淀的问题,这里不妨引用一下:沉淀不够本身倒也没什么可以指责的,谁生来就是写手?就是作家?无论有多高的智商,总还是得学而知之,怕就怕明明知道不够,还不承认,依然浮于表面,囿于外界种种因素的影响,就是静不下来,就是沉不下去,让自己原地踏步,徘徊不前,或者索性走下坡路还以为自己非常不错。有道是“既已荒疏于前,只好恶补于后,而恶补亦非易事;在坚持中沉淀,在沉淀中坚持”,毕竟“学若牛毛,成若麟角”(北齐颜推之语),意思是说即便在读了很多书后,最终成其就者甚少,倘若根本不去沉下来读书,谈何成就?苏轼有个影响深远的学习方法“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就是说,读书要广博而善于取其精要,要有丰富的积累而谨慎地运用知识。东坡一生,废寝忘食,读书不倦,博览百家之说,涉猎诗词书画诸多领域,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卓越成就,在他看来,是“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就是说,治学要经得住诱惑,要耐得住寂寞,要等到知识完全充足,如水之溢满,如满弓发箭,志存高远,这才能取得所希望的成就,这正是他“厚积而薄发”的表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深厚的沉淀,哪来一发冲天的气势。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到的在沉淀中坚持。
一时的心情之说,实在有些胡说八道的成分,没有指对性,只想批判自己,警示自己,真的没有理由把自己太当回事了!也还是希望自己能去厚积一下子,还是能象更多高人那样,早些进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的精彩境界。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6-7-30 19:40:17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燕舞莺歌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