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家中,我原本不是很佩服余秋雨的,只知道他有个《文化苦旅》,也草草的看过一遍,总体感觉文章四平八稳,错别字不是太多。但自从这次青歌赛以后,特别是看了7月23日余秋雨在《杨澜访谈录》关于普及文化的报道后,不禁让笔者肃然起敬,甚至敬出了一地的鸡皮疙瘩。
余秋雨坦言自己之所以在青歌赛上用文化考题“刁难”选手的原因———“我只是想普及文化”。 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刁难”只是手段,而“普及文化”才是他伟大的本意。不过让人想不通的是,余秋雨要普及文化,为什么不去<百家讲坛>,或者自己搞个文化普及网站,而偏偏要在青歌赛中“偷偷地塞进去几亿中国人听过之后都非常惊讶”的“波普艺术、波西米亚艺术”呢?既然可以“偷偷地塞进去”,那么其它的题目估计也是正大光明的放进去的吧,根据中央电视台常拿假唱对口型的一惯求稳的作风,这些题目如何普及文化估计余秋雨也早背熟了吧!
其实,这些所谓代表了“真正文化”的考题,放在青歌赛上供全国观众一乐也未必不可,非要拿来说事,似乎不无在修道院里谈佛法,在烟花柳巷谈贞洁的味道……
按照余秋雨的说法,拿这些考题发挥一下,就代表了真正的文化 ,比如他说“现在的中国文化界经常把不重要的知识当成最重要的,把重要的知识当作不重要的,我想趁当评委的机会把这些东西给解释清楚。现在中国文化普及最大的问题在于,最基本的知识大家都不知道,都已经失落,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却把文化搞得很高深。” 不知满嘴都是“文化”的余秋雨和” “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知道却把文化搞得很高深”的无“文化”人有什么区别;这些无“文化”的又是凭什么把文化搞得高深的?
看来在余秋雨眼里的“文化”无外乎要知道几个流派,熟悉几个国旗和剧院,知道几个成语的来历,会几首唐诗和宋词,这样细细算来,只要是小学一年纪以上的岂不都成了“文化”人?这么多“文化”人却眼看着一帮无文化的人把“文化搞得高深”,也难怪余秋雨着急,非得拿出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要在有几亿观众的时候拼命普及一下呢?
不过还是要谢谢余秋雨,因为他说:“我不需要他们懂得很多成语的典故,他们只要懂得用这个成语就可以了。”这句话真让人感动,使得最没有文化的笔者也敢随便拿来个成语做做作业了,比如恬不知耻这个成语笔者就不知道出处,但造个:余秋雨在<杨澜访谈录>中关于普及文化的言论有点恬不知耻的句子还是勉强可以的吧!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6-7-30 13:25:34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耶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