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半日闲,游了一趟乌镇。
乌镇地处江浙两省的交界,故乡也处于江浙交界。只是她在浙江,我在江苏。但语言上,竟然弥合的天衣无缝。是一座太师桥,划开了两个地方。江南小镇,不声不想,静静地躺在那里。我是个俗人,只能偶尔看看,寻求些心上的安慰。
【一】 那些记忆
乌镇,承载着祖辈太多的记忆。我是没有那样的福气的,只能靠老人的讲述中,去想象那是场景:
时光倒转,我看见水慢慢清澈,船缓缓而来,一程一程,还一个惬意的江南。“到乌镇去喽!”船夫张大嗓子在叫喊。一大群人都涌来船,有人说:“等等,后面还有几个。”一天只有一班到乌镇的船,所以大家都很急啊,等船上的人都齐的时候,太阳已经挂头顶上了。“呜呦,呜呦……”气喘吁吁的人们在船开始行走的时候,就各自谈起了去乌镇的目的:有的去用鞋子底换钱,有的去做些小买卖,有的去买些货物。船上,那些说笑声前再加上“阿拉,阿拉”声,整条河水都被闹鼎沸了。
算近,可那时的船也得摇上好几个时辰。开始是人声喧哗,后来人说说就累了,再后来除了摇橹声,还混进了人的大鼾声。那个时候,是没有人会说的,因为当时的人很少会为了这些事而说三道四,因为他们都是为生计奔波的人。我从来美听老人说他们曾经关心过那时船外的风景是多么怡人,水是多么甘甜,只是他们在与现在比较的时候,才会发出微微的惋惜声。那个时候,我特别想我也挤在那船上,我也不说话,我只看水,看船怎么在水中欢笑,看水怎么把船传送到乌镇。
到了,船夫先跟他们说好几点钟在这里等他们回去,而后人们纷纷涌上岸,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有一次,一个姑娘卖完自己得鞋底,正好碰上古戏台上恰好在演戏,偷偷地看会,就误了时间,错过了这船就没有那船。还幸运,等她到渡口的时候,大家都还在等着她,可大家的抱怨声已经漫天飞了。已经是傍晚,太阳都下山,姑娘不敢说话,像是犯了错的孩子,可心里却依旧想着那场戏最后的结局。到家的时候啊,已经星星满天挂了。
回到村子,这样的事就传遍了。不要小瞧这件事啊,就因为它,乌镇的戏就成为村里姑娘最向往的一件事。
如果赶上过年,那船更加挤了,因为每户人家都要拿自家织的布去乌镇染色。染了色,就成了美丽的蓝印花布,成为过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 行走江南
“乌镇北栅头,有天没日头。”这是老人耳熟能详的话。原来啊。乌镇的水系呈“十”字型,将整个乌镇镇区划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四个传统民居区块。北栅因为都是长廊,遮盖住了太阳,所以太阳就可有可无了。
到乌镇的时候,天灰蒙蒙的,像是江南特意为我泼墨好的色彩。
乡音,我首先被狠狠地撞击。行走在各地的城市,景区,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把你当作自家人。但这里,我可以肆无忌惮地说话,拉扯,别人都可以听得懂你再说什么。会不会,我随便敲哪家的门,他就是我的远房亲戚呢?茅盾,原名沈雁冰,怎么恰好又与我同姓?他在《可爱的故乡》向我们娓娓道来:“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我真想学着他的口吻重复说说,刚开口,便发现自己越来越臭美,“噗嗤”一笑。
快看,古戏台,高高的古戏台。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庄重中透着秀逸。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台分为两层。我来了好几次都没有看见有人在这里演过戏,会不会是因为全部的戏被老人们看光了,就不捧我的场。一打听才知道,正月初五的迎财神会、三月廿八迎东岳庙会、五月十五迎瘟元帅会等节日是一定会有人在这里演戏的,平时啊,就要看运气了。唉,扫兴!其实啊,我们现代人与戏是相距甚远的,就算看到也不会懂,我安慰自己。
戏台正对面是修真观,自古以来,与苏州玄妙观、濮院翔云观并称江南三大道观,地位很高。现在,里面供奉的是各种各样神。走进这样的地方,我除了虔诚以外,只能无语。母亲说:“以前这里是不要钱的,只要自己拿香烛就可以了。”可现在,特别是旅游景点,如果可以赢利的地方,政府怎么可能会错过呢?有人在门口搜门票,这样的虔诚势必会贬值。
走进东栅的贯前街,就走进了水乡。最先进入的是茅盾故居,展览着茅盾的生平。但这里人多极了,人挤人,实在不符合我来小镇的心情。马上,我仓惶而逃。其实,关于茅盾,早已是满心的敬仰。他的生平,他的文章,他的贡献,在我上现代文学课的时候都学过。所以,想想,我觉得便能沾染他的灵气。江南的小镇,总是跟一些文人扯上关系,周庄因为陈逸飞,三毛,乌镇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
一路上,依旧有各种各样的景区,如单余榴樑钱币馆,江南木雕陈列馆等,但心情好像再也不能留连在这些景点上。我想把心情搁置在江南水上,江南的桥上,江南的青石路上。小巷重重叠叠,最后我分不清来时的方向,也不想分清,走着走着就会出去了。如果走不出江南的小巷,也好,我可以像丁香女子一样,徘徊又徘徊。
行走在乌镇,如同行走在梦乡,这是个歇脚的地方,这是心灵深处一个家。
【三】 魂牵梦绕
最牵绕于心的,还有那些乌镇特有的东西。这些,像是开在乌镇的花朵,因为它们,乌镇更加魂牵梦绕。
蓝印花布,我再一次提起。它,又叫“石灰拷花布”或“拷花蓝布”,当时的窗帘、头巾、围裙、包袱、被子、台布等都可用它来做。它也是江南姑娘比不可少的布料。以前啊,哪家的姑娘没有蓝印花布的衣服是要被人笑话的。它只是由蓝白两种颜色混合而成,看上去素雅咸淡。如果要找纯天然的布,它就是啊。首先是要人工把棉布织出来,再用黄豆粉刮浆、蓝草汁印上各种美丽的图案。去乌镇的时候,特地买了一个蓝印花布的袋子,时时跟着我,感觉自己也是那样的女子。
姑嫂饼,乌镇最有名的特产。它油润麻香,入口酥、松、糯,咸甜适中,充满乡野风味却又毫不粗砺,上次去学校的时候,特地买了带给我的那些朋友吃,她们吃了啊,都说甜到了心头。据《乌青镇志》记载,距今姑嫂饼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因为姑嫂二人斗气而成。其实,最喜那些没有牙齿的老人吃姑嫂饼,“啊唔,啊唔”,不用嘴巴咬,放在嘴巴里抿抿就自动会融化。
再特别要提到的是熏豆,因为我母亲也会做。小时侯,最喜欢就是看母亲做熏豆给我吃。首先,要选上好的嫩毛豆,香梗豆最佳;接着将豆子在淡盐水里煮到半熟,捞出,沥干,然后盛放在铁筛里,架在炭火上烘熏。那时,我总是最谗,会偷偷地拿着吃,母亲也不会说我,继续炒。记住啊,烘的火一定要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否则就会有烟染气和煤气。等豆子表皮起粥,有香气逸出,就好了。吃完全炒好的熏豆,熟而不焦,酥而不硬。还有,熏豆是可以保存到以后吃的。那就要准备好一个纱袋,把熏豆装起来,用绳牢牢系紧,再放到石灰缸里。等下次再要吃的时候,把熏豆拿出,这时的熏豆清脆可口,更加美味了。熏豆还可以用来泡茶喝,茶淡淡的,如果再捧上一本书,就是一种享受了。
……
江南,江南
我用尽语言去修饰你
水,柔婉轻盈
桥,安静惬意
河,蜿蜒清秀
我打江南走过
迷失在你的怀里
容许我
惬意地靠在你的怀里
甜美地做梦
梦里水乡
“呜呦,呜呦……”
一声一声
回荡在灵魂的上空
一切静好
-全文完-
▷ 进入静韵随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