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视剧的约会不容错过的人们,总是早早守候好剧的开始,他们关注男女主人公的爱恨,忧伤、快乐,那微不足道的痛苦。在编剧有意的安排里悲伤、快乐,仿佛是在体味自己的故事。把少数人神圣化,放在最高的位置,照耀着温暖的阳光,而另一些人,他们毫无光泽,作者怜惜他的笔墨,把他们简单化。他们往往只有一种性格,一种情感,一副面孔。
很早的时候,当我刚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爱恨的时候,我始终想着一个题目,想写那些被简单化的人,被大部分人忽略的人的命运、遭遇。但我始终没有写,也始终写不出,只能用一些简单的文字,一篇简单的散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坚硬的水泥路面上,高楼与高楼之间,谁比谁更重要吗?谁的存在就好无意义吗?谁只有一种表情?
父亲、母亲,在许多人眼里是古板的代名词,总是与儿女的思想、行为有着时代的差距。他们总是以一种极端的性格出现,成为一种典型。或是顽固,古板,或是溺爱儿女的典型,在儿女固执的离开他们后,他们只能在角落里暗自叹息,独自垂泪。许多人的丰富、复杂、鲜活的感受和情感被轻易的忽略,他们往往只以一种性格出现。
父母的有些悲剧其实来自儿女把他们极端化、概念化、简单化的认识。代沟的产生不仅是彼此不能理解彼此的时代、遭遇,同时也是忽略了人的共同的方面。人都是鲜活的,复杂的,有丰富的情感和体验,父母在深深爱着自己孩子,把自己的价值观、经验强行加在儿女身上的时候,他们是以自己的时代、认知为基础的,所以他们很多时候无法理解儿女的想法和叛逆。但儿女又何时理解父母的遭遇,他们从小到大的故事,理解他们做出的决定以及他们决定的基础。儿女们往往以一句你们不懂,父母不理解来结束一次次谈话,一次次交流,固执的以自己的方式继续。难道父母几十年的经验就毫无用处吗?
当一个人老去以后,退出了家庭和社会的中心,他们便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边缘人,成为了亲情的边缘人。儿女很少真正关心他们是否快乐,是否孤独。以为给他们提供了吃穿,他们就不该得到感情的关怀。他们一个人的时候,他们没有说话的伴,没有交流、沟通,没有倾诉、倾听的对象,他们是孤独的,寂寞的,他们时常跟自己养的小狗说话。许多老人很渴望儿女能回家吃顿饭,聊聊天,他们很想知道儿女的工作、生活情况,儿女的工作是否顺心,生活还好吗,孙子的学习好吗?
那些在繁华城市打工,靠出卖体力养家糊口的人们,为城市贡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他们没有城市户口,生活在城市的边缘,被城市吸引又被城市拒绝。他们靠拾荒度过日子,渴望成为城市的一员。他们的儿女在故乡天天夜夜守望,等待他们归来。许多孩子几年不曾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的思念总是没有结果。站在亲情的另一端,他们怀着强烈的渴望,希望父母把他们带在身边,但他们的渴望甚至成为了奢望,遥不可及的幻想。黑暗里罪恶的黑手总是伸向弱小的他们,父母不在身边,年老的奶奶能保护他们,让他们健康成长吗?几年一次的短暂相见能温暖他们幼小的童年吗?
情感边缘、城市边缘,平面的,简单的人们,他们其实很不快乐,他们也无法快乐。他们丰富的感情得不到表达和尊重,他们迫切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总是被人们视为故事的配角,他们不可能快乐。
-全文完-
▷ 进入点苍飞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