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市y区x镇,提起“李庆兰”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晓。幼时的一场重病,使他双目失明。在已经走过的33年黑暗的日子里,他苦闷过、彷徨过、绝望过。而如今,面对72岁的老母亲和尚在读书的侄女,他重新燃起生命之火,坚强地站了起来,用双手撑起了一个残缺不全的家……
告别光明,从此与黑暗相伴
5岁那年,李庆兰患上了重感冒,连续多日高烧不退,并引发一系列综合症状。最严重的是,他感觉到视力在逐渐下降。由于当时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再加上家庭极度贫困,父母虽四处求医问药为他治病,仍无济于事。一天早上,他一觉醒来,突然感觉双眼几乎再也看不见任何东西,恐惧中的他声嘶力竭地哭喊着:“爹、娘,我的眼睛怎么了?我怎么什么也看不见了?我好怕呀!”心急如焚的父母听到后,急得团团转。“儿子,咱能去的地方都去看过了,可是没能治好啊?是爹娘对不住你啊!” 父亲搂起儿子哽咽着。
的确,附近有名气的医生也都去求过了,四处打听的偏方也都试过了,就是不见好转,家里仅有的积蓄也早已花光了,还因此欠下不少的债,父母也真的无能为力了。年仅5岁的李庆兰懵懵懂懂中些许知道家境的贫寒,理解了爹娘的不易,痛哭过后,便默不作声了。
亲戚和乡邻得知以后,纷纷投以同情的目光,哀叹这个孩子的不幸。本应是天真的时代,留给李庆兰的却是一个完全黑暗的恐惧世界。极度痛苦中的他每天扶着房门,向外张望。他是多么渴望能够看见外面的世界呀,尽管他什么也看不见。听着村里孩童们欢快的笑声和飞驰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他总是掩饰不住内心的压抑,心情也变得一天不如一天,常常在父母下田干农活时,在屋里大喊大叫,情绪激动时,还打翻东西,弄得家里一片狼藉,然后大哭一场。每当夕阳西下,爹娘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发现儿子木讷着的表情,常常以泪洗面。
日子一天天过去,以前的小伙伴们都陆续走进了学校。此时的李庆兰仿佛听到远出学校里传来朗朗读书声,他在心里叫喊着:“我要上学,我要读书。老天啊,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为什么?为什么……”
就这样在黑暗中痛苦地熬过了童年和少年,1989年,已经22岁的李庆兰依旧没有放弃对光明的追逐。一天傍晚,当他从收音机里得知上海某医院治疗眼病技术精湛的消息后,内心那所存的一丝对光明的渴望突然膨胀起来。他兴奋得在床上辗转反侧了整个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便步履蹒跚地踏上去上海的火车。几经周折,他找到那家医院,被告知当天是周末,所要问诊的医生不上班。几天过后,当他再次艰难地赶到那家医院时,医生说,他的眼睛早已没有治好的希望了。医生的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将他内心仅存的一点追逐光明的希望如针刺肥皂泡般迅速毁灭。他痛不欲声,使劲用双手捶打自己的胸口,精神几近崩溃了。
父亲离世,哥嫂出走,留下生活的重担
已经成长为青年的李庆兰心里觉得总不能老是靠着爹娘的供养过活。为了生存,他曾几次向当地民政部门寻求救助,但屡屡受挫。他迷茫了,不知道今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无奈之下,他开始屈尊到宿州及周遍地区的车站向路人讨钱。每当一些好心人将硬币投进他手中的铁碗里发出叮当的声音时,他的心总像被猛地捶击了一下,似乎在拷问自己,“这难道就是你要的生活?” 乞讨可以解决一时的温饱,但那不是一个自尊的男人想要的日子啊!李庆兰眼睛虽盲,但心里雪亮,自尊让他开始了人生的思考--我要怎样活?
不久之后,他结束了乞讨生涯,重新回到了家里。想靠自己的双手开始新的生活。1997年的一天,父亲因病突然去世。家里顶梁柱的轰然倒塌,使得李庆兰一家贫苦的生活没有了仅存的生机。屋漏偏逢连阴雨,此后不久,李庆兰唯一的哥哥和嫂子又因为精神不正常而双双离家出走,抛下了年仅6岁的侄女小玉兰。
操劳一辈子的父亲突然离世,又一次震颤了李庆兰的心,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不光没能帮爹娘分担一点点家庭负担,还成了他们生活的累赘。他立志一定要自己养活自己。
哥嫂离家出走后,李庆兰费劲周折四处打听,依然是杳无音信。无疑,从此以后,他必须用他那脆弱无力的肩膀担起照顾年迈的老母亲以及幼小的侄女的重任。在这个破碎不堪的家庭里,李庆兰成了唯一的男人。“是男人,就应该是家里的顶梁柱。”倔强的他发誓要承担起扶老携幼的责任。
“自己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看他怎么养活这一家人?”乡邻们表示出了莫大的担忧。是啊,作为一个盲人,自己的日常生活尚且不能完全自理,凭什么能撑起这个家?
自强自立,奋力拼搏,用双手撑起一个家
开始的几年里,李庆兰在亲戚和乡邻的帮助下,全身心打理自家的5亩田,以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由于前些年粮价偏低,种田投入很高,收入仅能维持三口人的温饱,侄女上学等费用需要乡邻的救助。然而,微薄的救助对他这个家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随着母亲年纪的增大和侄女升入初中,家里的开支越来越大。“必须得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收入才行”,李庆兰不得不琢磨着。
李庆兰所在的h村紧邻通往镇上的公路,公路上来往行人较多。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在公路边搞个小商店,经营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他的想法一经说出,立即得到亲戚乡邻的赞同。2000年,在他们的帮助下,两间低矮的红砖墙、石棉瓦的房子在公路边上搭成。房子很小,只有10多平方米,只能这样了,因为他没有也不敢在房子上花费过多的钱。
两间低矮的房子,一间用作商店经营,一间用作睡觉和存放多余的货物。就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李庆兰终于算有了一个稳定的“职业”。
万事开头难。由于进货渠道生疏,开始李庆兰购进了一些假货。假货卖不出去,也退不成,为此赔了不少钱。吃一堑,长一智。此后每次进货,他总要迈着沉重的步子摸到镇上或者坐车到s市区的几家批发部,货比三家,既保证了质量,也降低了成本。
油盐酱醋、烟酒饮料等百货在村里最畅销。每天自清晨开门到黄昏炊烟飘起,总时有顾客前来购买。由于乡邻们没多少现款,购物时往往先赊欠记账,这显然加重了本来经济就捉襟见肘的李庆兰资金周转的困难。厚厚的记账本上那密密麻麻的记录,沉沉地压着他,但他依旧对每位顾客笑脸相迎,提供周到的服务。用他的话说,“人家来买东西,肯定是家里缺了,急着用,我是解人家所需嘛,只要把账记好就够了,等他们有了余钱自然会送来的”。李庆兰的宽宏大量和热情服务,感动着村民及过往行人。赊账的顾客多数也能及时将欠款送来。偶尔也有一两个赖账不还的,李庆兰从不认真追要。
夏天天气酷热,饥渴难耐的路人和从田里劳作回来的村民路经李庆兰的商店,知道他为人厚重,向他讨要一根雪糕或者一瓶汽水解渴,李庆兰总乐意奉上。“有钱就给,没钱就拿去喝,可不能渴坏了”成了他的一句口头禅。
眼睛看不见,只能用手摸,这样难免会出现差错。有一次,一个陌生人来买香烟,递给李庆兰一张百元面值的假钞。李庆兰没有察觉,找零后,那人迅速离去。至今,李庆兰抽屉的账本里仍平整地夹着那张假钞。他懊恼着说,“之所以要将它保留,就是要警示那些身体上没有残疾,而道德上存在残疾的人。”
经营商店之余的空闲,李庆兰又摸索着学起了修理自行车。他买来扳手、钳子、锤子、螺刀等工具开始练习。由于手生,他的手往往被自己用锤子砸得鲜血直流。他咬咬牙,从不退缩。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便掌握了基本的修车技能。附近村民和过往行人修车不便的难题解决了。此后,他看到农村骑摩托车的人逐渐增多,又摸索着学会了修理摩托车的简单技能。
很快,盲人会修车的消息便在四乡八邻传开。一位外村的青年,听说以后怎么也不肯相信。一天下午,他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来到李庆兰跟前,不屑一顾地说:“我的车胎漏气,你能帮我补上吗?”李庆兰从年轻人的口气中听出了不相信,他笑着说:“小伙子,坐下来稍等一会,我马上帮你修好。”他拿起工具,不多会工夫,就将那漏气的车胎卸下,修补好,重新装上并补足了气。那位青年看得目瞪口呆,啧啧称奇。
夜晚的生活,对李庆兰来说是寂寞的。他只有借助收音机来打发时间。由于使用频繁,收音机有时候出现故障,李庆兰又凭借双手掌握了修理收音机的技巧。只要他得知哪家村民的收音机出现故障时,他总主动提出帮助人家免费修理。
平日里,很多人瞧不起李庆兰,甚至一些人不愿意和他搭讪。李庆兰对他们的苛刻薄情并不在意,他固执地坚持,“我自立,我靠自己的双手照样能养活自己,照样能撑起我的家,你们明眼人有的还不是整天好吃懒做吗?”
2004年,由于自然灾害,李庆兰家里的几亩地几乎颗粒无收。秋后,李庆兰总不能看着田地荒着,他决定筹集3000元钱搞秋种。在办理贷款时,镇信用社要求他出去担保手续。他找到本村一位要好的朋友作为担保人,才如愿以偿。事后,村里有人讽刺为他做担保的那位朋友说:“他是个盲人,你和他相处,还给他当贷款担保人,你是不是疯了?”那位朋友斩钉截铁地说:“盲人怎么了?我和他相处是因为他的人品值得敬仰。”这句贴心话传到李庆兰的耳朵里,他感动地哭了,“是的,我是个盲人,但是我需要帮助,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我赢得了朋友的尊重。”
侄女是生活的希望,他决心要将她培养成才
哥嫂离家不归至今已经8个年头。侄女小玉兰在李庆兰的悉心抚养下,已经读完初中。8年来,李庆兰对侄女视如己出,在照顾好年迈母亲的同时,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小玉兰身上。
李庆兰平时省吃俭用,每当家里买来些许肉类或者有营养的东西,他总是一半分给母亲,一半分给侄女,自己很少尝上一口。当学校开学时,李庆兰总是及早将准备好的学费紧紧包好,步履蹒跚地送到学校,从没耽误侄女一天的课程。
2005年暑假过后,侄女小玉兰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宿州市二职高电子班。这个消息对李庆兰来说,真是又喜又急。几千元的学费,一下子难住了他。眼看着快要开学了,李庆兰怀揣着东凑西借才只有一半的学费,领着侄女一步一挪地两次来到学校。当学校领导得知他家里的困难,最终答应减免一半的学费时,李庆兰感动不已,“这世上还是好人多,要是没有你们,我家宝贝侄女还真上不了学了呢。”
学总算是上了,但是住校期间每月至少300元的生活费对李庆兰来说依旧是个重担。为了节约开支,李庆兰连烟也戒了。他每天更加起早贪黑,苦心经营他的小商店。如今,秋风渐渐袭来,商店的墙壁和房顶到处透着瑟瑟的寒风,李庆兰用塑料布简单地塞上,也没钱去认真修缮一下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小玉兰自小就非常懂事,自立能力也很强,在学校里从来不乱花一分钱。她深深知道,这每一分钱都是叔叔在黑暗中拼命摸索挣来的。她每天在学校里只买普通的素菜吃。当周末回到家,李庆兰得知侄女每天才吃4元钱的饭菜时,心疼地抱着侄女哭了,“孩子,你不能这样苦啊,钱要是不够,及时打电话回来告诉叔叔。”懂事的小玉兰总笑着说,“每天4元钱就足够吃的了,你和奶奶在家两个人加一起一天不还没吃到4元钱的菜吗?”
为了帮助叔叔分忧,每快到周末,小玉兰总提前打电话询问叔叔商店里缺什么货,然后,她帮着将货物捎带回去,这样也就减少了李庆兰行路和坐车的不便。
谈起懂事的侄女,李庆兰感到非常欣慰。他说,侄女给了我好好活下去的勇气,让我看到了希望,对于她,我有一份抚养的责任,我一定竭尽全力将她培养成才。
谈到未来,他的眼里充满美好的期待
李庆兰在风浪中勇敢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为侄女做了个榜样。他期待侄女学会做人的道理,成为逆境家庭中的强者,应对生活中各种困境的考验,并掌握一门技术,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勤劳致富,为社会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对李庆兰来说,这也算是给逝去的老父亲和杳无音信的哥嫂一个完整的交代。
谈起个人感情问题,38岁的李庆兰虽有点羞涩,但仍掩饰不住内心对未来的憧憬,“谁不渴望爱情呢?我真心期待能得到一位贤惠善良姑娘的爱,渴望有人陪伴,共同携手,筑起爱的巢穴。”他说他最爱听的一首歌是《老鼠爱大米》。“如果真的有一天,爱情理想会实现,我会加倍努力好好对你永远不改变,不管路有多么远,一定会让它实现,我会亲亲在你耳边对你说(对你说),我爱你爱着你……” 当李庆兰动情地唱这首歌时,从他的脸上流露出了他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和向往!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像李庆兰这样失明不失志,自立自强,面对困难勇于拼搏的故事,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不应该只是感动,更应该是反思。也许,我们脑海中的他们是衣衫褴褛的穿着、面庞僵硬的脸谱、步履蹒跚的脚步,以及那把持手杖颤抖着敲击地面的龟裂的手,当我们走近他们身边,感悟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心灵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残疾人其实和我们一样,他们残疾的仅仅是身体,不是人格和心灵,他们同样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和一份炽热的爱,他们同样渴望幸福、渴望爱情,渴望得到尊重与关爱……
-全文完-
▷ 进入林缘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