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读〈伊索寓言〉》探殿窥堂

发表于-2006年07月20日 下午4:35评论-0条

读《读〈伊索寓言〉》

这一位并不幽默的人士这么说:“这位(指着自己的鼻子)说话有两大点,说得谦虚一点是两大特点,说得不谦虚一点是两大优点,一是繁峙话说得特别地道,二是繁峙话说得特别流利,尤其是在我激动、兴奋的时候,那就更流利了。我具有的这两大优点,你们是不具备的,除非你们当中也有繁峙人。”

“我”、“我们”,就是说话人一方,就是自家,就是自己。

“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这俗话本身就是说自己的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是说自己的家好;“谁不说俺家乡好”是说自己的家乡好;“非你不娶”、“非你不嫁”是说自己的对象好;“敝帚自珍”,是说连自家的破笤帚疙瘩也比别人家的好。开头那位把自己说话的两大特点说成“优点”者,就是一例。

好的该属于自己,真理该属于自己;粉得往自己脸上搽,金得往自己脸上贴,理得往自己这边说,胳膊肘的往里拐。自己,从来就是谥美褒赞的对象。

若要自我解剖、自我批判,那是把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戴。这么干的只有两种人,疯子和智者。

钱钟书当然是智者。他是要解剖“我们”,他是要批判“我们”品格上的许多缺陷。

把一贯谥美褒赞的对象“我们”变为解剖批判的对象,这是思维的陡然突破和变向。

“我们”,是全文的第二个词,谁能把握得了指代的是哪些人?谁能知道是要褒还是要贬?那对“我们”的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也就一时无法揣摩得透。直到“譬如”之后,才把这位高级语言厨师的这道菜的味道品出来。——女士们的相貌,只要保养得好,在三十岁之前,是很难从相貌上来看出她的年龄的。况且,“豆芽老了也是菜”,要是生就的猪脑袋,哪个年龄也漂亮不起来。——奥,原来是“我们”以自己的得失、好恶来评判他人,显然是不公平、不公道、不公正的。原因在“我们”这儿。

与思维的变向而相随的是语言的含蓄和隐蔽。语言的含蓄和隐蔽使得读者不易察觉到作者思维的变向。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探殿窥堂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芳草人家点评:

颇有一番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