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有座关帝庙,长春有座文庙,这一武一文庇护着吉林大地人才济济、国泰民安。然文庙之香火远不及武庙鼎盛,也就每年中、高考前夕方有人延香祈祷,足见天下父母心!
我初谒文庙是2005年全球同步祭孔,期间却因目睹观礼者大声喧哗,乱扔果屑而心存芥蒂。时隔一年,再度踏访,是因省社科院孔学研究所在此举办国学大讲堂。千载良机,焉能错过!
我提前一小时到达文庙,国学大讲堂的会场就设在孟庙前的绿地上。由于时间尚早,主讲专家还未到,游客和听众也寥寥无几,难得清静,我于是在庙内游览一番。
百年兴衰
长春文庙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象中原祖先一样,这里寄托着长春人期盼本地学子多得功名,多出人才的夙愿,是学子们拜祭孔圣先师之地。当初,文庙由乡绅朱琛捐资修建,后于光绪二十一年和1924年由长春知府杨同桂、长春县知事赵鹏第主持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维修、扩建。解放后,因年久失修及人为原因,几夷为平地。今天,我们所见的文庙是2002年由长春市政府牵头,各方人士涌捐善款,在原址依原貌重建。重建后的文庙占地一万平方米,是一座由殿堂和门庑围合而成的三进院式仿古建筑。座北朝南依次为照壁、泮池、状元桥、棂星门、东、西更衣厅、大成门、东、西配殿、大成殿、崇圣殿构成其建筑主轴,孔子家庙和孟庙分列大成门左右。整体建筑严谨、错落有致,颇具古风。
文庙位于东天街繁华路段。能在寸土寸金的地带,复原一座占地庞大的古庙也着实难为了市政建设的规划者。如今,文庙已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哪天它会被贪心而又神通广大的地产商开发掉。这也算是长春这座文化城的骄傲吧。
我径直前往大成殿,那是整个建筑的主体,也是供奉孔圣先师和十二圣的地方。大成殿正中,两丈余高的先师铜像威然端坐。左右书有一联“气修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禹汤文武作之师。”横批四个金色大字“万世师表”。十二圣的铜站像分列两旁。由于时间尚早,铜炉中并无香火,我便向工作人员买来三柱香进上。我是教师,也算孔圣门徒,可是,面对先师,想起平日教书育人的行行种种,愧疚之心油然而生。行过礼后忙逃也似的离开。
千年儒流
出大成殿来到东、西配殿,那里详细介绍了儒学发展的千年历程及历代儒学大家。“儒”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冢宰·大宰》“四月儒以道得民”。本意“仁爱”,所谓儒学亦即仁爱之学。孔子死后,儒学分成八派——孟子儒学、子思儒学、子张儒学、颜回儒学、漆雕开儒学、仲良子儒学、乐正克儒学和荀子儒学。其中以孟荀儒学影响最大,孔孟之间,曾参和子思是师承极重要的环节。
纵观儒学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重要时期。
汉董仲舒的神秘主义儒学
汉董仲舒的神秘主义儒学以“天人合一”为主要特征。董仲舒把阴阳五行伦理化,借以论证“三纲”为“天命所归”,又提出“五行”是孝子忠臣之行。他大力提倡“天人感应”,以“受命之符”为王权神授拜护,以灾异谴告欺骗群众,维护统治。但因其思想适应封建统治需要,维护和巩固了封建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所以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董氏之后,儒家思想为千年封建王朝正统思想的地位逐渐确立。
儒学哲学化——宋明理学
宋明儒学的表现形态是理学。它以儒学风格、内容为主,吸收佛学和道教思想,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它使儒学思想中的精华得以发扬光大,上升到哲学高度,从而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二程、朱熹和王守仁。宋明理学对日本影响较大。由于其太过教条和机械,也为儒学的发展埋下祸根。
明末清初的实学
经世致用本是早期儒学的优良传统,至明朝,宋明理学,尤其是陆王心学已完全背弃这一传统,并与社会严重脱节。明中叶,儒家学者罗钦顺等人首开实学思潮先河,批判王守仁“格物致知”论,强调“致知在格物”。清初,一些学者总结明亡教训,深感空谈误国,大力提倡实学,涌现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大批杰出思想家。
东、西撞击新儒学
十九世纪中叶,清王朝由盛而衰,风靡一时的乾嘉汉学日益难以适应内忧外患纷至沓来的历史形势,出现了与考据训诂相对立的经世致用思潮。为救国,儒家知识分子需要寻求新的思路,于是,清廷统治集团内部分化成洋务派和顽固派。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在理解、吸收西学基础上融合儒家思想形成近代新的儒学体系。
五四后逆境中的传承
五四运动后孔子与儒学的正统地位不复存在。虽然新儒家在继续艰难地支撑着薪火相传的局面,以求传统文化的复兴,但他们在内地的影响已微乎其微。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左”的思潮影响,长期将儒学视为与社会主义决然对立而加以批判。文革中文化虚无主义发展到顶点,孔子与儒学遭到彻底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孔子与儒学的研究重新受到重视,继承和宏扬孔子思想精华以促进中国两个文明建设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从东、西配殿出来,千年儒流兴衰仿佛在眼前一一闪现。我唏嘘之余又转到孟庙。
仁德尊贵
9时30分,专家准时到场,据说是来自长春大学的教授,姓金。更令我惊讶的是,在不大的绿地上竟聚集二百多听众。由于,昨夜刮大风,工作人员并未支起凉棚等遮阳设施,而只准备了简易的塑料凳。二百多听众就这样坐在塑料凳上,顶着炎炎烈日静静地等待专家讲座的开始,其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孩子。
今天讲授的内容是《论语·里仁篇》。虽然,由于电器设备故障,扩音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但专家还是提高嗓门以一句“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拉开了讲座的序幕,这也让听众肃然起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为儒家“四书”之一,也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精华。《里仁篇》主要论述的是“仁”及仁与智、仁与义之间的关系。专家不愧是专家,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生动的事例,让众人听得如醉如痴。我最欣赏他对儒学精髓的解析——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是师徒及门人间的对话。孔子说:“小参子!我的思想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了。”曾参说:“是啊。”曾子出来,孔子的其他学生问:“这该怎么理解呢?”曾子说:“先生的思想就是忠和恕啊。”
翻译这段话不难,难的是如何体会这段话的涵义。金教授是这样解释的,忠者,中心,存善心做正事;恕者,如心,存正心做善事。二者归而为一即为“仁”,仁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此理而儒道知矣。中国哲学的先进之处不在于使人懂,而更在于使人做。儒学对我们的行为提出很多要求,纵使圣人也不可能一个都不违背,更何况是我们,但我们可以逐步去完善,我们每做一件善事,人格便完善一点,我们也在由凡入圣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这是儒与佛的不同,佛讲顿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儒讲积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只要我们时刻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那么,我们也可以成为圣人。子曰:“德不孤,必有邻。”是也!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倏忽间结束,听者均受到一次灵魂上的洗礼。散场时,人们自觉将塑料凳排到绿地边上,以便工作人员整理。临走时,我特意环顾一下现场——没有一个矿泉水瓶,没有一片纸屑,甚至没有一粒瓜子皮。虽仅时隔一年,但人们的精神面貌以及对儒学的看法已大为改观了。
走出文庙,我这才发现,朱红的照壁外墙上书有这样几个金黄的魏碑体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登圣灵之地,仁德尊贵。”原来,古圣先贤离我们并不遥远。
本文已被编辑[天下的风声]于2006-7-19 16:11:53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花满楼的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