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是谁悄悄地在改变我们的生命线孤雁双飞

发表于-2006年07月17日 晚上10:25评论-1条

几日前,一个朋友苦瓜着脸地递给我一张她女儿的药敏报告单。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上面罗列了一大串抗菌素名称,划在名称下面的“+”号让人触目惊心。

其实这是她第二次给我看报告单。第一次是在她女儿六个月的时候,第二次是在九个月的时候,也就是几日前。记得第一次她女儿高烧不退,因怀疑是病毒感染,我便建议她去做个血常规,顺便做个药敏试验,免得不恰当使用抗菌素。那次的报告显示对所试验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部份氨基甙类,喹诺酮类等抗菌素皆敏感。而这次的却显示除了对痢特灵,四环素,诺氟沙星等三四种药物敏感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全产生了耐药性。而敏感的那几类都是婴幼儿慎用或是禁用的。我问她女儿最近两三个月是否生病看过医生,她点了点头,掏出一本病历放在我面前。医生们倒是个个尽责尽职且很仔细地把每次药物使用情况明确无误地记录在册,只不过这些用药情况也许会让懂行的人心惊肉跳。其实处方上药物配伍没问题,但处方中所用的抗菌素无一不是眼下市场上最高档的产品。不过是感冒引起的发烧,流涕,或鼻塞,就用严迪,阿奇霉素。血相中明确显示淋巴细胞显著增高,抗病毒的药物不上,反而用上菌必治,头孢噻肟钠,甚至头孢他定,先锋必。几张处方中最次的也是头孢拉定,那些传统的如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类等好像是早已经被淘汰了一般不见踪影。如此用药,细菌不耐药那倒是可以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或者也可以当作奇闻怪事来宣讲了。

在学校念书的时候,白发苍苍的《药理学》老师就反复跟我们强调抗菌素的使用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必须从低档开始,因为在治疗过程中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越是高档的抗菌素就越容易让细菌产生耐药性,而且还不容易复敏。早几年各家媒体暴光了一些医疗单位,私人诊所滥用抗菌素的事实,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也做了相应的整顿回应,表面看起来情况似乎有些许好转,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不知确切从哪一年起医药代表开始盛行,当年和我一起念医的很多同学毕业后也步入其行列,穿梭在各大中小医院中。据说这个行当收入相当可观,在对这些人暗暗探察一番后我深以为然。据一个行内人士说,大部份处方药品出厂价格一般都较低,几番操作之后,其价格可以翻好几倍乃至几十倍。就拿头孢他定作例,一瓶一克含量的名牌企业生产的头孢他定出厂价大约在八至九元之间(非名牌企业生产的价格就更低),我所在城市的医院药房售价在四十多元。这三十多元的高额利润全部归入医院的账户吗?非也!除了少部份是医院的创益外,药房主管,药房统计员(专门指定),护理部,有时还有某个分管院长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其中最大的一笔约五至十元作为医生的回扣。因为作为医生,他拥有处方的绝对主导权,用什么样的药都是医生说了算。我们且假设算一笔账,一个病人去看医生,医生给头孢他定一天两次,一次两克,一天的总量就是四克,连用三天,总共十二瓶,也就是说光这一个病人医生就可以拿到六十至一百二十元的回扣。而这只是众多药品中的一种,难怪医生们会对你递过去的十几块钱的烟不屑一顾而从自己兜里掏出大中华或是大红鹰自顾夹在指间。面对如此之高的利益诱惑,对于你身体内所携带细菌的耐药状况那简直就是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了。

做医药代表的也并不止于那些院外人士,如今几乎每个医院的各科各室都有医生兼职,特别是临床科室,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吧!自己做的品种自己开,那简直到了一种疯狂状态。几年前我就曾经有幸亲眼目睹了这么一档子事,一个妇科病号或许是对某内科主任医师信任有加吧,她拿着一张经由妇产科大夫开好的处方找到某主任医师诊室咨询,头发花白的老主任架上老花镜,持着处方端睨许久,然后皱了皱眉,把处方塞进抽屉,另外拿出一张主任级处方,抄起水笔大笔一挥脸不红心不跳地换上一大堆自己的药,事后还特别声明出于熟悉缘由已为其免去五元的挂号费。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后来开的那张处方,没有五六百也至少四五百块钱吧,而原来那张处方也就四五十元左右。据地下的消息称,如今有些医生此项年收入保守估计不下一二十万元人民币。

药品的强制降价风暴几年前就已经打响,收到的效果也可以说是巨大的,让中国的老百姓着着实实欢喜了一大把。一粒头孢拉定从最初的八毛多直线降到一毛多近两毛,粉针剂从七八元降到一元左右,商家们气得差点吐血。俗话说得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精明的商家们发现国家降的只是一些传统名称的普药价格,于是空子就这样给琢磨出来了。有一次去医院探一位因胃出血住院的朋友,那天正好是我学医实习时候的指导老师值班,于是就拐进去串了个门,看到医生办公室的桌子上放着一摞新特药资料,拿起来随便翻阅了一下,那些药名都是我从医那会儿听都没听过的,正在感慨医药发展之快时,我的老师提醒我注意看药物的主要成份,看过之后我脚底直冒虚汗。坐在朋友病榻前的时候,他掏出一张当日的“明白消费”清单指着一种标价十六块五的药名问我那是什么药。朋友也曾经学过医,我楞是没敢告诉他那就是药店里卖一毛二一支的维生素c和四毛五一支的氯化钾混合注射液,我怕他知晓后胃内的血管再次爆裂。朋友也是个如我般穷的人,在住进医院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花去了两千多元,他只好自动出院。其实现在用的好些药与原来的也没什么两样,只是商家们玩了一个花招,比如在铁剂里面加入维生素c,往阿莫西林和头孢氨苄里捣鼓进tmp(一种常用的几分钱的磺胺增效剂),鱼腥草注射液里放些钠盐。宣传上先是盒子来个改头换面,再取个带点儿洋味的名字,然后对老百姓美其名曰是新开发的药品,价格就一下子窜到了珠穆朗玛峰,其速度几可以和美利坚合众国的“飞毛腿”导弹相媲美。而国家对这些换汤不换药的产品又没有相关的政策规定限制其价格,因而出现了某些同类药品越降越升的现象。

除了药品回扣以外部份高科技诊疗仪器的开单费(或称劳务费,辛苦费)也是医生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实这已经是一个很老旧的问题了,早在好几年前国家就明文规定任何医生不得收取开单费,但那似乎只是政府部门的一厢情愿而已。我九七至九八年在我家乡的医院实习,那时我们医院刚引进一台ct扫描仪,各科室的医生们都兴奋不已,不仅仅是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更重要的是开一张ct单子有五十元的提成。于是每个人都瞪大眼绝不敢放过一个可疑对象,那些一笑起来脸上就盛开出一朵雏菊的主任们更是拿起放大镜,就连感冒发烧的头痛也要拉去照照头颅,看看里面是否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听一位一起实习的同学讲有一个老主任半天时间居然开出十二张单子,捣得ct机连散热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有一段时间他们的问候语都心照不宣地改成了“今天开了几个?”听得病号一头雾水。近几年政府大力控制,他们也不敢那么明目张胆而转入地下运营,这种势头依然不减当年。

再说说献血的事。在这里我一点儿都没有反对无偿献血的意思,相反我还要鼓励大家适时去做这件利国福民的事,我听说有好些大城市的医院已闹上了血荒。在刚步入社会那阵子我本人对献血还是挺热衷的,第一次去献时满腔的自豪感那就甭说了,第二次去的时候其实也是蛮自豪的,可是有些事说了还由不得你不信,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么凑巧的事,第二次献完没几天,我就一个偶然发现我的血被派上了用场。一个被石头砸断双腿的农民以每滴九分钱的价格买走了我献出的近四千滴血液,这四千滴血的价钱是他一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我国的《献血法》这样规定:“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也不允许血站和医疗机构将其出售给单采血浆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应免交或者减交这些费用。”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踏进过那间充满血腥味的劳什子之地。

古代医家有云:“欲救人学医则可,欲牟利学医则不可。”还有曰:“异地以观则利自淡。利心淡则良心现,斯畏心生。”波斯名医勃佐格迈尔也如是说:“我为治疗病人尽责尽力,对于那些无法挽救的病人,我不愿放弃任何能减轻他们病痛的治疗方法,无论何时我都要亲自照料我的病人,永不索取金钱和报酬。”如此境界之高人,看来我这辈子是难遇上的了。

本人不愿惹上什么鸟麻烦,诸君看过之后就请一笑了之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孤雁双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梦天使
☆ 编辑点评 ☆
梦天使点评:

面向大众的问题。关注现实的文字,欣赏。期待原创首发文字(:

文章评论共[1]个
子红-评论

偶心沉重。

偶一笑了之。。。。。at:2006年07月28日 中午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