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无论一颗种子散落何处,只要拥有生长的力量,大树终会破土而出,人生终将精彩发亮。没有种子,就不可能有小树,没有小树,就没有大树。
的确,亦如家一样,没有小家,哪来大家,何来国家?长期处于战乱不休的国家中,那份渴望和平、祈祷幸福的心愿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奢望呀!
曾看过一副令人心酸的画面,一个令人难以释怀却又满怀凄清的无奈心境。它是2002年4月17日,一个法新社新闻摄影作品中展出的:斜靠在墙上的一个阿富汉士兵的枪口上被插上了一朵鲜花,一位阿富汉妇女从那扇破窗里,向外窥视。一切静寂无声,触目惊心,就是这朵美丽的鲜花,在断瓦残墙边,在枪口的上方,直直地摆放着。这朵娇艳的鲜花,是谁,把它摆在枪口上?难道这些战士渴望“放下武器,立地成佛”,也希望看到美丽的鲜花代替战争?更希望在这负荷重重的战争压力下,看到一副别出心裁,却又渴望自然风光的画面?
看到这里,我的心在滴血。或许正如雨果,在《希腊孩子》中,带着强烈的阴森气氛,本该美丽的希腊西奥岛却因土耳其的铁蹄而变成了一片焦土;本该欢乐歌唱的孩子却让泪水充满了蓝色的眼睛;本该索要鲜花飞鸟的孩子却要了子弹和火药。这一切,对于家与国家的概念,则不是一般之人可以领略到的。
由此想到,对于身处在太平盛世的国家,对于身处“平淡是真”的小家庭,对于纷繁复杂的大家庭——社会这个大染缸,我们与之相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诅咒人世间的阴暗、陈腐、没落、愚昧、自私、无奈、愤懑等等。试想一下,没有祖国的和平环境,哪来大家的和睦共处,何来小家的风平浪静?我们更没有理由埋怨考试不公、社会腐败、勾心斗角、自私自利?正因为人所处的环境、背景、受教育程度、人生观等等不同,才造就了世界的五彩缤纷,才更感觉这世界的千奇百怪。如果大家的思想行为等都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那么这个世界只有两个字可言:平庸。
一个人,在尘世间是一个小角色,两人组成了一个家庭,是互相爱护、尊重的角色,你方唱罢,我方唱,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尽情演绎着自己的角色。不管是好是坏,不管是丑还是美,小家的存在,世世代代上演着不同的喜怒哀乐。幸福的家庭有幸福的味道,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中,把一个其乐融融的小家,把孩子们天真而又活泼的性格写得淋漓尽致。在这个小家庭中,他盛赞孩子们,即“瞻瞻的脚踏车、阿宝的两只脚、凳子四只脚”这些快乐天真的本性在小家的体贴入微下,对于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爱下,则是作为小家庭中最最典型的快乐标本。
这就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当亲人的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拥抱,一句温柔的话语,一双鼓励的眼睛……无不坦露着亲人对你的厚爱。
自此,当你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时,你会发现周围同样有着宽容、爱护、友爱、和谐、快乐等诸多因素。不管你面对真诚的微笑,恶意的谎言,失业的困惑、生活的艰辛……所幸,你拥有生命,你是整个社会的一份子,你需要用自己的力量来迎合这个大家庭,你需要用自己的能力来改变这个社会,因而,你在人生舞台上,需要勇敢地面对。
钱钟书在《围城》中,把婚姻比作“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对于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归来后,事业、家庭、爱情等等现实因素,外加他个人的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征,一度讽刺了他无处立足,被社会现实所困扰,内心彷徨无主。这是个人与社会之间有形与无形的冲突,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如方鸿渐那样,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屡屡挣扎,终归失败。但如果你能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改变自己的观点,换位思考一下,或许会如爱尔克的灯光那样,如终照引着前进走的方向,是一盏希望的明灯,是通向光明之路的追求。
人类需要在这个社会立足,就需要与这个社会纷争。“弱肉强食”的事件屡见不鲜,没有强大的力量,难以在这个社会生存,这就需要人类潜意识的热爱,需要用共同的力量来建设祖国。艾青《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用最虔诚的言语,对祖国、对土地、对劳动人民真挚深沉的爱。这首诗曾使众多热血青年,在那年那月,表示要像鸟儿一样不倦地歌唱祖国大地,死了,也要使整个的自己融进祖国的土地中。使得当时处于多灾多难的祖国,引伸着对祖国最炽烈的爱。其间,这就牵涉到个人与祖国的问题了。
这与陆蠡的《囚绿记》中形成了异曲同工之处。对于祖国正处于极大耻辱的时候,陆蠡依然对绿色的爱恋,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他写道:“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澈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这种“难得一见的绿,这种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体味到他祝福它“繁茂苍绿”中所包含的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念,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心情。这与枪口上的鲜花是何等相似呀!
而明人顾宪曾说过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不管是小家、大家还是国家,我们都要用不同的方式,面对疾病、灾难、罪恶……伸出援助之手,希望共同携起手来,并肩战斗。正如法国诗人所说:“要努力给自己找到一种对祖国对人类的强烈的信仰,以便使你有可能将自己的努力和思想同祖国或为类联系起来。”相信共同的心愿会使小家·大家·国家日益强盛起来。
因而,我始终相信,枪口的上方,永远看到美丽的鲜花,让那些战争远离我们的尘土,只要我们努力,鲜花的芬芳会永留人间, 小家·大家·国家也会欣欣向荣的……
-全文完-
▷ 进入晨风而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