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人文精神的缺失冰河入梦

发表于-2006年07月12日 中午1:18评论-1条

人们发出北大、清华将“沦为二流”的惊呼,同时也是在表达一种不满:这两所学校长期占据一流资源而办学水平停滞不前。同时,这两所百年名校曾经拥有的光荣传统正在丧失,如今走在清华园内或未名湖畔,已很难再感受到那种曾经骄人傲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氛围。 

有一个细节引人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学精神?一向注重面对面考察学生的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在内地招生取消面试,理由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可能承担不起面试成本,面试会造成机会不平等。这种对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胸怀和气度,应该引起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所有内地高校的重视。 

是啊,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还有很多。

从办学模式上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加强大学的人文精神的倡导,我们的大学在模仿西方的实用主义教育的方面做的还算到位,但西方的大学也有着经典的历史渊源,他们并不把传统文化丢掉,有着积极进取的自由精神理念,同时涵盖着浓厚的人文精神的底韵。

可以说,20世纪中国普遍的彻底的反传统心态,特别是这种反传统心态在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制度性体现,从根本上造成了我们今天普遍感到的文化底气不足,这也正是今天中国极端缺乏精英的根本原因。 

教育上的急功近利,为我们社会创造的是一个个赚钱机器,可能从儿童,小学,大学都在受到社会大环境的熏陶。我们大学做的怎么样呢?在输出产品的最后关口,也是没有把一种人性化,历史责任心,厚重的民族精神,灌注其中。试想,这样的产品流入社会,我们能期望看到什么样的积极因素,无非是一种颓废,一种残酷,一种在无序竞争中的尔虞我诈,没有了传统,没有了信仰,对社会缺乏责任心,惟利是图,岂不是我辈的悲哀,教育之不幸,国家之损害。人文精神的缺失,何谈凝聚力?

整个社会都在经济的大潮的冲击下,开始浮躁。怎么安的下心去搞那些其实主导着人乃至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精神的研究和教育。历史的推究,文化的探索,学术的争论,怎么可以变的势利而不庄重,怎么能够不引起绝对重视。难怪多少人在迷茫,精神家园的荒芜,不是物质的丰满可以代替,迷失的自我,将会在自以为是的拥有中,越发寂寞和空虚。

我们的大学,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为社会培养有益于国家建设和发展,有益于人民和社会和谐的人才,不应该一味地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让那些一心要改变贫寒的学子,不再因高昂的学费而望门兴叹,不再因教育的缺陷,导致更多的马家爵,泼硫酸的刘海洋的出现,不在出现跳楼,退学,零分的抗议。

我们的国家有着悠久的文化,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应该值得弘扬和发展,历史的糟粕,和那些阻碍历史向前推进的陈旧观念需要舍弃和批判,不应该一味的学西方而反传统,没有自己人文精神文化的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没有人文精神的进步和发展的教育是滞后的。

时世造英雄,不要抱怨生不逢时,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向导,潜心学习深究的文化内涵,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人生。全社会都携起手来,一起为创建和谐社会,创建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努力,去为一个新的梦想,一座无比凝聚着中华儿女精神的新长城而努力奋斗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冰河入梦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洗却铅华点评:

大道理没错,可教育这团乱麻,很难有人能将它理顺。

文章评论共[1]个
朱树清-评论

拜读了!
  【冰河入梦 回复】:谢谢,问好了! [2006-7-13 8:28:40]
  【朱树清 回复】:多联糸! [2006-7-13 15:43:55]at:2006年07月13日 凌晨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