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掀起“收费运动”,蚕食百姓存款,血汗钱越存越少
勤俭善良的中国老百姓,把自己省吃俭用的血汗钱存入银行,支持了银行的发展壮大;国家用纳税人的钱组建了银行,且对其进行不断的后续投资[笔者注:就连前不久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上市,国家也对其分别注资200亿元,帮助它们剥离不良资产等]。
可中国的银行,服务内容和质量没有多大变化,改革的紧锣密鼓,却敲到了中国平民百姓的头上。银行掀起的收费浪潮一波接一波地不断向中国的老百姓袭来。
中国的老百姓都知道,在银行工作是一份美差,工资高、福利待遇好。(比如说海南省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一般员工仅每月的住房公积金便补助一千多元)
还有“2005年10月,以中央汇金公司为首的董事会给行长确定了100万元的年薪。照此标准,部门总经理和一级分行行长的平均年薪将在50万元左右;二级分行行长则在20万元左右。”[笔者注:此资料引自《中国财经报》笑非的文章]
然而,在一边拿着高薪的同时,却一边开始将手伸向储户的存款,银行与百姓锱铢必较,大力开展起了“收费运动”。
自去年开始,银行业刮起一股收费风,收费一项又一项。与百姓有关的收费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清点零钞费、小额账户费、辅币兑换费、大额提现费、电话银行费、借记卡年费、品牌服务费等。其中,小额账户费已经成为各银行普遍的收费项目。
银行对自己的大气与对百姓的小气,竟然如此的泾渭分明,就连对清贫的大学生也不肯轻易地放过收费的机会:比如说海南省交通银行对海南高校教职员工只在内部使用的校园一卡通每年每张卡收取的年费是15元,比一般全国联网的其他银行卡每年多收5元钱(一般的银行卡年费为10元),其行径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从2003年6月至今,银行收费就增加了20多项。收取费用的项目是越来越多了:存钱少了要收费、点零钞要收费、跨行取款要收费、挂失要收费……
“银行收费”,格外抓人眼球。种种名目的收费,几乎“颠覆”了老百姓“把钱存在银行就能以钱生钱”的传统思维。
如今就连我们自己在机器上查询一下自己的银行卡上还有多少存款余额也要收费了。因为,从今年6月1日起,自交通银行打开跨行查询收费之门后,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又纷纷跟进,对跨行查询业务向客户收取每笔0·3元的手续费。
当银联和银行跨行查询收费后,立即有业内人士透露,年费、跨行取款费、跨行查询费还只是开始,根据有关规定,商业银行可以收费的项目达约100项,目前已收费的项目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真正的收费高[chao]可能还在后头——据报道,上海已有银行开始就余额变动的“短信告知”业务收费,可见“收费高[chao]还在后头”。
【二】高举“国际惯例”牌子,中国银联发起了“收费运动”,却很难给出令百姓信服的收费理由
从跨行取款收费、银行卡收费、小额活期账户收费等到跨行查询收费,在“生米煮成熟饭”后,银行收费通常的借口是付出了成本、依照国际惯例和提高效率。
1、既然银行在开征各种手续费时,都能找出业务成本太高的理由(中国银行卡产业专家委员会成员钟伟甚至表示,跨行查询每笔3毛钱是“收少了”,本来成本是1·2元),那么,我们就先来算一下银行卡的帐好了:
根据央行公布的有关数据,截至2005年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机构为175家,发卡量为9·6亿张。其中银联卡发卡量累计已达到5·5亿张。如果按每张卡每年跨行查询12次来简单估算,消费者每年要为此支付19·8亿元。而银联和银行将因此各自增收6·6亿元和13·2亿元。
中国银行卡发卡机构如果按每张卡10元的年费计算,发卡量9.6亿张,一年的收入就是96亿元。可这些来自客户,理应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巨额钱款到底用在什么地方,为客户提供了哪些服务,似乎没人说得清楚。
“银行在发卡时就已经收了钱,银行用储户的钱去贷款赚取利差,为何还要收年费?如果想知道自己卡上里还有多少钱都需要先交一笔钱给银行,然后才能够查到的话,那么每年交纳的银行卡年费得到的究竟又是哪些服务呢?”——这些每一个持卡人都想知道,而银行也应该向持卡人讲清楚的问题,中国银联和各家商业银行似乎并不在乎且避而不答,只是一再强调收费的理由:银行卡查询业务占用了银联相当的资源,收费可以弥补成本,而且国际银行卡组织对跨行查询都收取一定的费用,此举亦符合国际惯例。
2、拿国际惯例作为“挡箭牌,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冠冕堂皇理由,其实不然。因为,“‘跨行查询费’并不是什么国际惯例,而只是一个唬人的借口。比如,在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历史悠久的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恒生银行等均不收取年费,而且花旗银行由于有比较发达的清算系统,客户所有的账户都可以连接在一起,只办一张借记卡就可以了。香港有两家类似中国银联的银行卡网络,凡本网内的atm跨行取款均不收手续费,更不要说跨行查询收费了。”[笔者注:此资料引自中国青年报李建波《百万年薪的行长与锱铢必较的银行收费》]
银行向客户收费真是国际惯例吗?让我们再来看看欧洲银行:欧洲的银行一般都向客户提供两种账户,一种是“转账账户”,客户可通过这个账户接受汇款,也可从这个账户向外划款,如支付各种账单等。大部分银行对这种“转账账户”收取管理费。另一种是“储蓄账户”,即类似国内的定期或活期存折。对这种账户,不管存款数量多少,所有的银行都是免费的,唯一的差别是存款多时可得到较高的利率,存款少时利率就低一些。
“转账账户”之所以要收费,是因为银行要向客户提供大量服务。以德国的银行为例,“转账账户”的管理费大概在每月5—8欧元之间。顾客付出账户管理费以后,在向德国境内的任何个人或公司汇款时,不管是使用银行免费提供的汇款单进行人工汇款,还是使用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进行电子汇款,客户不需要再交纳任何手续费。
“转账账户”的顾客还可免费得到一张或两张银行卡,用这张卡可在欧洲绝大部分取款机上取现金,也可在绝大部分商家划卡消费。应顾客要求,银行还向客户提供信用卡,客户使用信用卡消费的金额月底从账户划转。对客户而言,信用卡消费等于是一种“从消费日到划款日”之间的“无息贷款”。在约定的金额内,客户还可透支,这种透支等于是银行向客户提供一笔“消费信贷”,但不需要办理任何手续。
我们希望,与国际惯例接轨,该接的接,不该接就不接。接轨的不仅是收费,更应该是服务。因为在国际惯例中,顾客的每份买单,接受买单方都要作出加倍的回报的。然而,现实是中国的几家大银行打着与国际接轨的幌子,把成本转嫁给老百姓,多多收费,给自己涨工资。中国的老百姓不得不承受高成本的所谓国际水平的收费,却远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国际水平的服务。
正当中资银行为利益驱动,吵着要向外资银行看齐的时候,外资银行却在与中国惯例接轨。在西北地区首家登陆的外资银行——香港东亚银行西安分行公开承诺,存款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而国内金融机构引以为例的花旗银行,在欧洲恰恰是收费最低的银行。
花旗银行在德国的分支机构要求顾客在账上有至少价值2500欧元的金融资产,如债券、定活期存款、股票、基金等。只要客户能满足这个条件,花旗银行就可提供免费的“转账账户”、免费的银行卡、信用卡,顾客一年省下的账户管理费在100欧元左右。如果客户不能在账上常年保持2500欧元的金融资产,才需交纳与其他银行费率大致相等的账户管理费。相比之下,欧洲没有任何一家其他银行可以提供这种优惠条件。
花旗银行也为客户开设单纯的“储蓄账户”,不收取任何费用,对存款金额也没有任何限制。
目前,中国的主要银行一般都不对个人开设“转账账户”,也没有个人支票服务。所以在“储蓄收费”这件事上,建议最好还是别拿国际惯例蒙人。
3、此外,银行方提出了收费能够提高效率的说法,因为在银行业的经营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二八定律”:认为80%的效益是由20%的客户(银行业俗称“优质客户”)创造的,另外80%的客户(银行业俗称“狗类业务”)为银行带来的效益不多,却占用了银行大量的系统网络空间,造成了银行的低效高耗。
作为低端客户,一般而言,大都是普通老百姓:银行开征小额账户管理费,人为把客户分为三六九等,通过收费,旨在让这些小额客户主动离开。由于“嫌贫爱富”,排斥了这些弱势群体,随着“狗类业务”客户的减少,银行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但如此实施收费的举措果真能够提高银行的效率吗?两者之间似乎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导致商业银行效率不高及成本过高有多方面的因素:诸如体制问题、因垄断地位产生经营理念上的偏差及内部管理上用人机制、激励制度的原因等等,都有可能影响效率的提高。
所以,银行方所谓的收费就能够提高效率之说,实在是令人难以信服。
【三】深究睡眠卡及小额账户大量存在的失策之因,板子不能够只单打在储户们的身上
2000年前后,几大银行掀起发卡大战,一些银行像卖保险一样推销自己的借记卡,有的在人流集中的地方摆起摊位,有的给单位主管财务的人员以回扣,无孔不入,优惠多多。在那种岁月,每家基层银行都有上级行硬性规定的发卡指标,每个员工都有强制规定的发卡任务,完不成便会被扣工资或奖金等。于是银行只管拉人办卡,而不管起是否用卡,也不管一个人能用几张卡,当然更不会考虑成本问题了,结果,不少人手中多的时候持有数家银行的十几张卡。
当时我正在中国工商银行基层行处任某分理处主管业务的主任,亲历过发卡。至今还记得那时自己为了完成全分理处的银行卡发行的硬性指标任务,曾经动员过所有的亲朋好友、邻居等办卡,也不管他们的手里已经办过多少张卡,以至于他们手里的一大堆卡,到现在都没有什么用。
因为在银行卡良好的用卡环境还不完全具备的国情下,一个收入有限的工薪族,持有数张乃至十几张不能透支的借记卡,其必然的结果就是产生大量的睡眠卡和小账户。我自己也忘记在多少家银行办过多少张卡了,因为当时为了方便和帮助其他银行工作的朋友完成任务,随时随地办卡。现在手里还有忘记密码和开户银行的借记卡,也不知里面还有没有钱,反正是挺乱的。可是如今,银行觉得“它们占用着银行大量的信息、数据空间,导致银行业巨大的资源浪费”,于是一改发卡时免收年费的承诺,希望通过收费来净化银行卡市场。
其实,以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存款实名制的政策前提下,每个公民在同一家银行只准其开立一个活期存款账户,完全能够做到。但是,不少银行基层单位当年出于吸引存款的需要,再加上银行内部管理的不到位,没有注重账户信息的内部共享,在开立银行账户没有任何限制,拣到篮里都是菜,结果许多客户开立银行账户后长期并不使用,银行系统在办理每笔业务时均需对这些账户进行扫描、识别,并需长期备份、保管这些账户的历史数据。的确为此占用了银行系统巨大的空间,延缓了系统的运行速度。所以一些银行开始推行小额账户收费和借记卡收费。
可是深究睡眠卡及小额账户(银行内部称“狗类业务”)大量存在的失策之因,板子怎能够单单只打在储户们的身上呢?
【四】中国银联发起的“收费运动”,合法与否遭质疑
1、没有经过听证程序
近闻上海市民邓维捷将跨行查询收费一事诉至法院,同时列为被告的有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邓维捷表示,在办卡时,建设银行就宣称跨行查询和本行查询均为免费,建行从未告知或者提醒过她在将来有可能要收取银行卡跨行查询费,在银行卡章程和办卡合约上也都没提及将会收费。现4被告在未通知她又未与她协商并经其同意的情况下,突然擅自对原告收取跨行查询手续费,显然违约。她请求法院判令4被告停止侵权,取消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同时返还其银行卡跨行查询手续费人民币1·5元。
各银行在一片反对声中,在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方面达成默契,来了个“统一行动”。此次收费的依据仅仅只是银联下发的《关于做好跨行查询交易收费准备事宜的函》和《关于推迟实施atm跨境查询、境内跨行查询交易收费以及推迟调整跨境取现交易手续费标准的函》。一个机构下发的“函”难道就可以作为银行收费的依据吗?银联它有权设立收费项目吗?且莫说是银联,即便是政府收费,也必须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进行,且必须经过听证等程序,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可银联完全是自行决定收费与否,并自定收费标准,未听取持卡人的意见,达成一个能够被共同接受的标准,未经过听证等基本程序,就在公众强烈的反对声中提高其收费标准———这种做法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难以找到先例。
尽管银行认为跨行查询收费属“银行中间业务”,依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和《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归入市场调节范围。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明文规定,实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的项目是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中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制定听证目录以外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的,也可以实行听证。难道这一收费行为和标准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吗?
邓维捷选择了依靠自身权利力量的自救,选择在法律框架中自下而上一点一滴地与垄断进行博弈。这个诉讼突破了原有对收费的简单道义谴责而上升到法律层面,触及到了问题实质。“法院已正式立案。前段时间建议叫停银联收费的全国人大代表陈雪英对市民的维权行为进行了声援。”[笔者注:此资料引自7月6日《东方早报》]
面对舆论激烈的道义谴责,银联和银行也许可以置之不理,但宣布收费时未按《价格法》进行必要的听证,连力挺银联收费的经济学家钟伟都承认收费程序的不当。
2、跨行查询收费有违合同法
从法律的视角来看,合同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银行和持卡人是合同关系,合同的变更要双方协商一致后才能更改。因此《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之类的部门规章,不能凌驾于合同法之上,并且合同法也明文规定,部门规章要与法律一致。即使银行宣布收取跨行查询费用,其行为也偏离了原合同。如果实施跨行查询收费,等于是银联卡的发卡行变更所发银联卡的收费项目,属于对其与持卡人之间订立的银联卡使用合同的变更。而根据合同法第八条的规定,擅自变更合同属违法行为。
跨行查询收费之所以遭到公众强烈的反对,关键在于其收费至今未能拿出合法依据,而没有合法依据的收费理所当然会被视为乱收费。
所以,需要银行为其价格标准的确立探索合理而具有一定透明度的评判机制,以满足社会公众对于此类特殊定价的理解。
【五】在行政垄断合法化的体制下,公众很难依靠行政框架内的制度抵抗住银行的收费冲动
“6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就各银行未经听证6月1日起便对跨行查询业务收取手续费的问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寄出了一份紧急建议。这份紧急建议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议银行的上级主管部门———银监会对有损广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加强监管;二是建议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对本次收费暂时叫停,待组织听证后,再行实施;三是建议有关方面对银行中间服务收费加强法律审查,是否违反价格法、合同法等国家法律规定;四是建议国家审计总署对国有银行中来自公众的资金,如年卡费等,进行审计,并公布用途、去向。”
黄细花的紧急建议发出后,引起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前几年曾有中国公民状告花旗银行,央行的一位官员明确表示,《商业银行法》规定储蓄有息,若商业银行对小额存款不付息,还要收费,肯定是违反了《商业银行法》。
然而,今年人大代表暂停收费的建议也提交了,建议最终被批复给了中国银监会等部门处理,可至今未见反响;虽然其间民间抗议声不断,公众差不多已穷尽了一切反抗手段对收费进行了阻击,可银行方面还是我行我素,该收就收,收费最终还是成了现实。
银联悍然收跨行查询费的霸道让人气愤,更让人气愤的是其对舆论不理不睬或不屑的傲慢姿态。不难看出银联具有相当的垄断性,就像某些网民毫不客气的批评:“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股份公司,银联正日益以政府赋予的垄断身份向市场寻求垄断利润。”
中国银联是在政府干预下成立的,是由八十多家中国的银行共同投资注册成立的股份公司。银联自身并不发卡,却有140多个发卡会员。据银联总裁万建华最近透露,内地银联卡已达9亿张。当年国家本想造一艘“航空母舰”,组建中国银联的本意是要实现国内银行卡互联互通,便利大家用卡,给国民以更多的方便、更高品质的服务、更安全的资金保障,抵御跨国公司以全球垄断优势在中国攫取垄断利润。
然而,其诸种功能尚未显现,作为一个巨无霸企业的垄断弊端却先行一步暴露出来。
现在看来,银联事实上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垄断性质的机构,银联目前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以政府赋予的垄断身份,向市场寻求巨额垄断利润。正是因为垄断,银联才敢执行不透明的运作方式,从跨行取款收费到跨行查询收费,银联均未向社会公布收费标准的具体测算方法,也没有任何听证。信息如此的不对称,对持卡人如此的不尊重,难怪人们不买它的账。
可是质疑阻挡不住垄断、舆论影响不了垄断、人大代表奈何不了垄断,这个结果表明,在行政垄断合法化的体制下,公众很难依靠行政框架内的制度抵抗住银行的收费冲动。
因此,这两天我只好有空便在家里翻箱倒柜地寻找活期存折和银行卡,并一一用电话通知亲朋好友,提示他们尽快去银行,将手中的银行卡办理账户归并或对人民币个人活期存款小额账户销户,以免存款在银行的“收费运动”中被蚕食掉。
本文已被编辑[千山我独行]于2006-7-11 8:23:16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冰凤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