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轩兄:泸沟桥诗,颔联没有用对仗,是律诗变格的一种。是古已有之的。律诗规定二,三两联必对,还要用工对,这是正格。
学习唐人诗句,常见有与之相违的地方,唐已前的古诗是不讲对仗的,唐人却把古诗法用于律诗,偶尔有在颔联中免用了对仗。例如,王维五言律,〈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言从石菌阁,新下穆陵关。独向池阳去,白云留故山。绽衣秋日里,洗钵古松间。一施传心法,唯将戒定还。”其中颔联“独向池阳去,白云留故山。”就免用了对仗。在五言律上,这种能融入古风式的律诗,在唐后已开了风气,对仗上有一定的自由。
又如:杜甫七言律,〈咏怀古迹〉。“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这里杜甫在颔联“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用的是不对仗的句子,如果真要说是对仗,也是似对非对,宽的无边,更不要说是工对了。这样的例子在唐诗中能举出的太多,不在多举。
今有写学作诗的书籍,把律诗要求对仗处,有必对必工之说,是死律,这太有点误人,似乎不对不工,就出了律,不能算是好的诗。不知今有几人能首首都写出必工必对的诗,大概有,那是妙手偶得之。作诗是余事,是思想,情感,意趣,境界的流露与直白,来不得半点的束缚与作假。诗之格律是框架,在框架下作诗,古人往往为求得诗意的真与美,想出了许多破律变通之法,甚至有宁可牺牲必对工对而完全诗意的。古人的作法是值的学习。对于律诗必对必工之律,不要过于的胶柱鼓瑟,这是己见,还望指教。
本文已被编辑[千山我独行]于2006-7-10 9:05:1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子秀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