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的日子就更难过了。身为女儿我却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农村的习俗是:出嫁的女儿就如泼出去的水,再无力过问娘家的事儿了。我能做的就是:只要有机会就一定回家看看年迈的母亲,给母亲带点软活一些的东西,让她老人家吃点、喝点,给老人家把衣服洗了,被褥拆洗的缝缝,陪她老人家说说,哭哭了!
那次进门还没坐定,四岁的小侄孙突然挽起了他的袖子:“姑奶,你看”一道齿形的新淤结的疤亮在眼前,心中不由一阵犯悸,刚要开口发问。侄孙便抢着说:“被狗咬的!”那表情真是委屈中夹杂着得意呢。我心中一惊,忙问侄儿:“去打过狂犬疫苗吗?”“打了”还没等侄儿开口,小侄孙又抢先嘣出一句:“奶奶(侄孙的奶奶——我的嫂子)带我去喂狗,我手里拿着一疙瘩馍,狗扑上来就咬!”小侄孙显得很勇敢的样子。“我奶奶一下子把狗头压住猛打,狗才把我丢(放)开”
委屈是因为是被她的奶奶——我的嫂子带去没有保护好他,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是因为好象他被狗咬了,是一种荣耀——别人还不敢近狗似的。
“你看,这也是我奶奶用铁锨铲的。”这时我才注意到,他那左耳的三份之一处,有1厘米长且垂直于耳朵的口子,虽结的疤已经退去,可那1厘米长的口子只愈合了三分之二,剩余的三分之一却把耳朵分为了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使水饺形的耳朵有了个缺口。
我抬头问嫂子是怎么回事。原来二个月前,侄儿用四轮子拉土,嫂子和侄儿媳妇往车厢内装土,小侄孙跑前跑后的玩,谁知嫂子正把一锨土往车箱里送时,小侄孙突然不早不迟的跑了过来,嫂子也偏偏在此时不偏不移的就把铁锨的一个尖碰到了他的耳朵上,这两巧揍在一起,就有了那个永久的纪念——疤痕。
“都是我奶奶不好,她带我不操心,没有太太(我的妈妈)带我用心”小侄孙小嘴儿不停的喧嚷着。“我奶奶只知道与人喧谎谎”听小侄孙说出这样的话,我便问道“谁说的?”,经我一问,小侄孙也不假思索的说“我妈说的。”“我什么时候说了,我打你,乱说!”侄儿媳妇有点尴尬的在小侄孙的头顶上搧了一下。
我知道,这些话虽从小侄孙口中说出,但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侄儿媳妇那儿耳濡目染来的。所以就轻轻地既是对小侄孙说又像似说给侄儿媳妇听:“这些都不是奶奶的过错,奶奶对你可真的是含在嘴里怕把你化了,捧在手里又怕把你掉在地上,奶奶是最心疼你的。对奶奶来说,奶奶宁肯自己让狗吃了,也不会让狗咬你一下的,懂吗?”说到此处,我把小侄孙抱在腿上“你知道吗?是你不听奶奶的话,是你太调皮太休了。”姑奶问你:“是不是奶奶在干活,并叮嘱你到别处去玩,而你偏不听话,跑到奶奶正要往车箱里扔土的锨头上去的?”小侄孙嘟呶着个小嘴,用劲儿点着头,而一双扑闪闪的大眼睛却看着侄儿媳妇。
“以后一定要听大人的话,不能去的地方别去,不该拿的东西别碰。不听话,就像这次,被狗咬、碰到铁锨头上,多危险!”小侄孙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快出去玩吧,让姑奶喝口水,座了一天的车……”正在这时,侄儿媳妇从我手中领走了小侄孙。而我的心中却有几份不安与翻腾来去的思绪。
母亲慢慢的由母亲成了婆婆,又从婆婆熬成了太太。当年的儿媳(我的嫂子)如今也成了自己儿媳的婆婆,当了儿媳当婆婆,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她的心中是否有本细品的“帐簿”,是否能反省出自己当初对待公婆的态度,是否能改变一下自己为人处事的心态种种。
在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中,太太重孙、孙子孙媳、儿子儿媳,关系纯真,而性格脾气却复杂各异,说话论事的方式方法不一,喜怒哀乐,时有发生。哪有碟子不碰碗的,真的是“不如意的事儿常八九”啦。但我只希望嫂子你在自己也做了婆婆以后,对妈妈的态度好一点,不要老是像以前那样,早上起床洗把脸就出门,一直在外面(冬天串门儿喧谎)或是在地上(夏天)转悠至感觉妈妈把饭菜做好了你再回家,进门饭熟了就端饭吃,不熟就顺身一躺儿,不管妈妈一个人忙里忙外的累成了什么,你都不帮一把。身为妻子你却不问声哥吃了没有,也不知道哥冬天的棉衣棉裤是否完好;身为母亲你不知道儿女们是什么时候去的学校,儿女们的衣服是否合体干净;身为家庭的一员你不管后院子里的羊添草了没有,不管骡槽里有没有草了;你不管驴饮了没有、鸡喂了没有,所有的一切好像天生与你无管,你只是干一顺子的活,不管不顾其它,似乎所有的活儿都是妈妈的,就这样你还动不动就摔碟子摔碗的。现如今你有了儿媳,有了孙子,你是否该给儿媳做个榜样了,好好的孝敬一下母亲,让她老人家和你自己一样有个幸福的晚年呢,我的嫂子?
-全文完-
▷ 进入落红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