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新课改所诱发的思考ferryman

发表于-2006年07月05日 凌晨0:02评论-1条

近二十多年来,教育改革如大江之水,一浪高似一浪,wto后的中国教育也在逐步与世界教育接轨,因而就有了始自上海的“研究性学习”,有了教育部的《改革纲要》,新的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废大纲,颁课标,中小学学制调整等,如雨后春笋,确给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我地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形势喜人。但笔者近日常在思考一个问题:国家统一颁发的课标以及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一教材,一下子大江南北遍地开花,在欣喜的背后是否还有点什么因素在非人为地影响着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或者还有点什么值得我们困惑的地方而诱发人们的思考?如农村中小学的办学与学校硬件与之相适应的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素质急待充电的问题;学生贫困差距与教师待遇而形成的矛盾问题;校本课程开发与部颁教材使用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与学生终结性评价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原则问题和校本研修问题等等。当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实施措施,我地教育局也对此作了大量的工作,拿出了一系列的方案和实施细则,并对在职教师也在花大力气进行培训以求适应新课改教学之需要。但对部分农村中小学无疑还是有点阳春白雪,杯水车薪之感。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引人思考。

一、打造一支过硬的对新课改教材的操作得心应手的中青年教师队伍(问题在于如何大面积打造)。以前办实验学校好说,精兵良将集于一校,市省培训,典型引路,一花引来万花开。可而今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如何做到一花开而百花卉。如现在七年级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一书,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至少还有80%的教师是天方夜谈,象是突然间的飞来之物茫茫然不知所措。问题是现在学生手中人人都已经捧着这本教材,尚且对教材还读不懂的教师怎么办?现在85%的学校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时基本上都是采用的课堂传授法,这岂不与教材的开发意图背道而驰?一旦考试制度改革与之同步实施,就象上海等地一样,高考试题已经与研究性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那我们又将如何面对?

二、各级学校的办学条件备受地方经济制约。不说实现现代教学手段,一所学校就连最廉价的电脑房也建不起来,有的教育联校的电脑房还停留在386无盘系统的水平上,更不说每校每个教室普及多媒体教学。据我们初步统计,目前各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至少有65%以上的教师自身也已经落伍于利用现代教学工具进行教学的这个时代的潮流中,因而请人制课件、请人操作上示范课的现象就已经屡见不鲜了,更不说全体教师都能得心应手的进行现代教学工具的操作。据悉,到今年下学期为止,我地区普通话真正合格(语文二甲,其他学科二乙)率还不到60%,现代教育技术高级培训和考试合格率还不到15%(就是原来的计算机一、二级考试,真正自己完全能够过关的教师最多也不过60%左右罢了,有一部分教师至今连键盘都不会用,鼠标也用不好),更不说在全体教师中逐步推广英特尔未来教育新理念,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现代教学的差距相差甚远。因此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在是迫在眉睫。

三、教学与高考的矛盾。有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有了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有了充裕的课外实习活动,自主、互动、创新三要素都符合要求了,也有了较为过硬的办学硬件,但所学非所考,在今天这个古老的中华民族之精髓未改的国度,还无以适应高科技理念的中国老百姓,实在难以认同。尤其是我国的职业教育根本还没有深入人心,中国的老百姓大多还在走“科举进仕”的独木桥。因而对农村学生家长的新的教育改革的宣传与新的教育理念的培训,尤其是对学生家长的改革考试制度的新观念的转变的宣传已经提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来了。如何让学生家长与时俱进,这恐怕也是我们在进行新课改的进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四、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现在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城市里的孩子就有了广阔的前锦,而农村的孩子就只好望洋兴叹了。笔者通过调查:我地举办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共举办了6期,每期30人,都是各县乡镇抽派的中青年教师(有的乡镇联校甚至还不愿意派教师参培,理由就是教师紧缺),而真正完全能胜任小学英语教学的不到30%,其中有一部分派来参培的教师其起点是26个字母都认不全的,还不说发音准确。这就直接给农村小学和城镇小学在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上人为地划上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是其一。其二、在炒作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时代,城里的孩子从小就从理性到实践,比农村的孩子多学了不少,很多基础知识在长期的实践中自然不会也会了,而农村的孩子连电脑都很少见到,象看天书一样,有的就只能在书中学,或者说更多的是在梦中加入“菜鸟俱乐部”了。有的学校为了让学生学打字,只好用油印的键盘来教学生指法,实在难能可贵。小学英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将成为我县农村教育的桎梏,将给以后的教学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和麻烦。

五、新课改与常规教学的协调。由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在新课改的滚滚春潮中,就有可能出现一味追求形式上炒作,而忽视新课改是向更高的教育质量冲刺的实质。也有的条件还并不完全成熟的学校,就象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全国大炼钢铁一样,工厂也炼,农村也炼,砸锅买铁都去炼。如果这样不因地制宜,不择校情、班情,更不管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充电,那就有可能曲解了新课改了,这是其一;其二、新课改并不排斥常规教学,成功的新课改就是公认的常规教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常规,新时期成功的新课改就自然是全面普及的常规教学了。就象过去推广杂交水稻一样,先是试点,然后全面铺开。全面推广后,就自然成为常规品种了,于是就有了更高要求的“超级杂交水稻”问世了。因此不能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就一下子全面抛弃过去成功的先进的且十分优秀的常规教学方法。常规教学是一个常量,它也是随着变量而变化的。所以我们只能因地制宜地在新时期的常规教学中大胆地、不断地、科学地注入新课改的新型血液,因为新课改的本身就是建立在不同时期的常规教学基础之上的。

新课改必须勇敢地实施,但课改后面的困惑也必须逐步思考并逐步解决,以确保新的课程改革得以顺利的进行,从而达到更高层次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真正做到让教育教学朝着良性的轨道健康地向前发展。

本文已被编辑[钟雨洛]于2006-7-5 8:09:26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ferryman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钟雨洛
☆ 编辑点评 ☆
钟雨洛点评:

看了你的文章,发觉你是个善于思考的人,这一点,很难得。期待更多的思考,有独到见解的思考。

文章评论共[1]个
晨风而去-评论

我觉得写得不错,为什么没有更多的人来评论呢,呵呵!at:2006年07月09日 晚上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