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我对爱国问题浅谈潘城

发表于-2006年07月02日 凌晨0:17评论-0条

虚妄的爱国热情仅仅启于动机,然而动机又常常盲目并不可靠。

首先我们只是俱备了爱的狂热能量,这种能量在长时间内从来未曾得到过有效的合理的运用,也似乎并未能向着有利于国和个人的方面渗透。却总想着在某些排外动机可能得到实现的时候迅速促成这种能量的升温、爆发,不论后果,中国的历史上出产了可笑的爱国的义和拳,但那是农民的运动,是缺乏知识的盲动,而我们是大学生。

对于反日游行来说,单说游行本身。游行的效用要直接作用到“假想敌国”的身上是那么的不现实。它仅是给本国政府施加压力,从而改变本国政府对该“假想敌国”之态度。正如“五·四”等游行。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政府与民众的对外立场态度不一致,甚至是政府对民众利益的出卖。这样的政府便是反动政府,如晚清政府、北洋政府。这才是游行抗争的前提。可是今天的现状是,我们的政府与人民的利益和对外的态度高度统一,且政府的外交和能力比民众所预测的总是更加的出色,对国家的未来更加有利。所以这样的游行,仅是单一的表达爱国热情,无目的,自以为的目的也只是动机,并作为对盲目爱国和伪爱国能量的宣泄,带出了一些骚乱。

当民众特别是学生陶醉于这种虚妄的爱国热情之中时,似乎正是一种群体游戏的心态。他们都从没有看到过这么大的游戏主体,这让他们倍感兴奋,而这种兴奋的体验又将循环利用,被再度错误的当成爱国的热情。多数人是从众的,而并不会真正的跟从自我的认识,也未注意通过学习来提升这种自我认识。这样的狂热正是弗洛伊德所谓的催眠,这样的游行我认为正是一种被催眠之后的社会群体的梦游。

然而,我也绝不主张完全否定这个爱国动机,即使仅作为宣泄,也仍然是需要的,这是一种民族的热情,是一种民族表达情感的方式,而且作为人本身是有情绪的,形式本身仍不完全丧失价值。倘若对大学生爱国的情绪全盘否定,那么在历史中的我们这一代人未免就太死寂了。

并且,我们社会的这个素来敏感的体制,也根本没有给这种情感的释放提供过一个合理的空间。对这种强大的爱国情感的引导、排遣也缺乏一套精神上的机制,更谈不上有效的运用。这才导致了人民这种情感的盲动。

还有,令人感到可耻的是人群中所有的破坏投机和捣乱行为。这正是反爱国情感的,这些主力正是有朝一日我们一致对外时的内忧。不可不防。

我还以为我们对爱国课题的认识不清,使我们的爱国主义无法升华。“国”在每一个人内心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是一块版图?一个民族?一段冗长的历史?还是一个政府?或是自己故乡的放大?每一个人的认识都会不一样,这就使得我们在解析了虚妄的爱国热情之后,很难构筑起义个高度统一的对爱国的内在认识。一直以来都还是中国青年积累下来的厚重的文明和历史,才把国人的认识集中起来,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我的爱国要为了国的利益,为了国的利益也就是为了所有国人也包括自己的利益。所以,对日或者对美,我们都还应该“忍一忍”,忍字上是一把刀,这把刀正是用来斩杀我们心中的盲动。勾践忍了,破了吴国;汉文景二帝忍了,待武帝破了匈奴;唐太宗忍了,待玄宗破了突厥;明太祖忍了,待明成祖破了鞑靼……

当中国真有一天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真的要一战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对爱国认识的一致,并保持一种内在高度的冷静,才正是我们这个大国坚不可破、生生不息的渊薮。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6-7-2 6:27:15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潘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凡事都是一样,
不一定非得大张旗鼓,
默默无闻也是另外一种方法。
不去游行的人,
未必就不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