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高考结束了,分数也都出来了。我省的文、理科状元分别以678分和711分的优异成绩进了北大和清华。这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当这些成绩优异的孩子拿到分数通知,在以胜利和喜悦的心情等待通知书到来的时候,悲剧也在一出出的发生着。
媒体报道:“优秀儿子考出高分,贫穷父亲绝望自杀”的报道,这是山西省的一桩真实悲剧。看完这个报道后,我的心一直很沉。这样的事情每年都会有发生,为什么这样的好事,却引来了适得其反的不同结果呢?原因是“钱”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在行使权力。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消费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笔非常大的支出。就我市来说,就有这样的数字:小学择校费要5,000到10,000元,初中的择校费要9,000到15,000元,高中的择校费要18,000到25,000元。上大学呢?在我省,平均每个大学生一年的费用为12,000元。四年下来,就要50,000元。
在我省,大学生一年的费用平均为12,000元,而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也就是说,我省要四个农民一年的劳作,而且还要不吃不喝的情况下,才能供一个大学生。城市的人均收入为8,000元,不吃不喝,供一个大学生,也还差三分之一的费用呢。要知道,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食用人间烟火的凡人,不是神,谁能做到不吃不喝?
在一项调查中表明,我省有28·7%的学生“害怕升入大学”,原因就是家里供不起。动辄几千元的学费,就一个城市中的家庭来说,如果父母都是有固定工作的,单位效益不错的,夫妻能挣上2,000元钱的,还可以维持供一个大学生。但要想再攒下一些积蓄,也就是说留点“过河钱”,那就是不可能的了。况且,在我市,经济不是太好,许多下岗职工,收入是朝夕不保的或者是夫妻每个月只能挣几百元钱的,这样,孩子的大学就没法供了。对于城市的不少困难家庭及农村的大多数家庭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我单位一个同事,三年前妻子去世后,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考大学上。女儿如愿以偿的考上了西安交大,但由于当时入学时要交15,000元的学费,由于他妻子刚去世,拉了饥荒,便拿不出这笔钱来。在同事的帮助下,借了10,000元,后来单位给他挂支,把钱还给了同事。现在孩子大三了,他每个月开的1,100元中,要扣300元返支款,三年了,到今天还有没还完的钱。
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时候。孩子考出了高分,这是父母的最大心愿。在考生喜悦的背后,往往都会上演因学费杀人的悲剧。面对高昂的学费,无助的父亲选择了自杀。临死前,父亲反复唠叨的一句话便是“自己对不起儿子,不配做一个父亲。”那比泰山还重的父爱,却无力负荷学费的重压。在考生喜悦的背后,却上演着因学费杀人的悲剧。
点击网上,呈现眼前的网页更让人揪心地痛:2002年,福建的丁炜收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其父却惭愧于无力替儿凑齐7000元学费从七楼跳下;2003年,陕西榆林市景艳梅考上东北师范大学后,其父因无力缴纳学费绝望自杀;2004年,河南大城县王香屯村村民邵某因儿子今年高考,考虑到孩子的高额学费和家庭的难处走上了绝路;2005年,云南省沾益县盘江乡大兴村的邓欣,其家常常没钱买盐,妈妈李粉香一个人挑着全家的生活重担。考上大学后,妈妈却因高昂的学费压力而自杀……面对这些悲剧,那些为上涨学费、教育乱收费、教育产业化的辩解,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现在走在大街上,就能看见各大酒店张挂出了“金榜题名宴”、“感恩谢师宴”等大幅标语。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在想,在摆各种豪宴的同时,我们还有多少为了上不起梦寐以求的大学,而失去上学机会的孩子,有多少家长为些而付出了生命啊!
今年年初,有一份调查显示,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在一个家庭的所有支出中,高居第一位,其比率几乎是世界之首。但中国的平均收入,在世界可不是居首啊!如此一来,就有许多成绩优异的贫困学生上不了大学,被昂贵的学费拒之门外。这样的情景,又让我想起了“穷养猪,富读书”的那句老话来了。这对这些求知欲望极强的的孩子们来说,太不公平了。话又说回来,有不少有钱人家的“公子”和“公主”,却是用钱堆不出好成绩来的。
中国现在虽说人均gdp达到了1700多美元,总体上是小康水平,但这个平均数掩盖了贫富两极分化下潜伏着的社会矛盾。中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我们生活中并不都是电视剧中的大款,更多的读不起高中、有人甚至没有钱完成法定的“义务教育”的穷人。
贫穷不是父母的错,然而贫穷所带来的苦果,却要由父母以生命来承担,这种伤心和痛苦,无疑过于冷酷和无情。因教致贫的例子数不胜数,因病致贫的例子笔笔皆是。富者一掷千金,而穷者却在为孩子的学费一筹莫展、走投无路,这种两极分化,分明在撕裂着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都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在子未成“龙”、女未成“凤”之时,贫穷的老父已先成“鬼”,岂不是一种悲哀。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