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小李漫谈之 《子归小说面面观》李洁明

发表于-2006年07月01日 清晨5:58评论-0条

一、各种思维竞相开放

在未申请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小李要擅自写这个东西,原因很多,主要因为现在小说版的几位重量级辩手,开始探讨小说创作的种种弊端和自己的观点,有些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在令人欣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各种思潮在同时并进。我想这不能称之为所谓对于小说创作的矛盾点,其实这种想象是可喜的。

传统的现实主义或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当属仙剑老师和阿惠斑竹,在两个中篇小说里,《夏天》和《明天》里,两个人的思维有很多同化点,都是从外观事物到内观心里入手,在他们的作品里,我们不断看到恰如其份的暗载的讽喻,或是站在小说主人公立场时所思考的心理描述,在揭开一个故事的迷宫的同时,也加入了写作者自己的思维观点,他的整体格调是蓬勃向上的,在浪漫主义的遗风里,让我们感受他们自己的无所不在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抒发情怀的同时,总忘不了把这一观点转嫁给读者。应该说他们的东西是面向社会的,从中找出诸多的社会的弊端和分解方式,他们基本是站在社会的立场上来看待某种事物,或是来展开他们小说的描述的基本立点。其主要观点,应该是带有明显的弘扬态度。

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

在另一种思维里,个性成为了一些事件的注脚,代表人物应该是阿了无知。他应该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感知世界的,在灵性的一角,不断通过自身的感知去和外在事物进行心理对话,他的小说是建立在怀疑的态势上去看待事物的,这暗合了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观,在本我浓郁的思维中,人性是其探讨的根本,社会相对于人性来说,它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是值得怀疑和残酷的,它本身充满了不可知的荒谬感,人在这里是渺小和孤独的,在物化的社会里他的心境是惶惶不安的,时刻处在一种思维的寂寞理性之中不能自拔,这一思维的写手中,我想小李也应算是一个。心境是落寞和自我表白式的,略显悲观的各种思维在这里表露无疑。

有一个人我们不得不着重提一下,那就是小将恭小兵,他在解构化很浓郁的文本中,从怀疑入手,暗讽和调侃为手段,把手里的长枪抡得车轮似的,矛头直指虚伪的物化社会。在这里,我们不妨把他看作是一个真正受到了后现代主义影响很深的作者。他的东西与小李和阿了有着质上的不同。他是在解构的同时建构了一种思维,没有过多的心理独白,没有运用意向这一传统的现代主义手法,他的思维简单明了,跟持第一种思维的仙剑老师和阿惠斑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好了,粗略的先说一下两种思维的由来,接下来我们再仔细的分析一下这这些思维的各自特点。

首先,我不认为仙剑老师的作品是单一的写实主义的,因为它在文本中运用了虚拟现实这么一种手法,作为一个写手,他的文本要表现什么,以及运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实在是无可厚非的。现实主义流传至今,他衍生出的无数流派版本,都是着手从千丝万缕的现实的角度来分析事物的,在看似虚幻前瞻的作品里,他实在是用一种新鲜的写作手法,来展现现实种种,在众多的文本中,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阿里图斯亚斯的《玉米人》,甚至中国作家梁晓声的《浮城》,给我们的外在看法都是有点相悖与现实的,他们被归类于魔幻现实主义。那么,在类似的手法运用很成功的《明天》,我们不妨也把她归类到这一范畴中去。(不知道恰当不恰当,大家需要讨论一下)

在一个注重社会重大问题的写作者的文本中,他把一个未知故事或是前瞻的事件,通过细腻的笔触加以夸张,扩大,然后再分解。应该说是很成功的。

现实主义从发起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注定了是和整个社会密不可分的,但我们的眼光不能只局限在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手法和光环之下。在发展日新月异的新一代社会形态的不断侵蚀之下,传统的写实手法是远远不够的,单靠单一的对事件的描述,并不能成功地将事件清晰的分解给读者看,相反,它可能很容易就进入了写作者的单一思维之中,戴上了狭隘的个人的思维观点,这样他就不具备反映重大事件的纯正力量。

文学发展到今天,他的各种写作手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仙剑的小说[明天]里,也夹杂了很多种类似现代主义的运用手法,时间的不确定性,描述人物性格的变异在对借助外在事物敏感的手法,更多的文字运用在人物的心理变化上。我们说它应该是脱离了传统的写实手法,那么他因此应算作不成功的文本么?

我们说不,随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思维的逐渐模糊,他所用的手法到思维,应该说是好的,这也是一个未来的发展趋向,整个世界文坛正在由单一的线性叙述变成多面化的复线性叙述,现实主义也不列外,在不同的独立点上,都有不同的新写实手法运用近来,布莱希特有句名言,他说关于文学的形式,必须去问显示,不是去问美学,也不是去问现实主义美学。为什么这么说?现实主义发展到今天了,他不断的借鉴现实主义以外的各种流派的手法,加上它本身的独特立点,来将自己发扬壮大。他是很成功的。所以仍旧立足于整个世界文坛而不倒,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复线不等同于复调,它应该是在描述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法则。飞越老师的罂粟花应该是很好的代表。]

在秭归里,我认为纯正的写实手法运用很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作为诗人来写作小说的求风老师,小李一直想写个漫谈给他的小说,但可惜他一直没有写完这个作品,所以要暂且放一放了。通过更加细腻的笔调,他的小说应该是夹杂了诗人的感性思维在里面的,与仙剑大哥和阿惠斑竹不同的是,它应该是纯正的运用了现实描绘法则的一个写作者,但我们在阅读这个文本的时候,同样感到了巨大的感染力。

将现实用写实手法呈现给读者同样有感染力吗?

我们的回答是是,现在看来,艺术形式只是一个表达事物的方式,手法只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出他要表现的事物或是事件的一种方法。我们在这一点上实在是无需多言。也没有讨论的余地。因为首先大家站的位置不同,出发点不同,看事物的立点是迥异的。指摘或是按自己的思维方式看他人应该有些狭隘,小李认为这是不可取的。

站在现实的立点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成功的文本,暂且放下所谓的主流文化和旁支文化的不言,我们应该用所看到的东西来决定它是否成功与否。

关于现代主义,以及他的衍生品后现代主义,争论是很大的。因为它的纷纭复杂性,以及包容的涵盖的多样性让我们对他的理解仅限于九牛一毛的境地,但它应该是有机可循的,那就是他在运用晦涩的意向性语言的时候,总包含了一个作者的个性思维在里面,所以我认为,应该先了解一下作者的心态,以此来分析作品的包含的思维。以及他的所要表现的很感性的语言的意义。

那我们就不妨说只有运用感觉一词了,因为它的过分的表现个性,用这种方式涵盖一些意指的东西,通过荒诞化了的美学思维,来表现一个并不荒诞的主题,或者说手法也只是个表现物质的方法,但它可能更加注重的是对于人性心理的挖掘,在阿了弟弟的小说里,我们仍然无法区别他和现实主义的明确界限,仅从感官上来确定它应该是属于专著描写心里压抑的,为了更好地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压抑,他运用了很多符合描述人物的心理的写作手法,包含了性方面的。极端方面的。我个人认为它处理的是恰当的。应该是本着体现或突出人物性格潜在的思维入手。

但我认为在这一方面做得更为彻底的是另一个有着很深潜质的写手,叫钥匙挂在胸口上的作者,读他的作品,我们才仿佛真正进入了现代主义的迷宫里去,散碎的,留白式的,语言意境进入了一个我们不得不去仔细思量的境况里,它或者通过动物的眼睛去看世界,去感知世界,在他的小说里,事件是异化了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叠加的意象去真正了解他,分析它,来给他作出个属于他的盖棺定论。

在秭归里,如果我们非要给某个写作者划出个真正的什么主义上的界限,是很难做到的,不只如此,我们连要划出个它在哪一种思维方式下产生的文本,面面俱到得来写出他的思维来,恐怕这连作者自己都无法做到。我们只好通过大体的通感,来界定一下数着之间的界限了。

后现代主义,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却又感到无多适从地一个名词,他的泛滥是史无前列的,被波及的众多的行业之中,文学,建筑,哲学,批判,美术,社会学他的魔影无所不在。对他的定义更是前所未有的观念重复。他是否就是现代主义的衍生品,是否是因为时间上的差异而产生。是否还远未到来。都成了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在秭归里,恭小兵因为有着与其前辈王朔有很多共性的观点在内,我在这里把他定位到这一概念上来,另一个写手,呵呵小丑斑竹,因为一文从香港到广州压缩时空的梦,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后现代的特性在里面,至于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诸多作家们,我们在这里不再提了,我曾撰文在一个跟帖中提到过,虽然浅显,但不妨说我们已经做过了探讨。

建立一个命题,然后通过各种思维再去解构他,最后加入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恭小兵在其散文系列,草根时代所要做的事情。

他应该是秭归里第一个让我们领略了后现代解构法的思维的第一人,他在不停的解构一个一个及成的观点,让我们从所谓崇拜的神话里解脱出来,破灭的神话是我们这个时代更为悲痛的事件。在繁复的虚空中,我们的思想几乎找不到立足点。他应该是很好的代表了一大部分由类似思维的人的想法的。 

二、共性思维和个性思维

在上一个漫谈中,我们简单的分化了一些写手的写作手法和思维方式。因作者的水平有限,观点是很狭隘的。但不妨作为一种探讨来看它,这也就是我写这个漫谈系列的初衷。我们是来探讨问题的,是来听到不同声音的,这有助于我们这个网站的发展,也有助于作为秭归一员的朋友们,以此作为拉进彼此距离的一种方法。

共性思维给我们带了了伤害?

其实在这里,无论持哪一种观点的朋友,无不在探讨一种可以直接和外在事物对话的最佳途径,可能我们说,有的朋友偏重于在体现事件的基础上,来做一种同化了的思维,他的基础是建立在人所共知的对于事物的反思和清晰的反叛的位置上的。有的朋友更专注于,通过另类的一种描绘方式,来反叛因为社会的不断异化而造成的人的心理危机,和精神上的迷茫。

为什么?我们无法抓住社会的犄角,更无法用全面的解答方式来回它他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在抒发一种思维方式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偏重于哪一方面?

所谓共性思维,就是说他代表了一大部分人的思维状态,从一个普遍的角度入手,来讲述一个思维的形成过程,通过对事件的不断挖掘,逐渐阐述完整自己的表达观念。这一类代表人物有很多,几乎所有秭归的朋友都在运用这种思维来叙述事件,尽管手法各有不同,但思维立点我认为都差不多,该弘扬什么,该抑制什么,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完整地作了描述。而且也是很成功的。

但这种描述的结果是他除了形式的不同以外,阐述的东西都是大致相同的。不管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他都在阐述同一种理论下的同一种观念,比如对爱情的,对社会事件的。很难说他跳出了一种范畴。关键是我们在一些事件的描述上要不要跳出来呢?

答案是很难跳出来。全国人都在用同样的声音去回答着一个问题,我们要站在那里才能公正的描述完整它,恐怕这由不得你我来做决定。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描写同样思维的东西呢?

这也就是我在一个跟帖中所说的,在一定的思维基础上我们是否可以更进一步,因为在各种思潮并举的时候,我们说很难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在产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那就要看看谁的思考更为有力了。

成功的文本在上文中我们已经举说了一番,它是那些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思维的写手们所已经做到了的。我们不妨说他们带有唯物主义论点。是基于社会的某种需要来做这一切的。他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一种作为教具的意义。他应该是很客观的,所以也就奠定了他的大的容量。

在这里,我们要谈论的是另一种思维方式,他们的文本建立在一种主观的个体的个性的思维上,大部分文本是通过现实中的社会中琐事,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另类的普遍人们所不能接受的一些小的事件,来达到他要表现思维的目的。

这一类文本在这里不得不说只占少数,小李算是一个。他的思维要表现什么呢?

行文的散碎,意指的模糊性增加了阅读的困难,事物表现没有完整的一面在里面,思维也是跳跃不定的,没有具体的时间和事件在里面,他把一切可以确立思维的东西都交给了读者来完成它,可以说它是真正的留白式写法,不管是运用哪一种方法来完成它的作品,都最大限度的保留在一种所谓读者要去误读的基础上,在这里,我们暂且把误读,作为文本留白的一种手法。

那么这类方法又没有很好的社会意义呢?他要体现什么?

通过本我的眼睛来看世界,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也就是要表现他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的开始。阿了弟弟在他的诸多跟帖中不断阐述了这一观点,这应该是值得我们鼓舞和关注的事情。

但无数思维总要产生首鼠两端的负面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我想这也不是我们所力所能及的事情,一个含混的社会它的包容可以说是无限大的,通过个人的眼睛看世界,它本身就决定了思维的狭隘性,但我们看到,在诸多的文本中,包括流行的文本,我只得是不含政治体系在内的文本,无不包含了作者独特思维在里面。因为它是独特的,所以它有了市场?因为它弘扬的东西带有一定的反叛性,所以它有了市场?

我曾在一个文章中说道,现实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不断进化的多棱体,一些东西,一定要有人去打破他,否则难谈进步,一定要有人站出来怀疑或者说是反对他,否则就没有了多姿多彩的思维。

是啊,人如果都变成了统一思维的物体,就不会称之为人了。它们潜在的骨子里,总会有异化的东西在里面。所谓纯正的东西是不可能有的。在我们发展的今天,文学描绘成了一种附属品,成了社会的软件。它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持第一种观点的朋友们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品,他的服务对象应该是要面对大众的。那么这个泛指的大众到底是谁?他的界面到底有多大?他的接受能力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这些问题是很值得深思的。在这里,他们是把文化思维当作对社会的责任来加以描述的。

持第二种观点的朋友认为,文学应该是很个人的东西,他的表现在于怎样把个性融入其中,更好地阐述他分解他建构他,他的阅读者应该是建立在一种思维认同上的读者群。我们必须要了解他,才能阅读他的东西。否则,很可能进入了一个一团糟的误读之中,不能自拔。他在崇尚一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形而上论。怀疑一切,才能够建造一切,才能够从过于通俗的共性思维中解脱出来,来达到一个真正独立与工性质上的思维目的。

其实谈了这么多话,我自己也很难搞清楚到底是哪一方做得更为优秀一些。小李的作品正处在这两个思维中摇摆不定,应该算是个初学者吧,在尝未完全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之前,只好这么说一下了。

通过本我的眼睛看世界,其实他们所要控诉的东西,是更为抽象化了的人相对于社会的断裂感,被切割感,孤立感。

在繁复的文本中,我们看到的大都是一个一个不被重视的人的潜在思维。他是最直观的平面教具,至于写作手法运用的成功与否,倒不是我在这里所能谈到的问题。客观的讲,他的所有症结在于大众的评判。

在这里,我只能提出几个问题来供大家思考,现实社会确实如我们所描述的那样不断的异化?

人之间的思维距离也在不断的拉大?

社会在不断的变异成为冷漠的复合体?

信仰真正的呈现出了他的衰败状态或者说已经死亡?

人类开始有积极乐观的态势逐渐向悲观失望的态势在慢慢前行?

因为处在转型期,我们的思维迷乱是可以理解的。个性的弘扬也是有着他的理由的,但是不是也要有个度数在里面呢?

三、语言

1)或许我们应该认为语言作为一门科学课,他不单纯的只是写作者手中的工具,那么他按照索绪尔的观点它是具有共性的吗?他真的区别于言语,在另一种方向性上成为社会的共同产物。他应是语言共同体成员所拥有的一本词典, 它不是以个人意志作为转移的。相反, 言语是极端个人的东西。他的表现只是自我的一种反映,他只承载一种现在,他的特性既是写作这个性的表达。

关于语言, 很多文本都在阐述上出现歧义,它作为一种罗格斯动物所具有的文明工具,我们不妨在这里单纯的指定为,它只是承载了写作这本我的一些意识体现,或者是写作者在虚构的同时,界外之意的一些表达方法。

那么我们可以按照巴赫金的对话理论里所说的,只要我们不把它当成语言里没有主体的单词,而是把它看成表现别人思想立场的符号。我们的语言观点可以从这一方面继续挖掘一下,首先小李要指出,这仅限于我个人对于子规小说语言的理解。因为我才学异常的疏浅,实在无法把自己融入到如此深刻的语言论证里去。那我们不妨按照巴赫金所说的那样,只仅仅吧语言作为一种表达个人思维的符号来说一下。

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小李是极其肤浅的,我的思想尝未打开,谈不上有自己的立点。

我所分析的关于子规的语言,题目好像题的大了点,但我们不妨吧这当作一种探讨。在我的幼稚之余,大家或许能够看到很多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语言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就其细腻程度来说,我很看好一个写作者用新感觉派的语言模式夹杂了少许黑色幽默的方法,来写成的一个文本。那就是冰雹大哥写的关于农村题材的叫禽流感记事的一个小说,小李撰文已经说到了,这个文本的巨大感染力是基于它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我们不妨也把它归功于作者的超强的语言功底。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奉献给我们的不只是单纯的语言组合,他更看重于语言之外的表达含义。当然, 因为写作手法的局限性,他带给我们的可能只是一些社会表层的反馈信息。作者融入了自己的思维,满含情感的讲述了一个带有明显黑色幽默的事件。但我们可以认定,它不但但是语言在陈述,我们从他的语言里面看到了很多画面,一幅一幅的画面组成了整个故事的总体结构。他的表达也异常清晰的通过这些画面,呈现给了我们。

在感觉的同时,语言作为一种介质,能够把写作者的思维清晰的表达出来,这是文本成功的一种方式,我们认可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的表达是能够感染我们的。

但现在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另一个,现实主义因为有它的局限性,我们或可以认为它始终处在社会的层面,它是表象化的,虽然他在不断借鉴许多现实主义以外的东西,或这应该叫做手法。但他始终在体现一些表面的东西。这种东西的含义也是巨大的。也是我们所认可的。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运用一种语言来体现人性深处的东西呢?

其实作为人来讲,无论它是黑,白,黄,褐人种。有一种东西是始终不变的贯穿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无论它是政治家,理性主义者,或是一个普通的凡人。这种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始终贯穿它的生命历程。那就是意识。

意识流作为一种心理学术语,在文学范畴里面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他是毫无逻辑可言的,他的体现应该是本我意识的一种超验反映。但作为艺术语言,他已经因其过多的泛滥,而不给看好了。因为谁也不会去读一本充满毫无意解性的书。它的出现只是为研究文学的人范畴。比如乔伊斯的芬尼根们的守灵夜。在比如如莫言老师所说的,他始终没有阅读完美国人福克纳的喧哗欲骚动,说实话,这本书放在小李的桌子上已经很长时间了。我也同样无法去读完他。到不是不理解文本的含义或是不喜欢这种形式。说实话。 福克纳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特别是者本喧哗与骚动。无法读完他的原因是因为它缺乏了一种可读性。理解起来很费解。

在子规里,抛去那些简单的模仿着不谈。我还未看到运用意识流写作小说的写作者。或是在其文本中夹杂了意识流的某种特质的写手也寥寥无几。所以这种语言方式我们只好撇开不谈。

如何将读者拉进故事的虚构语境中去,很多人做了大量的努力。其中对典型的莫过于一篇叫小辣椒的小说。在这个文本里,描述者虚构的我,在里面的不断出入,其实就是一种引导作用,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在中间插入的那几句闻讯是的语言,确实是在引导我们进入到小说的实际意境里去。我觉得他做得很到位。

另一位有着多年写作经历的写作者飞越老师,在虚构它的文本罂粟花的时候,也同样与运用了这种方法。把叙述者,虚拟到晚本里面去。通过语言的实际交流,来体现它作品的独特魅力。他应该是很老辣的,写作方式。

语言这种东西,正如此文开始的时候我们说的那样,我们不妨把它认同为写作者独特的个性或这是它的本我思维在不断闪现。虽然他叙述的故事是已一个对话体系作为开始的。

心灵的不断散发出感性的思维,加上语言作为前导,来体现写作者的纯正的思维,这些都是成功的写作者所具有的东西。也是必备的。否则很难谈到文本的成功。

2)我们下面来谈一下高行建所谓的冷文化语言,也就是纯正的东西应该是个人的,他的母语体系里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是在一个个性的基点上所作的。他认为,语言应该是作者本身的声音,它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模式,他还应该建立在一种音乐,绘画,影视的模式上。也就是我们在阅读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语言者的东西的时候。我们脑子里所浮现出来的画面,声音,思维。应该是能够区别于众人的,这才是语言的独特魅力。他的艺术性也正体现在这里。

这与这类语言写作者,子规里也没有明显的倾向者。高行建的东西,是很晦涩合照种语言思维的。它往往运用的语言模式是基于第三者和第二思维的人的出现来完成对于作者本身的叙述体系的。在这里一言半语很难说明白,如果要细致的分析它的语言,恐怕是一个长达几十万字的东西才能够容纳得了的,我们不妨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请大家看看他的小说灵山就都明白了。

每一位写作者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存在。但他有逃不脱广义的含义的地方。也就是索绪尔所说的,成了一种社会的东西。从社会里汲取营养,大众化,但不脱离自己的主题。

这类语言的拥有这应该很多,恭小兵是一个,前面的文章里已经谈过了,我们在且不在谈论它。这类语言的拥有者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他应该是从广义的大众化里淘出来的,也就是说大多是从京化的语言摸子里出来的,不同于一些写作者运用方言写作大众口语。他的立点是站在一种明明白白的表露自己的思维上,并不是运用语言去过分的表达什么。它容易读懂,也容易理解含义,所以在一段时间里,他的流行是不可避免的。

下面我们要用一个篇幅来讨论一下另一种语言方式,那就是阿了无知提出来的,诗性语言。柏拉图的单一语言的理论认为,单一的叙述模式就是上帝的声音,他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与自我的在场初与直接的同一关系。

诗性的语言主要体现在一个个性的断面上,那么到底该如何去体现这种语言的纯正引申力?

它的语境里到底在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来与所有的表象思维相抗衡呢?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艰深的问题,众家纷纭,当然,很多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小李没有涉猎到这个学科,所有的漫谈只是一种猜测性的东西,他没有多少可以立足的根本。

诗意语言的表露是处在一个内在的层面上,我们已经多次提出过。但他表露的层面身到那一面,这又是一个问题。不管解构主义者对语言的夸大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也不管持怀疑态度的理论到底是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的。我们所说的语言,或许只是一种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口语是心灵得经验符号,而文字则是口语的符号。

我以为,我们目前所做得远远未达到我们所意旨的东西和语言有机的相结合起来。这只是浅化的作为写作工具的一种。他与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还很远。所以我们的语言里面总出现模棱两可的所谓的心理表白。到底它所要表现的东西与你所要想表现的东西差距有多大。我想很多在子规里写作的人心里都明白。这是语言的功底出了问题,而远不在语言本身。

谈了这么多,我到更象是在自言自语,总感觉到词不达意。我想这也是我的语言功底出了问题吧。

写作者的个性风格建立在很多基础上,语言只是其中的一种。很多时候,我们决定自己想要说什么的时候,更多的是建立在另一个方面的,那就是思维。

所以我认为,诗性的语言,首先要建立在一种诗性的思维上,又人说我从某人的作品理读到了美感,它是具有诗意的那种美感。但我的想法不尽相同,它必须同时建立一种诗意的结构才会出现这种意境。否则单一的追求所谓的语言美感,除了让我们感到词语华丽或者由某种张力以外,不会有更多的收获。

意识是跟随人一生的东西,他从无止歇,绵延不断。语言是我们可以跟外界表达事物的工具之一,他的繁复性远不是小李这种一瓶不满,半瓶逛荡的人所能够了解透彻的。所以,我在这里郑重的声明一下,我所有的漫谈都不是绝对的具有说服力。在很多时候,它是一点及面,尽量避开晦涩的论证程序,尽量来体现它的简单的思考。

好了对诗性语言的探讨只好在毫无建树的情况下结束了,建议大家去看看阿聊无知的跟帖和求风老师的文章,他们说得远比我要深刻的多,正因为如此,小李也只好避开锋芒,不谈诗意的东西了。

四、我思故我在

其实谈这句话的时候,我首先考虑到它是否重复了以前的话题。我明白,所谓我的思考,不过是在或多或少的重复前人的东西。当然,这个漫谈只是更多的针对我个人而言。

关于语言游戏。

我们通常所说的言外之意,到底它是站在一个什么基点上来表达的呢。我们谈论语言的张力,它的引申是一个什么样的层面。到底能给我们的思维表达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清晰度,它的泛指是在那一面得到了支持。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说明一点,语言的应该具有某种表达它本身之外的能力。也就是或它意指的东西,可以是引申道语言之外的。

这是谁的逻辑?

维特根斯坦[1]认为,在语言游戏中人们看到的只是使用语言的恰当与否,而不会象罗素那样去语言活动之外寻找寻找意义对象。他在文中写道,理解一个句子,比人们所想象的更为接近理解一个音乐主题。那么,他所谓的音乐主题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所听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想我们很难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吧听到的东西跟另一个东西做个对比,显然这并不是最佳答案,相同的语言也是如此,语言表达的只是它的本身,并没有任何外在的能指对象。

可我们的却能从语言的东西里读到一些外在的意指的感性,我想,这应该是思维的问题,但我们却无法说出我们感觉到的总体清晰的理念。这是文字的玄奥带给我们的乐趣。

所以,当我们撇开文字的本身,去寻找它所具有的言外之意的时候,只能说我们进入了一个自己的再创造的过程。虽然它与写作者有很多相近之处。但他或许是在写作者的基础上有加入了自己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叫理解式的阅读。

谈论一个文本,包括故事本身,包括无情节的东西。我只小说而言。故事加入了作者的理想化的东西,无故事的文本加入了作者的思维性的东西。他们的闪光面都是建立在一个自我对能指的本身上,阅读这也是如此,他在阅读的同时也是在加入一种个人化的东西,即便这种东西是延伸性的或是缩短了的。

文本的两个对立面

寻找一个主要命题是一种文本的宗旨,她总要突出她的主要立点,她的重要含义,她的总体意旨。另一种文本是建立在一种边缘的位置上的,读它们的时候,我们看不到主要的矛盾点,没有重要的能指的东西在里面,甚至没有实际的东西。它是通过散乱的感官思维来解释这一文本的意义的。也就是说,再读它们的时候,我们很难分清那个是主体思维那个是辅助思维,它们搅杂在一起,没有明确的界限,没有清晰的东西供人分解她。她只是讲述了一种模糊的不停跳跃的思考的过程。包括对时间的反常使用,对空间的重叠。对平常事件的颠覆。

我们寻找了大量的文本来证明这种文本存在的合理性,最后,不得不说,我们只好运用铁凝女士,对短篇小说作出的一文评介中的话,生活是有一个一个短篇连接而成的,没有人的生活是一部完整的长篇。[这话我好像给加工了一下,不过原意是这样的。] 同样的,第二中文本存在的理由也很简单,所谓故事的过程是一个一个不断发生的思维片断形成的,没有一个故事是按照文本描述的那样,有理性的,有逻辑性的结合在一起的。

寻找边缘化

文学走到今天,我们开始对那些边缘的,无意旨的东西感兴趣。包括精神边缘的,思维边缘的,心里边缘的。所以给一个人归类,我觉得大可不必。我们可以给她的外在的形体归类,给她的行为归类。但却无法明确的给她的思考归类,给她的潜意识里的东西归类,一旦归类与某种程度,那么我们作为来归类的人就显得滑稽可笑了。因为人的思维是毫无踪迹可循的,思维的无限广阔性,造就了她是纷乱的无逻辑可言的。

边缘化的东西总有它存在的理由,我倒不是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只是泛指一些东西。所以,我在读到加缪的边缘人的时候,丝毫没有认为它只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因为人不应该分化成任何归类的东西的,它只是人的东西,人性的一面。我们关注一些这类东西,实际上她是在广泛的认知过程中造就的,也就是人们潜意识里做应有的东西。每个人的潜意识李宗有正反两面,如果都来通过某种机械的东西表达出来的话。

边缘,一种重新审视自我的文化,而自我,正是组成社会的大机器的一个个小的零件,正如人一样,我么实在没有理由去拒绝挖掘这些东西。当然,它必须是在一种理性的基础上去做到这些,否则,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一部芬尼根们的守灵夜。它的纷乱和繁复将没人会读懂,这就成了某种缺憾。

文本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说起来可笑,当我们在编撰一个一个思维的产物的时候,很多人包括很多哲学思维者,居然提出从文本里面看到作者的生活,这也就是国人常说得文如其人,大意是作文如做人。

在文本发展到今天,她的繁复拟指性是无可比拟的,它的虚构性也是前所未有的。很多行文艰涩的写作者,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个善于编撰故事的高手。当然,我所指的是一些有一定思维深度的作者来说的,没有包括那些幼稚的作文在内,读者也一样,行文的东西只是在虚指一些多面体的合成物,这里面讲道的人,也许是多个人的合影,也许是一个纯粹虚构的物化的产物。实在不应该把她跟作者扯到一起。我在重复一下,必须是一个有理性思维的,有一定深度的作者,我们才可以这样肯定得这么说下去。

作为人和机械的分界物,形而上学的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思维,对时间和空间的认知,对能指事件的分析,都是成为一个纯粹的理念的结合体。它就是人创造的文化。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创造了文化,不妨说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文化创造了我们。我们写出了一个小说,但同时,小说本身也制造了一个个自我。他不应该与写作者本身等同起来,她应该是写作者本身和许多蕴藏的人性东西结合起来的,她是复合体。不是单一的。

思考的代价

思考者总与孤独联系在一起,那倒不是因为她是与整个世界分解的,我们说恰恰相反,她应该是在于整个世界的密切联系下产生的孤独感。这种感觉是刻骨铭心的,我总认为,一个深层面的思考者不应受到他人的嘲笑,也不应该受到他人的打搅。她是在运用自我对世界的简单认知来生活的,她是在企图对抗平庸的社会存在的人而陷入孤独的。这是很自我的事情。

一个纯正的作者,不应该是单纯的指注重事物的表面,过分表象化的东西总是掺杂了许多虚伪的思考在里面,当萨义德认同文化多元化的同时,我们也不妨用奈保尔的话说一句,其实文化真正的是分出了等级的,思考也一样,她总有广阔的社会在左右她的思路,一个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思考者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流亡自杀只是其中的一种。

浅显的思考者有这样一种好处。他的认同面比较多,也就是说读者群体可能多一些。但这不能作为一个思考者的思维深浅的全部理解,它只是一种现象,或多或少的正出现在我们的商业化的文化阶层。

所以说,无论多么晦涩难懂的文本,无论多么复杂纷纭的先锋主义者,都只是自我疗伤的充满活力的某种工具,她是在一种放弃了许多事物之后的,一种与孤独为伍,一种对抗媚俗的呈现物。

我们都不想作没有思考的人,也不想作没有个性思考的人。这倒成了八零一代追求的一种目标。这是进步的理念,也是做出了牺牲的理念。

单纯和复杂

这里我其实想讲个笑话,就是一个某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能否比一个农民的思维来的更聪明一些,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市民的或者农民的狡诈,远比那些坐在家里只知道思考的学者要高明的多,所以我很多时候疑惑的东西是何为智商,知识分子中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就是伪知识分子者们的狡诈远比一个单纯思考者要高明的多。

这似乎是件很可笑的事情,我倒没有宣扬所谓的人性本恶论调,者其实牵扯到一种思维的单一性,人的占有欲望和驱使欲望总是在某个层面上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受害者总是那些视思考为生命的人,他们或者是大奸大恶,或者是纯真纯美。

这么说来孤独也未尚不是一件好事情,它的界定应该是在寻找一个共同思考的基点的基础上的,伪文人很难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但一个只是一张白纸的人却很可能成为一个具有某种思考深度的人。因为它是摈弃了狡诈奸滑的思考的,所以,她没有受到那种病毒的感染。能够独立与他们之上。

这也就是说一个超然与物质之外的人,是否能够顺利的在它的有生之年在这个物化的社会里继续存在下去,这倒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发生很带有一种残酷的味道,物质社会是一张无所不在的网,它的触角可以说已经延伸到了任何领域,其实,王晓波所说的不会思考的人如同一只只会长膘的猪,其实我不同意这种说法,王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的自由思维是付出了代价的,而且来得相当沉重。在我看来,没有不会思考的人存在,只有思考界面的存在。也就是说从哪一个方面来看待思考的东西。当年老农民入主高等学府,来领导智慧得精英们。只能说是一种满足心理的表现。不能谈到别的。

故事是虚幻的,文字只能代表文字,没有文本,早在多年前,德里达就认为,所有的文本早就死了,小说死了,一切要从新开始,诗人死了,一切值得怀疑,哲学家死了,社会不需要过多的哲学家。

那么思考者死了呢?以思考为乐趣的人死了呢?

或者说一切都开始变了味道,在野蛮无知中不断使用我们所谓的小伎俩,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滋味如何?

我思故我在

我只能用一句话来说明对这句话的感受,那就是捷克人米兰·昆德拉的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个漫谈系列就此结束。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李洁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钟雨洛点评:

对文字以及写作风格的解构很有见解。挺不错。支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