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到处刮起了一股热风——歧视河南人。
在北京时,北京人不喜欢河南人;到南京时,南京人也不喜欢河南人,又好像不仅仅这两个地方,还有很多的地方,也不喜欢河南人。提起河南人来,犹如他们全是妖魔鬼怪一样。
大家讨厌河南人的原因多是因为他们违法乱纪、制造假货、坑蒙拐骗、小偷小摸、还有很多很多关于他们身上的劣根性。因为对河南人的不利的说法多了,好像这些劣根性就是河南人的专利一样。即便好多人并未看到他们这些缺点,和他们相处时,也戴着有色的眼镜看人。正因为对他们有了偏见,看到他们的优点时反倒不以为是优点,一旦发现了他们的缺点便好似印证了别人的说法。让每个对河南人有看法的人们,多少都有种幸灾乐祸的架式。难道河南人真如大多数人以为的那么不堪吗?并非如此,河南曾涌出大批的名人与人材:如老子、庄子、杜甫、韩愈、白居易、张衡、岳飞、还有李娜、陈明、邓亚萍等。从古至今,从思想家到文学家,军事家再到今天的运动员与歌星们。就在去年,温州还出现一个河南的李学生,为了两个过铁路的孩子,救人献身的故事。若是歧视河南人,那也包括他们了,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歧视他们。想来有点可笑!
就像这段文字所写,“20世纪70年代末,在青海省西宁市,一商店挂出一条横幅:处理河南坏蛋,每斤一毛钱。有河南人前去抗议后,店方改为:处理河南蛋,每斤一毛钱。再强烈抗议,后改为:处理河南坏鸡蛋,每斤一毛钱……这种刻意的侮辱是多以恶毒、刻薄而又无聊。”这是一个朋友从qq上发给我的。初看时觉得特别的可笑,接着为河南人感到无奈。
在我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朋友又给我发来一段经典的:“说河南人商业诈骗,广东人笑了,说河南人卖假货,浙江人笑了,说河南人贫穷落后,西部人笑了,说河南人斤斤计较,上海人笑了,说河南人夸夸其谈,北京人笑了,说河南人小偷小摸,新疆人笑了……”看着看着,我也笑了!
要论制造假货,那还轮不到河南人出名,浙江才是造假之首。现在浙江可是靠造假发了家,致了富。现在也拥有自已的品牌,树立了自己良好的形象,浙商遍布世界各地。有钱,谁敢歧视!要说河南贫穷落后,按名次排的话,河南也轮不到前三名。这个不排第一,不排第二的,为什么那么多的坏名声传遍大江南北?
大家把河南人像妖魔一样地看待,好像中国所有的坏蛋都出在河南似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难道这四个直辖市没出过一个坏蛋?跟着河南受歧视的还不单单是河南人,还有贵州人、安徽人、四川人,其实这些省都是因为一个贫穷落后,才受到如此的“待遇”。人穷就都志短吗?非也。各个省都出过杰出的人材与精英们,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扬千里。负面的消息总是比正面的消息影响更大、更广、传播的更迅速,更要“深入人心”。
就像国人喜欢扎堆一样,不管什么事大家就是喜欢起哄。就像一个故事中讲的一样,有一个人仰着头看着天上,时间稍长了点,结果就围了一些人一起抬头往上看。第一个人说看到了什么,后面的人明明什么也没有看到,也跟着附合说看到什么什么,而且说得有鼻子有眼。对于歧视河南人能形成一股强大的风,就是因为说得人多了,起哄的就更多了。而且国人最大的习惯还不仅仅是起哄,有时候还更喜欢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
就像我们平时看一个人,也是首先看一个人的长相,接着不是看这个人的优点,而是挑缺点。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能从别人身上挑到毛病来,便觉得很有成就感似的。只有和一个人真正的相处时,才会慢慢发掘一个人的优点,前提也是对这个人不讨厌,没有不良看法时,还得有点臭味相投的地方,才去发掘。
当然你在认真地去观察一个人群,你看到最多的不是那些人的优点,人向来喜欢的就是发现别人的缺点,比较起来,发现对方的缺点比发现对方的优点让人有成就感多了。
我也不例外,初接触河南人时,也一度地把河南人给妖魔着。也曾刻意关注河南人的日常行为,因为戴着有色镜子,不看他们的身上的勇敢、勤劳,也不论他们的豪爽。只等着他们暴露出自己的缺点来,好幸灾乐祸着!非理性地把他们身上的缺点在心理上放大着放大着,扩散着扩散着,好像终于证实了河南人确实如此。接着怀着成见,憎恶河南人的心情也欲来欲深!这种心理又可怕!又可恨!
为什么大家偏偏歧视河南人,而不是上海人,亦或是北京人。可谁又能针锋相对地和上海人斤斤计较,谁又敢目空一切地在北京人面前夸夸其谈。这真是一个明白不过且又深思的问题。
当一个区域的人在祸患另一个区域的人时,歧视对方,丑化对方,并刻意地攻击对方。自己脸黑看不到,只看到别人的脸未洗,把对方妖魔化,可到底谁又是妖魔?传说中的妖魔多是吃人的,那么现在到底是人吃妖,还是妖吃人?
后记:没接触河南人之前,我不敢乱说,接触之后,我才有所了解。无论哪个区域都有令人喜,令人厌的人群。可我们接触的这些人确实不让人那么喜欢,实实在在地给他们那个区域的人脸上摸黑了。这也是社会问题。
-全文完-
▷ 进入嘉丽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