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生前为他执绋抬棺的人——张浩
王智宏
六月的鄂东大地,骄阳似火,虽然还未进入盛夏酷,气候却也使人闷热难耐,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在这个炎炎夏日,我有幸陪同作家裴仁华先生,前往湖北团风县回龙镇染铺湾—张浩的故居采风,为写作《张浩》电视连续剧寻找创作灵感及印证史料。清晨,我们一行五人,从古城黄州驱车出发半小时就到达目的地。来到张浩的故居,我们的车子就停在门前的小池塘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土砖黑瓦的房子,门楣上方悬挂着“张浩故居”四个锍金大字,进门后一幅幅鲜活的照片和史料真实感人,历历在目,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对敌斗争年代……
张浩(1897—1942),原名林育英,黄冈(今团风)县回龙山染铺湾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3岁入私塾读书,后家贫辍学,在家搞手工染织。1921年结识恽代英,到武昌入利群书社,参与创办利群毛巾厂、共存社。1922年2月加入中国共[chan*]党,先后在大冶、汉阳、长沙、安源等地发展党员,从事工人运动,曾任安源地委委员、长沙人力车工人罢工总指挥。1924年秋入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5年回上海任上海总工会领导成员,组织沪东工人“倒段反奉”示威游行。“八七”会议后,参与领导大冶、阳新、鄂城秋收暴动,后返汉任汉阳区委书记,19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兼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29年春调任上海沪西区委书记,年底任全国总工会特派员,赴香港、广东指导工运。次年春赴哈尔滨指导工运,并任满洲临时省委书记,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2月在抚顺被捕,备受酷刑,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后,经营救出狱,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委兼中华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1933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和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5年出席共产国际七大,同年11月回国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进行了坚决斗争。此后任中共白区工委副书记,山西地方工委主任,并参加中央政治局工作。
1937年任援西军政委,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次年因病调回中央负责职工运动,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工人学校校长,创办《中国工人》月刊。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整风期间,抱病向中共中央建议为受王明路线迫害的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等平反。1942年3月6日在延安病逝,毛泽东亲书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扬尚昆等为之执绋抬棺。
时间已过晌午,但张浩故居展示的图片和文字,让我们一行五人意犹未尽,流连往返,因肌肠噜噜,我们只好打道回府了。我们同时相约有机会再来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和弘扬他们的品质、情操及忘我的革命精神。
本文已被编辑[chen红叶]于2006-6-24 14:33:36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王智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