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争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后,一些阿富汗的老人,在隆隆的炮火声中气定神闲的听收音机里的《古兰经》已不是一件惊奇的事了。
因为,似乎对于这个国度来说,战争长期以来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时间的流逝,历史的变更,而战争这一页总是在翻过之后,又被重新书写。当这一切都变成了习惯,似乎人对于生命的“抵抗力”也加强了。
当我们在媒体中、书籍内,看到、读到那些让人惊心的生命稍纵即逝的片段时,瞳孔,心跳不已时,相较与他们的冷静时,竟会有了那么点的过分激动和幼稚。
而事实上,那份冷静真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超脱吗?一个生命走过了七十个春秋,虽然不乏有过春华秋实,却更多的是萧瑟风景的时候,一种无奈的“抵抗力”却也不得不要提加,提加,再提加。再美丽的花朵,总因时节的无奈而“无力苦争春”,再耀眼的阳光,总经不住成片云朵的遮盖而失去光芒。再坚强的人,面对连年的战争,能做的也仅仅只留下了漠视,而这其实并非是他们的愿望。
“当我们告别这个世界时,我们这颗备受折磨的心会颤抖起来,发出叹息。乞求活下去,甚至会低首下气得地,它对这个世界还没有看够,还想再看它一眼”苏联作家米·左琴科一生坎坷,可是依旧盼望着生命的长久,依旧不愿放弃生命。
而对于阿富汗喀布尔的人民,他们的生命谁来保证呢?是他们虔诚的信仰还是自己的战士呢?生命从来都是平等的,上帝不会因为你有华丽的词汇而赐你长命,也不会因为你的平凡而剥夺你的年岁,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拥有他,是一种权利。
可是,战争焚着生命,曾经美丽的巴卑尔花园如今已是一派肃杀的苍凉,战争摧毁了一切,换来的是一种莫名的对于生命不切实际的平静。
不知道《古兰经》背后的炮火回响多久,也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停下,只是盼望着如果真的有哪天会停下,请一定一定一定要选择永远的安静,在那个国度的上空,传诵着的永远是一片祥和和安宁。
-全文完-
▷ 进入如梦悠悠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