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从边城走来的沈从文一棵会开花的树

发表于-2006年06月24日 早上8:19评论-1条

沈从文的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戏曲,在他早期创作中,几乎是四种文体同时并举,因为当时他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学体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沈从文的小说和散文逐步进入成熟期。他告别了诗歌和戏曲的创作,集中到小说与散文两种文学样式的作品创作。

在他的小说操作期间,其小说题材也由多方面迅速朝集中的两个方面聚拢:都市上流社会和乡村下层人民。小说重要是这两种类型的各种生命形式的叙写。在创作方法上,收缩为都市讽刺,乡土写实和在乡土写实基础上的抒情三种主要形态。

对都市上流社会,沈从文的批判是严厉的。《绅士的太太》、《八骏图》、《大小阮》、《若墨医生》、《王谢子弟》、《烟斗》、《来客》、《有学问的人》、《自杀》等作品,作为一个系列,构成小说中上流社会沉落的连轴画卷。在《绅士的太太》中,沈从文开章明义地指出:“我是为你们高等人造一面镜子。”在《绅士的太太》里,沈从文将笔伸向绅士阶级家庭生活的一角,无情地暴露着那些“绅士淑女”们精神的空虚和生活的糜烂。在那里,丈夫背着妻子去会情人,妻子瞒着丈夫与人偷情,姨娘太太与少爷通奸。而在表面上,却一个个风度翩翩,毫无惭色地相互欺瞒与敷衍,混合着哭声与笑生、安慰与解释,发誓与戏谑,虚情与假意,在自欺欺人,醉生梦死里讨生活。

而对乡土人情,沈从文又是赞赏,向往的。我想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边城》表现一种原始的朴素的人情美。它反映的是湘西一个边远的小城茶峒二十世纪初叶的社会人生风貌。这是一个原始民性与封建宗法关系交织的社会,《边城》以大量篇幅展开着民性淳朴的风俗画:待人以诚,乐于助人,受人之惠必以物回赠,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就连吊脚楼的妓女,性情也浸染着边民的淳厚等等,这里生活着一群“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

《边城》情节发展的主线,是翠翠与傩送爱情的演变。构成作品情节冲突的是人物主观精神上对爱情自由追求,与这种追求在客观现实中难于实现的矛盾。二人的勤快、热情、大方、勇敢、翠翠的聪明、纯朴、善良,以及符合乡下审美标准的相貌与形体,造成了他们灵魂的相互吸引。沈从文笔下的乡村世界里,越过了各种人物的性格与命运具体表现形式的差异,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基本的生态形态:原始的生命形态,处于自在状态的生命形态及其在剧烈社会变动下的演变。当他着手表现乡村世界向现代转变过程中的人生时,在作品里,始终站着一个虽不直接出面,却俨若人生主宰的角色——金钱与权力。它宰割着灵魂的自由,抹去了生命的灵光,使人的本质发生着可怕的变异。它不仅将下层人民投入可悲的人生境地,给都市上流社会留下的,也只是一些失去人的灵魂,形同动物的躯壳。《边城》中的傩送也面对要金钱还是要爱情的选择,但他最终选择了爱情,要了渡船。

沈从文的散文与起小说同期成熟。他的散文创作的独特风格已经形成,并自成一家。他的散文从另一个侧面印证着沈从文认识与把握人生的方式,其无从旁贷的艺术风格,与他的小说互为补充。由于散文本身的特点,沈从文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在散文中,不象他在小说里那样,只是将道理包含在现象中,而是充分利用由作者直接出面的抒情与议论,点明笔下人事的内在蕴涵。沈从文的早期散文,大多通过对都市人生的亲身感受,折射出当时一般的小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与人世的坎坷不平。也有接故土风情的回忆获取慰藉的篇章。这大概是灵魂受伤所诱发的“怀乡病”吧。

沈从文的早期散文,带着散文诗的韵味,格调清新活泼,文笔流畅而饶有诗意,幽清而感伤地传达出当时穷困的知识青年在人生道路上艰难跋涉的种种情怀。而他的成熟期散文创作,贯穿着他的小说统一的创作追求,将各种生命形式捕捉到纸上,它们以小知识分子和湘西下层人民为主要描写对象,谱写出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生命协奏曲。而《湘西散记》和《湘西》这两部作品内容互为表里,结构互为经纬,以湘西的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为中心,融汇作品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从湘西的政治、经济和人的精神状态的联系中,去把握湘西下层人民的生命形式。它们代表着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沈从文是幸运的,湘西也因之幸运。沈从文“造一座希腊小庙”的文学理想,在湘西坚实的土地上,成为一个神话般的现实。在这座供奉着人性的小庙里,复活着湘西的全部梦想,也供奉着沈从文对真善美的全部追求。这座神奇的小庙,使湘西原本显得野蛮的面目,恢复到淳朴的本真状态,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朝拜者蜂拥而来。来的时候,这些朝拜者的心里装着两个名字:“沈从文!湘西!”去的时候,他们的心里还是装着两个名字:“沈从文的湘西!湘西的沈从文!”

沈从文被人们称为“文体作家”,“文字的魔术师”。沈从文及其文学创作的出现,是中国现代文化——文学发展的一个特例。这不仅表现为一个仅读完小学的青年,“因缘时会”,最终成为一个著名作家,而且,他还由一个偏处一隅的少数民族文化母体孕育、诞生。这或许是一种偶然,或许又是一种必然。

本文已被编辑[芳草人家]于2006-6-24 8:56:10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一棵会开花的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芳草人家点评:

用简洁凝练的笔触对沈从文的作品
进行细致的阐释和解析

文章评论共[1]个
一棵会开花的树-评论

谢谢赞赏!!!
还请多多指教!!!at:2006年06月24日 上午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