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家与乡情]宅旁那棵乌桕城南居士

发表于-2006年06月19日 清晨6:47评论-15条

偶然发现,宅旁有一棵乌桕树,它绿绿爽爽地从墙根窜至空间,不知不觉已高过了屋顶。

房子是三开间的砖混平顶,就建在老屋的后面,紧贴百里长渠,建于九三年。那一年,妻子南下了,我与七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忽然想到盖一所房子。于是一到暑假,我就行动起来了,跑田关,跑毛咀,跑当阳,常常是天没亮出门,回来已是星夜。到假期结束时,一层平顶的房子落成。因为资金所困,二层小楼只能待以将来。房子虽只一层,在当时还算象模象样,同事们纷来道贺,送来的一幅牌扁如今还挂在厅堂的正墙上呢。

有了自己的房子,我和儿子安居于内,透过窗棂就能听见林间鸟语,时有蝴蝶飘然于窗前,倒也自得其乐。居所去城不远,又有林树野趣,空气清新,环境清幽,真有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雅韵。

房子给了我们快乐,也曾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痛。最大的痛楚莫过于夫妻分离。房子做好,以待妻归,没曾想年复一年的等待,到头来是一纸分手的协议。及至从悲痛中走出,生活又重新开始。我把房前的两个花坛开垦出来,采来一些野卉嘉禾,翻过一年,造化竟然赠我两坛绿枝葳蕤、花香馥郁的花木,快乐兀然从心头升起,惨雾愁云也随之烟消云散。

有一天,偶然发现居所一侧的墙根,怡然冒出一枝葱葱茏茏的乌桕,已经有一米来高了。当时本想将它拔掉,转念一想,植物也是一个生命,何必无故结束一棵绿色的生命呢?况且它生于斯长于斯,与我居结缡,庶几晴可遮阳阴可挡雨,这不正是我的一个良伴吗?就这样,这棵小树得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不消几年,它就高过了屋顶,一展它那绿绿爽爽的枝柯,为我庐遮蔽风雨,默默奉献,伴随我们度过了那些难忘的春秋。乌桕啊,我们的良伴,当你静静将你的绿荫投进我们的生活的时候,我能无视你的功勋么?

记得少年时代读文学作品,读到桑榆与乌桕能启人思乡思亲之念,心中总是懵懵懂懂,不明不白,在历经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后,于今天看来,这切切是人类共有的本真情愫,其中聚合了多少生存的况味与生命的觉悟。想到这,自然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乌桕,又萌生了一层格外的亲近与怜爱。

年华逝水。多少年过去,起二层小楼的梦想一直沉浮在我的心间。03年暑假,我决定在十年“老居”之上升起“第二层梦想”。

也是在暑假里,加层的工程如期开工,几天功夫,二层就要盖板封顶了。那天早晨,太阳升起,露水未尽,工人师傅从楼上传话说,宅旁这棵杂树让人不好施工,长在这儿也无用处,不如将它伐去。我闻听此言,心中虽然不舍,还是以大局为重,拿起砍刀,将乌桕齐根砍伐了,并将南墙这边的所有芜杂尽行除尽。阴翳没了,倒也亮敞洁净,心想,或许“失之桑榆,得之东隅”,亦未可知。但想不到砍倒乌桕的第二天,有规划局的人就来喊停,说此地在规划红线之内,不能新建扩建房子,请着速将墙拆下。这一指令着实让我沮丧,要知道,我的二层预制板早已预定,封顶砖瓦也已备齐,更何况“起二层幽居”是我十年来萦萦于怀的夙愿呢?但政府的明令又岂能违逆?彼时彼刻,我除了沮丧叹息,就是叹息沮丧。同窗好友见我难过的样子,邀我出去聚饮,你看,偏偏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聚饮的桌前,我突遭一场横飞的火难,手脸俱伤,好端端的,眨眼间就住进了医院,接下来是神志愰惚、与鬼们打交道的数日“炼狱”。经过有经验的医师输血救治,我这天地间渺渺一星尘埃,总算脱险康服,重新回到我魂牵梦绕的居所,茕茕一影又复挤进人间的宝贵空间。生命象时钟的针摆一样,又一如往日地摆来摆去了。

我的母亲是一个虔诚事佛的人,我的一连串“厄运”实在让她惊悚得不行,整日里为我把心揪着,烧香祈祷,比以往更勤。我回家的日子,母亲在我耳边悄声说,你不应一大早就砍倒宅旁那棵树,树是不能随便砍的。我虽不是一个迷信的人,母亲的一番话却牵起了我对那棵生命已逝的乌桕的怀念。我下意识地去翻阅日历,品匝着“忌动土、伐木”之类爻辞的意味,究竟不知道这其中包藏了怎样的玄机,倒是在愰惚间,宅旁那棵乌桕分明枝叶招展地立在我的面前,它似乎依就像一个卫士,荫护着我的居所,并用它的年轮铭刻下我们的沧桑岁月。我从冥想中回到现实,知道乌桕树已离我远去,它已永逝于忘川之水。乌桕呵,陪伴我们度过那些艰难岁月的可爱的良侣,正是我这双“罪恶的手”结束了你那满载绿色希冀的生命,这人世间,还能有谁比你的真诚守护更让人信赖、更让人动心呢?而我却非但未加以尊重与珍惜,反而施以挞伐和杀戮,终至于失去了你,可心的挚友与良伴!难道,我所遭遇的一系列“厄运”正是你在冥冥之中对我的人生所回应的沉重扣击吗?带着这种“乌桕的冥思”我一路走来,久之,竟结成了一种“乌桕情结”。如今,我一如弹去满身尘埃般地离开了老屋,移居它处,儿子也远走省城,空余下那幢曾经与我们相濡以沫的白墙红瓦的宅子,于老家孤独地守候着落日的余晖,静静地聆听着惆怅的暮雨。

一晃离开我那半建而废的老屋已经两年了,老屋也于我渐感陌生。虽然偶尔回去一趟,为老屋开开门,透透风,但也止于短暂的停留,未曾在那儿住上一宿。有时不得闲回去,母亲必会从弟弟家过来看看,还会帮着翻晒翻晒家居物什什么的。母亲对儿女的牵挂与关怀,实在是穷其一生也不会止息的呢。

庸庸碌碌地在这世上晃荡,心里总想着回老屋看看。所以一有空,我就会回去,看看老屋,看看母亲,看看我在老屋前新植的桃树、李树和葡萄。于是我自然又想到了乌桕,我们曾经的良侣。如果不蒙受上次血醒的砍伐,那棵乌桕也该有碗口粗细了吧,其浓荫蔽檐的壮观又复是怎样的让人适意称心呢?回到老屋,在庭前屋后逡巡游走,也必会有乡音乡情围拢来,几声闲聊,几句问候,都是最可心的熨贴,令你心展似镜,温馨似风。或者兴致一来,邀约几个友好乡邻聚于前厅,于闲聊之间搓麻,于搓麻之间闲聊,真是意兴阗阗,其乐融融。真的,这人世间还有什么样的幸福,能够超越亲情乡情的围绕与拥护?

2004年,因为工作调动,我离开了从事二十余年的教育岗位,投身于群众文化事业。离开我挚爱的三尺讲台,离老屋也随之愈来愈远了。随着岁月的流驶,我对老屋的怀念也越深。我知道,这其实也就是我在流光飞逝中渐渐累积的“乌桕情结”。

怀念老屋,怀念乌桕,一如我怀念教育。离开教育的时间虽不算长,但上惯了讲台的我又如何离得那三尺“舞台”?所以实在熬不住了,我就选择了今年阳春三月的美好日子,意兴盎然地来到博雅。在铃声中穿出穿进,在莘莘学子中走来走去,在晚自习的讲坛上高声吟诵,其真甘之若饴。

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旁边是温情可人的同事们。窗外阳光灿烂。聆听着从庄老师的录音机里漾出的陈慧娴曼妙的歌声,脑海中缓缓飘出一首七律:

梦回去年晓天开,书匠生涯是时怀。

文化惊鸿一鹤影,教育忧心几缕哀。

二十三年烟云锁,四十四载发先衰。

桃李随风人去也,往事悠悠又重来。

此刻,仿佛我又找回了那种感觉,找回了那种不可捉摸的爱念:老屋近在眼前,花坛上的紫薇正在怒放,宅旁的那棵乌桕在艳阳中默默洒下一片浓郁的阴凉。

本文已被编辑[文清]于2006-6-19 7:13:47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城南居士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浓重的“乌桕情结”,
乡音、乡情、乡思,
尽在其中。

文章评论共[15]个
银剑书生-评论

一棵乌桕树,见证着尘世的沧桑变迁,文章情感真实而细腻,充满人生的况味。问好居士!:)at:2006年06月19日 早上8:35

千山我独行-评论

浓浓的乡情~~at:2006年06月19日 早上8:45

孤雁双飞-评论

这也是一种乡愁吧?::)at:2006年06月19日 早上8:48

奔跑的男人1-评论

用一种别致况味抒发思念的情怀,拜读了,问好at:2006年06月19日 早上8:50

暖玉-评论

本想道声同行好,看到结尾才知已然不是同行。那就说一声,曾经的同行好!
乌桕,不只是乌桕,那是乡情、乡音、乡思拧成的结,无论走到哪里,家乡的乌桕树,都会生长在心头。at:2006年06月19日 早上8:52

古文-评论

洋洋洒洒的文字  缓缓流淌的情怀  好文  欣赏了at:2006年06月19日 早上9:23

倚楼听雨6-评论

拜读了!at:2006年06月19日 早上9:41

极度寒冷-评论

永恒的老屋,还有老屋宅旁的那棵乌桕。at:2006年06月19日 早上9:55

一声叹息-评论

一些往事总是乡愁中浮现,问好居士,能问问上次说的那事怎样了吗?呵呵at:2006年06月19日 中午12:23

千叶红-评论

一棵乌桕树,一份老屋情:)at:2006年06月19日 中午1:14

寒江听雪-评论

乌桕树我虽不认识,但你的文章却象我们诉说了它的悲喜忧欢!欣赏了!at:2006年06月19日 下午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