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教哲学课的老师对我们说,人生只有两件事是永恒不变的,并问我们知不知道是哪两件事。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地思考着,只有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生和死。虽然那时的我并不知道传承生与死的人生到底有多么的厚重,只知道生与死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和选择的客观必然,但是我的回答却说出了正确的答案。事隔多年,在我对生活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的今天,再来回想起这个答案的时候,却有了另一种强烈的感受:生与死,只不过是人的生命旅程的起点和终点,而真正传承这个生命旅程的却是丰富多彩的人生,面对人生境遇的种种,需要的却是承受。
不可否认,人在强大的宇宙面前,始终是伟大而渺小的,因为伟大而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因为渺小甚至无法把握和掌控自己的生死。当我们的生命诞生时,没有人问过我们到底愿不愿意,当我们的生命结束时,也没有人问过我们到底甘不甘心。一切都似乎是一股不为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力量在决定,偶然中蕴藏着必然。面对这股强大的力量,我们除了承受生命的诞生和死亡的降临,别无选择,尽管我们也可以通过养生之道延长生与死的过程,却最终也逃不过宿命的安排。
面临生活,似乎我们应该做生活的主人,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残酷的现实却又跟我们开了一个玩笑:我们依然只能选择承受。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有失偏颇,显得太消极太悲观,而事实就是如此。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不甘命运的安排,不屈服生活的压迫,奋起抗争。他们为自己,为别人,与天地斗,与人鬼争,最终落得的还是一个承受:承受争斗中的巨大牺牲,承受命运中的喜怒哀乐。即便是那位觉得“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伟人,也不得不承受成功背后的孤独和血泪辛酸。
人生需要承受。曾经在读余华的《活着》时,就为作者笔下的主人翁为了活着而活着的勇气而感动。一个人在从富贵到贫穷,从无知到觉悟的人生旅程中,该经受了多少的沧桑和艰辛,该承受了多少的无奈和痛苦,才能做到就为了活着而活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了很多人是以坚韧的毅力去面对和承受人生的灾难和不幸,如在与病魔斗争中写出举世名著《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的保尔•柯察金,身残志坚的光辉楷模张海迪,还有带着捡来妹妹艰辛求学12年的大学生洪战辉……,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能承受而走向毁灭的人,如因为不能承受就业压力而跳楼自杀的人大女博士,不能承受贫穷而铤而走险的犯罪分子,还有那些轼杀双亲、师长的心理脆弱的青少年学生……。太多太多的正面反面的例子,让我们不能不感叹:面对自己的人生境遇,只有鼓足勇气去承受,才能最终获得不悔的人生。
然而,漫长的人生面对的不仅仅是艰辛和不幸,还有快乐和幸福。也许大多数人在承受人生的不幸和灾难时,都能意识到承受的意义,因为每个人都能明确知道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也会选择非常果决的态度来摒弃这些不想要得东西。而在面对快乐和幸福时,却常常容易忘记。这就是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事实上,享受快乐和幸福,往往需要更大的承受能力。打个比方吧,当一只小船在风雨飘摇的浪尖上随时就会沉没的时候,船上的人就会集中注意力对付共同敌人,忽略彼此之间的矛盾,谋求生存。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这只小船可能因此度过灾难。而当风平浪静之时,船上的人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凸显出来,彼此之间的争斗中却导致了小船的沉没。所以说,人们往往对快乐和幸福的承受力远远低于对苦难和不幸的承受力。我们经常看到,尘世间男女的爱情故事中,有“你到底爱不爱我”、“你会不会离开我”等类似的话语,有“爱了,痛了,哭了,累了”的感受,还有分手,和好,再分手,再和好的反反复复的情感折腾,这其实就反映了他们缺乏承受爱情所带来的快乐幸福的能力。
正因为人生需要承受,所以,当我们在作出自己的选择时,就要做好承受的准备:幸福的、快乐的、痛苦的、悲哀的,各种各样的境遇。这是一种理性与情感的较量,也是一种智慧和欲望的较量。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像一则笑话中所讲的那样,在倒洗澡水的时候连同孩子一起泼出去。
-全文完-
▷ 进入吹糠见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