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再一次喋喋不休地说起,十年前他是如何正确,十二年前他是如何英明,十三年前他的正确和英明,如何不被上级慧眼相识,导致他这个明珠蒙尘,从而对已经去世十多年的上级耿耿于怀、牢骚满腹的时候,他没有发现,他身边围绕的人越来越少。尽管他曾经在要害部门当过头头,退休多年,自认为是“德高望重”;尽管我们依然尊敬地称他为“叔叔”。
他完全不知道,我们晨练的时间,是用分钟来计算的,时间一到,我们就要上班。他可能更不能体会,我们的晨练,是要在强身的同时,更想用和谐的氛围,营造一天的快乐。让我们不明白的是,既然,他也是想来晨练,却为什么还要在这良辰美景的时候,死死地钻进已经烟消云散的恩怨中,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呢?既然,他是如此的苦大仇深,为什么不到能够让他宣泄的环境中,而非要到此为别人增加不快乐呢?所以,渐渐地,当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孤家寡人,独自一人郁郁而行的时候,我们感到的只是悲哀。
我们的悲哀是建立在:人啊,最大的缺憾是不能正确的认知自己,释怀自己。
人生在世,就那么短短的几十年,面对着生命的起点和终点,任何人都只有使用权,岂能拥有所有权和特权?除非终结生命最大的不幸之外,其他一切的痛苦和欢乐,都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但不是真正的客观现实。境由心生,烦恼是自寻的,快乐也是自找的。痛是生理的感觉,苦是心理的体验,既然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常有八九,为什么不把这些让人心生痛苦的感觉,有意识的、哪怕是暂时的忘却呢?这样,就能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些愉悦,让自己的生活得到一些阳光。从容处世,从容养生,从容面对每一时,从容做好每一事,人生的真谛不就是如此吗?更何况那些不如意的事情,总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消融在无尽的空间里。
契柯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的时候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这就是人生处世的豁达大度的情怀。“生命无所有,善用是高人”。对自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用坦然的情怀,面对生活中冷嘲和热讽;用豁达和开朗,排遣生活中纠纷和不快,这样,就是用实际行动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对别人,用善意和真诚,理解他人的言行;用回避和安慰,对待他人的过失,就能让他人不失体面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安宁。这就正犹如美好的家庭,肯定有一个充耳不闻的丈夫,和一个视而不见的妻子那样,丈夫听不见妻子的唠叨声,妻子看不见丈夫生活细节的随意性,这个家庭就不会发生由斤斤计较引发的事端,就能理性的宁静的生活。而人这一生不正是需要这种理性和宁静吗?
青年时积极地入世吧,用青年那火热的激情、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去创造青年的世界。中年时认真地总结和汲取吧,用中年那半生的经历、理性的积累、渐平的心态,去营造中年的生活方式。当老之将至的时候,就会用一生睿智,脸含笑意地对着后来人说:“还是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这样,人的一生就会是一个幸福的一生。
-全文完-
▷ 进入南山孤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