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郑岳青现象透*罗翼

发表于-2006年06月16日 晚上7:31评论-0条

宁波大学理学院执行院长郑岳青教授的简历中,有这样一串令人目眩的数字,130余篇论文被《sci系统》收录,2001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被sci收录的论文在化学类论文中居全国第一,sci是美国《科学论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的简称,是目前中国学术界最时髦的一个词,它从全球挑选出6500种刊物(其中中国12种)将其刊载文章收录其中。然而新语丝网站上的一篇名为《天下奇闻:3年发表scijournolpaper130余篇的郑岳青教授》的文章,对郑教授引以为毫的上述成绩作了完全不同的解读,作者说:郑岳青的文章,其实大多数发表在国外一些“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上,郑教授发文章的方式就是通过同一模式给不同的金属测序,测出一个,便可作为成果发表,每发一篇文章,郑岳青都可以从学校获得7000元的奖励。

这么说来,sci的权威性就值得怀疑了,全球6500种学术期刊,而全球仅有180多个国家,算起来平均一个国家就有30多种,这样一来,入选sci期刊的标准就不是很严格了,当然其中还是有一些精品刊物,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况且当今一些刊物发文章不是看文章质量怎么样,而是看作者的身份,地位,看你有没有名气,手中有没有权力,有的干脆就卖版面,以经济效益为第一要务。当今的大作家投稿,哪家刊物敢不发表呢,大学校长在本校学报上发文章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吗,郑教授本人是留学德国的博士,又担任执行院长一职,笼罩在他头上的光环可谓绚丽夺目,即使是国家级的核心期刊的编辑收到他的论文也会战战兢兢,何况是一些垃圾刊物,就算郑教授本人水平不怎么样,别人也不得不给“洋博士”个面子。

郑教授写论文的方式也确实令人叫绝,他的所谓“研究”,一个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也可以做到,他为什么不给每一种化学元素写出分子式呢?这样每一种元素就可以写一篇论文,更可以如法炮制出更多垃圾论文,这确实是一本万利批量“生产”垃圾论文的好办法,郑教授的实验室就是生产垃圾论文的流水线,郑教授就是生产垃圾论文的专业户。一个大学教授去做一个中学教师都能做的事,反而引以为荣,这就是他的可耻之处。

而促使郑教授去做这些蝇营狗苟之事的动力就是每篇论文7000元,正是这7000元让郑教授丧失了做人起码的良知,为这7000元他就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在这一点上,郑教授比妓女更可耻。我真不理解宁波大学这种荒唐可笑的做法,他们以为凭郑教授的几篇垃圾论文,就可以提升宁波大学的品位,把宁波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没想到“偷鸡不成倒蚀了把米”,不仅损失了资金,而且把学校的名声搞得奇臭。在〈sci系统〉中,一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就表明这篇文章的“影响因子”越高,而郑教授为了提高自己文章的“影响因子”,竟然采用“自引”,他的论文平均被引用的情况是每篇6次,而自引就高达4次,这中“自引”和自慰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是使自己的变态心理得到满足,后者是使自己的变态性欲得到满足。

同时,在网上却有很多人为郑教授鸣不平,理由是郑教授的行为还远远没有“某些人”恶劣,这真是“五十笑百”,确实,比起某些人来,郑教授要“老实”多了,有的人干脆就把别人的文章“移花接木”变成自己的文章,比如郭敬明,在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的大背景下,有的人提出“次道德”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据说有一位职业女性的皮包被扒,扒手只拿走了包内的现金,其他物品丝毫未损,还留了张字条给她:你的身份证,工资卡等物对我豪无用处,而对你却很重要,所以我原封不动地把它还给你。有一少女深夜回家被两流氓拦劫,该女受惊落水,两流氓竟把她救起再行强j*,“次道德”的魅力竟使一些人心向往之,说它可以和绿林好汉劫富济贫的行位相媲美,那我们为什么不制定〈扒手职业道德条例〉和〈流氓行为准则〉呢?依此类推,郑教授的行为也完全符合〈科学论文炮制法〉。

相比之下,上海交大教师晏才宏却令我们敬佩,他深受学生欢迎,兢兢业业地工作,最终在讲台上以身殉职,因为缺少论文,至死也仅仅是讲师职称。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纷纷合并升级,而能否通过教育部的考评,关键就是看这所大学的教授,副教授人数的多少,而要评上教授,副教授就必须发表一顶数量的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高校就“打肿脸来充胖子”,把一些水平只相当与中学教师的教职工往上“死撑”,实行末位淘汰,不进则退,到什么时候评不上教授就“下课”,在这样的强大压力下,有的高校教师不惜铤而走险,东拼西凑炮制出大量垃圾论文滥竽充数,于是就涌现了大量垃圾教授,郑岳青只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而已,但远远不是最“厉害”的。就我而言,听有些教授的课确实寡然无味,乏善可陈,而有的老师上课激情勃发,兴味盎然,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而他连个讲师都不是,唯一的原因就是发表的论文没那些“教授”多。

不可否认,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是一个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标志,但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如果只单纯地追求数量,不讲质量,发表再多也是一堆“垃圾”,越多就对学术环境的污染越大,而且我始终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在于教好学生,即使是高校教师,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是大众化,普及性的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你如果在课堂上摆出一副死板的面孔,探讨一些高深的学问,学生是不吃你这一套的,就是现在的研究生,又有几个是在搞“研究”的?所以,不关注学生的思想,而去专门搞精深研究是得不偿失的,如果真的有水平,为什么不辞去教职去搞专职研究呢?那些用论文来标榜自己有多厉害的教授多半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我们要静下心来,去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为什么郑岳青这种人会越来越多?到底我们的体制出了什么问题?学术的腐败将导致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崩溃,再不加以遏止,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期盼着教育界能少一个郑岳青,多一个晏才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罗翼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洗却铅华点评:

归根结底,还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采取了一些非正常的高压手段,才导致种种不良现象的滋生,这个话题太沉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