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外出办事,没有想到居然会从圆明园门前经过。就在我经过圆明园门前的一瞬间,禁不住停下了脚步抬起头来向里面望去。我看到正有很多的人跨过那道高高的门槛,出出进进,来来往往。
我站在门前,默默地看着这些人。但见满头乌发者有之,两鬓斑白者亦有之;拖男者有之,挈女者亦有之;成群结队者有之,形只影单者亦有之。我实在不知道每一位从里面走出来的人感受如何,也不知道他们会有怎样的想法。我所能见到的,他们的脸上依旧笑容满面,他们的步履依旧轻盈。看不出丝毫的悲哀,也看不出丁点的沉重。
面对这一切,蓦地,我的心中于这一刻禁不住生出无限的悲哀。为这圆明园,也为这片土地,更为我们这个民族。
实在不胜这无限的悲哀,我逃也似的赶忙迈开脚步匆匆离去。
直到今天,我仅仅去过一次圆明园。记得十多年前正读高中的我第一次到北京来,最想去的地方有三处:长城、天安门广场和圆明园。我之所以选择这三个地方,一则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特别是冲着“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谚而去,想做一回好汉;再则,天安门广场是首都的心脏,到北京不去那里看看,枉行一场。而到圆明园,就是为了一睹列强帝国为我们中华民族制造的历史创伤,凭吊一下历史。可当时仅是去了长城和天安门广场,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有机会去圆明园。于是,总感觉是一份遗憾,便在心底有了一份未了的心愿留在了北京。后来到郑州求学,北京成为了我的必经之地,总算在一个暑假里了却了这一份久违的心愿。
但是,从那以后,我虽多次途经北京却再也没有去过圆明园,也没有再想过要去圆明园。即使眼下在北京混饭吃,如此的方便,也还是没有要去的想法。倘若不是今天偶然经过,恐怕不知道要在什么时候才会再到那里去。
对于圆明园,自从去了那一次之后,这么多年来,我的心中一直久久的久久的不能平静。一直到现在,心中依然有着一份无以忘却的痛,而且是痛彻心扉的那一种痛。
也就是从那一次以后,我总是不敢去想圆明园,我也实在不敢去想圆明园。一想起圆明园来,一想起在圆明园里所见到的一切,我的心就止不住地痛,仿佛是被人给狠狠地揪住了,正在拼着命地往下撕扯着。偶尔的,即使有人同我谈起圆明园来,我也总是小心地与他谈论这个话题,而且不敢谈得过于深刻。我怕我的心灵无法承受得了这份痛楚。
但是那个下午,我的心中还是久久的未能平静下来,还是想起了那次去圆明园的情景。
记得当时,我抬起脚来,刚一踏进那道高高的门槛,就分明地感觉到心开始跳得厉害。
走在里面,我小心翼翼地迈着每一个步子。我知道,这片土地曾经遭受过无比深重的灾难,被列强悲惨的蹂躏过,浸满了屈辱的泪水,也浸满了无限的伤悲。我怕踩到它的痛处,我怕惊醒它。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见证了当年惨绝人寰的杀戮与焚烧,还有那一块块残缺的石块、废墟是这圆明园永远都无法复平的伤痕,在向我默默地诉说着当年的凄惨景象。
在里面,一边走着,一边看着那些随处可以见到的残石断砾,我只觉得心中的悲愤犹如狂涛巨浪一般卷过了心海,狠狠的撞击着胸口,仿佛是在愤怒的呐喊。每走到一处废墟前,哪怕是一块小小的残缺的瓦砾,我都会停下脚步,默默的注视着,长时间的无语。虽然这场悲剧、这场劫难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似乎有几分遥远了。但面对眼前情景,儿时曾经看过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场景突现眼前,总感觉这一切就发生在昨日,似乎刚刚结束,可以历历在目,令人触目惊心。
一路走去,我看到许多的人一群一群的围坐在一起,在残石断砾边上——有的干脆就直接坐在了残石断砾上面打起了扑克牌。看那些人兴奋不已欣喜若狂的样子,好像是在庆祝一场久违的来之不易的胜利。一个个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激动,仿佛自己已经成为了大赢家,一时间天下第一唯我独尊。于是欢呼雀跃、高声喊叫,于是极度喧嚣、肆意呐喊,欲响彻云霄,欲传向四方。似乎只有这样才是最过瘾、最激情。如果用时下特流行的一个词来形容,恐怕就是最酷。
也有人在一些残迹、废墟前不停地拍照留念。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为了铭记一段历史,还是为了记住这些残迹、废墟所代表的历史悲剧,抑或仅仅以此作为一份资本,向他人炫耀自己的的确确到过圆明园?我真的实在无法判断,也不愿判断了。如若属于前二者,还足以让我欣慰。倘是后者,岂不令我伤悲不已。
我还看到许多的人在微波荡漾的湖里划着小舟。特别是那一对对含情脉脉紧紧依偎的情侣,泛舟湖心,看上去浪漫得很,悠然得很,也温馨得很,倒也颇有几分情趣。只是不知,当他们拥有了这一份浪漫与温馨的时候,于不经意之间举目远眺,看到那高高低低倾倾斜斜的残迹和废墟时,心中是否也会如这湖水一样泛起无限愁绪?
待我转到万花阵与大水法残迹附近,在那里看到了一个长长的教育宣传栏,上面都是那些给我们带来耻辱与灾难的不平等条约。我想,意在警示后人唤醒民众吧。尽管我已经在历史课本上学过了,但我还是一个条约接着一个条约认认真真地看完了。尔后,我就站在那里看着从面前走过的每一个人。然而,非常遗憾,我在那里驻足了大半天,从我身边走过了许多的人,但却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只是有那么几个人转过脸看了一眼。
面对着这一张张漠然的脸孔,我分明地感觉到,不仅心情比刚踏进园子时更加沉重了,而且脚步也变得更加沉重起来。
我忽然想起鲁迅先生在他的《藤野先生》中所记述的那个故事:在一次课堂上,放映日本战胜俄国的一个时事片子。里面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后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自然这是日本人的杜撰。但那些面对惨遭劫难的圆明园居然无动于衷的人们,同日本影片里的国人比起来又有什么区别呢?只不过,一个是面对自己的同胞被杀戮,一个所面对的是曾经被劫掠的土地。
我不知道圆明园里那么多的人究竟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走进来的。凭吊?没有见到一个。伤史?我也无从知道。悠闲?肯定大有人在。嬉戏?倒是见到了不少。
我不敢再猜测了,也不敢再看下去了。我怕再见到那残缺的断石,怕看到那麻木的表情,我也怕抑制不住自己的悲愤,我还怕自己的心灵承受不住这份无法面对的痛楚。
因此,我在里面只是转了半天的时间,便匆匆离开了圆明园。
今日的偶然经过,再一次让我的心灵开始泣血。
想一想,圆明园可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啊,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据历史记载,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可是在1860年和1900年,圆明园先后两次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劫掠并付之一炬。
就这样,一座美丽的花园便在列强帝国铁蹄的蹂躏下于一夜之间便变成了一片废墟,变成了一块永远都令后人深深痛心的历史伤痕。
为什么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为什么会有如此痛心的不幸?
我想,许多人都可以讲得出来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落后。或者说,当时的我们不够强大。
虽然所有的一切都已成为了历史,但只要一想起这段历史,却是多么的令人不堪回首,却是多么的令人肝胆俱裂。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这是一个国度的悲哀!
所以,圆明园,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受难地;圆明园,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耻辱柱。
因而,每一位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着的人,每一位踏着布满先人血迹道路的后来者,都要为圆明园默哀,都要为这段历史默哀。当然,还需要沉思,深深的沉思。而且,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这段被列强欺侮的屈辱历史,牢牢记住这段国难当头的沉痛历史,而且还要告诉我们的子子孙孙,并要他们一定牢牢铭记。
可是,走在这园子里的人们呢?他们在做些什么?漠然者有之,麻木者有之,不介意者有之,无所谓者有之……
是在刻意回避历史么?是早已忘却了这段历史?还是已经彻底麻木了?抑或,历史的创伤在这些人的心田早已愈合?
要知道,历史是不可以回避的,也是不容回避的。只有敢于面对历史,才可以启迪来者。历史也是不可以忘却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对民族的背叛。那麻木就更是要不得的。一旦思想麻木,泣血的悲剧可能还会重新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
落后总是要挨打的。这是我们这个民族以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为代价换来的教训,这是我们这个民族以大片的壮丽国土的失却为代价换来的教训,这是我们这个民族以美丽的圆明园的被劫掠为代价换来的教训……
作为一名中华儿女,作为一名华夏子孙,我们绝对不能漠然,我们绝对不能麻木。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最可怕的莫过于子孙的漠然与麻木。试想一下,一个国家的人民对民族的伤痕视而不见,所意味着的将是什么?就是她的未来开始在沦丧,就是她的希望开始变得渺茫。
试问一下,有哪些热血之躯愿意这样?有那些不屈灵魂愿意这样?
故此,我们不要忘却!我们不要迷茫!我们不要漠然!我们不要麻木!
我们需要振臂,让无数双手化作充满无限生机的森林,共同托起民族的未来;我们需要呐喊,让无数个声音汇成瀚海的涛声响彻茫茫宇宙,一起呼唤民族的希望。
请记住——
只有自己的民族繁荣富强起来,我们的腰杆才会硬朗,我们的未来才充满希望!
只有自己的国家发展强大起来,我们的家园才会美丽,我们的前途才无限光明!
虽然如此,已经几天过去了,但我的心还在颤栗,还在滴血。
圆明园,我为你哭泣!
我的祖国,我为你哭泣!
2006年6月15日
本文已被编辑[薄云残雪]于2006-6-16 5:45:58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原上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