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对历史的一些粗浅见识黄东添

发表于-2006年06月14日 晚上7:28评论-3条

我有一个特别严重的错误,就是过去对文言文教学的极度排斥,到头来我读不懂古文。而最想的是能够看一回文言文的资治通鉴,可惜我没有这个机会,只能借助柏杨翻释成现代汉语的文章了。我喜欢读历史,觉得作为一个中华人连本国的历史一点不了解好象对不起祖先似的。

也的确,读的历史不少,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的故事,可以明白一些没听过的道理,历史是把很多小事淘汰之后留下来的,前人的丰功和失误写的明明白白。历史的足印,明摆着了,好的就可以学习,坏的就一定要预防历史的重演。借鉴前人的生活和为人处世,可以让自己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可以把自己的目光放得更加宽广,胸有点墨说起话来也不会有老大粗的味儿。

生活环境改变着一个人对于社会的看法,在人生的早期就定下了自己的价值观,我觉得喜欢历史的人往往对社会民生之类比较关心,不偏安一隅,也不会过分的偏激,能从史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也是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我的记忆不好,真的很不好,别人读一回就能记住多少,而我常常如同做梦一样,读过了就忘的全没了。看到厚厚的二十四史又有点怕,但还是得重新看,历史不在于记忆而在于能不能了解。其实不是治史的人,不一定要将历史读的很精,粗浅的知道一个事实就好了。大脑的空间不是什么都接收的,只要觉得与生活相关的自然会留置下来。

喜欢怀疑,比如说开唐盛世,有史家说隋人口曾是唐初人口的两倍,又说唐是历史最昌盛的。想一想一场战乱,人都杀了一半了,刚从兵荒马乱中过来就能是盛世,能够恢复前朝的经济就很不错的,那又不是写小说。又听到周思源教授说,唐初粮食很多可以证明富,只觉得教授也有不妥时,粮食足不是好事呀,种粮的人因粮价太低会无法交换,生活不是更苦?就像现在农民种粮了,但没有保价之前还是一样不好呀?那么好的国家来个武则天称王,来个安史之乱,真有盛世又搞分裂的反常现象吗?

又如宦官乱世之说,那些太监做点坏事,杀几个人有什么不妥,太监有过错吗?每一个太监都是受害者,难道不是吗?受宫刑是男人的耻辱,皇上和老百姓都不把太监当人看的,既然不把他们当人看,那么他们又有什么过错呢?难道大家不知道吗?他是奴隶,是皇上的奴隶,只听从皇上的分咐。本是一国的皇上无用,大臣平庸造成了国家的不幸,却把责任退到太监身上,显得不那么厚道。一群受到酷刑的人,大家还希望他们做好什么呢?哦,大臣们拥护皇上把人家的生殖具搞掉了,等太监有了点权,杀几个捉弄他的人就不行吗?太监是忍辱负重的人,他们对社会的报复是合理的。他们没有太多作为人的生存权利,他们不能有儿女私情,甚至连男人的声音都没有,又为什么期待太监的仁慈呢?受尽折磨的一群人,我们现代的人们还不愿原谅他们。

读史,见到最可惜的是一代代都在重复前人的错误,有时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那样呢?明知有错而不改?突然又发现如果一个君王不好,一切都会完蛋。中华是大王主导一切的,我从没有看到有机制的监督。正由今天一样,治理国家的人讲求的是自律,而不想到他律。其实历史有足够的证据,如果一个领导自控不住自己了,就会出事,不能自律的领导一般不听人劝说,那就造成国家的悲剧。不明白一代代下去都不能拥有他律,也就是允许他人来监督自己。无所监督了,这种等级官制,使得贪官之类就层出不穷。我觉得当代的史家像猪一样没有用,史不能为今之所用,那要史家做什么?当代政治依然守着封建时期的自律而反对他律,让人觉得是一些不愿面对历史的人,操控言论,也是中国贪官过量的原因。

别人对乾隆的下江南给予很高的评价,而我且觉得那是一种劳民伤财的恐怖行为,和当然杨广有异曲同工之处。大官爷一次下乡都要地方官多少麻烦了,清朝的皇帝都贪豪华的,他是想用豪华来表达他的治民有功。其实由于对言论的封锁,民是有怨不敢说,他走过的地方,地方官为了张显,比了富之后就得把用去地方财政的钱补回去,那这些钱又还得从百姓中手中弄来。

总结历史会发现只要有内乱,国内治理无能,内斗起来了,外敌就会乘虚而入,侵吞我大中华。而我们的中华人不是一起来抵抗侵略,而是帮助侵略者消灭同族,国家就会走向衰落,甚至亡国。比如南宋末年蒙古人入侵,比如明末的清兵入侵,比如清末的外国入侵,他们的胜利都来自于中华人的自相残杀。其实也是中华人,从来就只有一个主人,没有一个朝代会为有两个皇帝而开心的。因而问自己,为什么中华人在面对外敌入侵时不选择先共同的铲除外患呢?是不是一种自骄在里头呢?认为外族是少数民族,他们除了夺去点东西,就不可能入主中华人地区?说真的外侵对中华统治比较有效的就是清朝,吴三桂当时是想不到清人能统治中华才联合除去李自成的吧?

当然读史会有很多的问题跑出来,这就逼着自己得多找一点资料,看看。只要有了兴趣,只要认为是有用的,就得多了解,可惜我只是粗浅的一点认识。有先生说对史正确的态度是怀疑,如果全信了史反而没有多大的用,怀疑是证明着思考,没有怀疑全凭接收作用会式微。

浅读的我常常会被写史的人牵着走,自己觉得有理就会把别人的理占为己有。这“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用到现实中去,史为今用是读史的一大好处,有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觉不到用过理解了的历史,它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跑来的。

史能明理,往往各人抱着不同的目的看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各人有对历史认识的不同看法。我想只要经过思考的看法都是值得重视的,对与错没有太多的相关,因为我们的人生有很多是在对与错之间的,要的是我们是否从史中有所收成。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黄东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洗却铅华点评:

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周而复始的重演!

文章评论共[3]个
朱伏龙-评论

史能明理,往往各人抱着不同的目的看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各人有对历史认识的不同看法。我想只要经过思考的看法都是值得重视的,对与错没有太多的相关,因为我们的人生有很多是在对与错之间的,要的是我们是否从史中有所收成。
at:2006年06月14日 晚上11:12

银剑书生-评论

历史,乱云过耳,是非功过尽在评说中。at:2006年06月15日 上午10:57

xzm-评论

‘官’读历史在于看官僚的风光、‘民’读历史在于看历史的沧桑。100多年来中国的民主运动也就是从家天下走到了党天下,什么时候是民天下?
  【黄东添 回复】:其实本文有很多的荒谬之论,谢谢你,比如说开元盛世我都错了谢你 [2006-6-16 11:21:03]at:2006年06月16日 上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