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张爱玲的《心经》,感觉很荒唐,亲生的女儿竟然会成为亲生母亲的情敌,对自己的父亲充满了初恋情结,以至于让母亲长期生活在一种无处言说又无处可逃的痛苦中。
但是小说终归是小说,因为带着一种休闲的心情去读的,自然就一笑而过了。然而让我难以置信的是,小说里发生的故事,居然会跑到现实生活中来,其情节甚至要比小说更曲折,人物的所作所为要更加荒唐。
一位女孩,因为父母亲工作在不同的城市,而不得不自幼与母亲一道和父亲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父女间因为很少相处在一起,加上做父亲的思想陈旧,女孩从小很少得到父爱,并一直被父亲当成陌生人排斥着。
在女孩长到十二岁的时候,她的父亲终于通过多方努力,将工作进行了调动,回到了她和她母亲的身边。父亲的到来,并没有让女孩得到应有的父爱,相反,在父亲的眼里,女孩是这个家中多余的人。他每天用冷漠而仇视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女儿,常常很久都不愿意和女儿说话,或者偶尔说话的时候,也是大声地呵斥着他的女儿。
然而就在女孩对她和父亲的关系充满着绝望的时候,她和父亲的关系在她十六岁那年有了彻底的改变。
那年夏天,她身穿宽松的睡衣在自己的房间里复习功课,身后传来了父亲的赞叹声:“我的女儿原来也很漂亮!”听了父亲的话,她惊讶地抬起头,发现父亲正兴致勃勃地盯着她,她顺着父亲的目光看去,才发现因为睡衣的宽松,她胸前的一片春光在父亲的眼底暴露无遗。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这以后,父亲总是用很亲昵地目光看着她,并喜欢抚摩着她的肌肤。甚至要求她洗澡的时候不能关门,甚至在她大学毕业后,仍然纠缠着不允许任何异性接近她,一旦发现她恋爱,就和她大吵大闹,直至把对方赶走。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身为父亲,却强迫自己的女儿让他检查[ch*]女膜!在我心里,这样的故事不亚于天方夜潭!
“真的会有这样荒唐的事吗?这算不算是报纸的另一种炒作方式?”我抖了抖手中的报纸问我的一个同事。
“是真的,我的一个同学就因为她父亲的纠缠,让她一直不能跟异性正常地恋爱、结婚。”从同事的口中得到证实后,我的内心充满了凄凉。
无言地靠在背椅上,我不禁想起了《心经》里那个叫许小寒的二十岁的小姑娘;想起了她用一种崇拜的爱恋的目光看她父亲的样子;想起了她因为父亲的移情别恋而惊恐得坐立不安的那种痛不欲生的场景。
想起这些,我心里不禁要问:现在的人到底是怎么了?难道人类已经走入到了一个怪圈里了吗?这个怪圈让我们迷失了人性,忘却了道德,连骨肉亲情也识不得了,眼里就只剩下那些男欢女爱了吗?如果人类真的走到这样的境地,那就会连禽兽不如了!
在当今这样一个用金钱来论情感的社会里,唯一不受金钱污染的是亲情。父母者乃生我养我之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与我们血肉相连的人。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生命和身体,我们爱他们,是儿女对父母的爱,是一种亲情的本能。而父母对子女的爱,更是因为子女是自己爱的延续,是从自己身体里分离出来的一个新的生命,这样的爱完全是出于亲情,不受外界任何的浸染,自然而理智。
然而,任何情感一旦偏离了它的轨道,脱离了道德的范畴,它就是一种变态的行为。不论是《心经》还是报纸上报道的故事,可以肯定,所有的父女之恋都是一种违背道德的变态恋情,而导致这种恋女情结或恋父情结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他们长期生活的孤独和内心的孤僻所致的,是一种不正常心态下的畸形恋情。
人,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态,才有清醒的头脑和理智,只有心境豁达、开阔的人,才拥有健康的道德观。恋女情结实质上是一个人的情感走入到了死胡同的一种是病态心理的具体表现。而诱发这种病态心理的原因,应该归根于人的生存环境或者成长过程。 故事里的父亲因为长期与妻女分居,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生活状态,而内心的孤寂,使他对情感有着比常人更为热烈的渴望。而长期分居的结果恰恰导致的又是性生活方面的压抑,内心的孤独,情感的压抑,让他无法找到一个释放排遣的场所,这种长期的精神自残,促使他的精神崩溃,所以当这种病态的情感出现在他的心头并如洪水般朝他涌来时,他完全丧失了任何的抗争能力,原本很脆弱的道德观念也被瞬息冲毁,于是便发生了一系列疯狂的不近常理的举动,在伤害女儿的同时也在伤害自己。
当然,是否真如我分析的这样,也许只是我个人片面的理解,不过在这个几近疯狂的年代,倒是越来越多的怪事让我们捉摸不透了。当同性恋、婚外恋层出不穷的时候,道德本来就已经被强j*得遍体鳞伤了,现在又加上个“恋女情结”,让原本已经很脆弱了的道德更加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无法想象,人类如果一旦真的失去了道德的约束,我们的行为将会沦丧到怎样的地步,如果现在还不及时地反审自己的话,说不定有一天那些一直被我们称做畜生的动物们也会问我们:“你们连畜生都不如,还配主宰世界吗!”
-全文完-
▷ 进入一声叹息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