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看《走向共和》有感(一):李鸿章的不平谷穗

发表于-2006年06月10日 晚上10:23评论-1条

看《走向共和》有感

碾碾转转,终于花4*6=24块钱买来了盗版dvd装着的《走向共和》,然后的一个星期,或坐或卧的看完了这部恢弘的电视剧,实在让我感受良多。

李鸿章的不平

正如余秋雨先生说过:“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

我对李鸿章的看法也便如此,只知道他卖官鬻爵、只知道他的北洋水师在甲午一战中全军覆没,只知道他签订了《马关条约》、1900年的《辛丑条约》,以为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与李鸿章有莫大的关系。“历史和小姑娘一样都爱打扮”,我们看到的历史只是历史书的二维的平面图而已,而我却对此深信不疑。直到后来对见识渐渐的多了,才“对这种情绪慢慢的产生警惕。”。

是的,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量级的复杂人物。他不是一般的重臣,而是一个超级重臣。有20余年的时间里,他以文华殿大学士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集军事、外交于一身,几乎左右了政局。很多人认为“他代表清政府签订过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应承担重大责任,是一个误国者。”我却从心里为李鸿章深抱不平。

一方面,正如第一流的洋务人才李鸿章的知己郭嵩焘曾说过:李鸿章办洋务“能见其大”。所谓“能见其大”,是指李鸿章能够识时局,知变计,敢于向“祖宗成法”挑战。郭嵩焘在英法给李鸿章写的信,尊称李为“傅相”或“伯相”。在郭嵩焘的眼中,居古相国之位的李鸿章,是中国第一流的洋务人才。”据统计,洋务派先后创办了47个民用企业。到1894年甲午战争前,能够正常生产的30个企业合计资本约为3900万银元。而其中李鸿章创办和控制的几个较大企业的资本,约占洋务派民用企业资本总数的44%以上。对于筹建海防一事,李鸿章极为热心。他毫不掩饰地袒露道:“西人专恃其炮轮之精利,横行中土”,“而我所以失事者,由于散漫海防”,建立了当时最大的一支海军——北洋舰队。单此两点来说李鸿章就是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从当时历史条件来看,中国社会已是无药可救,单凭一个人或是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是不可能挽救中国的。李鸿章是一个实干家,他也只能给这个待了几千年的破房子修修补补。“外面拾掇光鲜了,却已顾不得里面了”,他明知卖官鬻爵会遭世人唾骂,却也不得不为当时中国紧缺的经济找上一些银子;他明知道签定《马关条约》会被后人骂为卖国贼,却不得不去日本签下这城下之约,虽为城下,却仍要力求少出一分;当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他又不得不带病入京,面对联军的漫天要价回之以痛责,试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皇上、皇太后都被迫流浪,做为一个臣子又能怎么样呢?明知不可为,却为之。把所有的责难与唾骂都自己一个人来承担……这种济世的情怀与胸襟倒让我想起了被当时的人们骂为“汉奸”,争而食其肉的袁崇焕来了。如果说袁崇焕和李鸿章有错,那他就错在他们妄想以一人之力救一国之难,就错在他们在存在与作为,延缓一个王朝的覆灭。如果这也是一个误国的话,那岳飞甚至诸葛亮不也一样的成了“阻碍历史发展”的历史罪人吗?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剩下了中国?(埃及已经不能算是当年那个古国的传承者了)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很多人都认为原因是两个字“中和”。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最核心的部分。但是,文化的作用只是影响国民的意识这种抽象的东西,而进而形成的“忠君”“皇权”的意识则整整影响了中国几千万年。也许有些人还会说:中国社会现在仍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如国民的意识和素质封建低下),是源于中国过长的封建社会。是的。可是如果你以今人的眼光去看当时的历史,那便又会陷入一种唯心主义的泥潭。其实,如果中国没有那么多的诸如忠君”“皇权”的封建意识,恐怕中国也成了逝去的罗马帝国了吧!

所以我说:李鸿章的“误国”,是误在了他延缓的清王朝的覆灭,而慈禧与袁世凯的“不世之攻”,则在于前者从根本上、后者则直接结束了清王朝乃至整个封建制度的生命!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谷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帘外落花点评:

历史有历史的责任。

文章评论共[1]个
落叶与雨-评论

拜读了~
  【谷穗 回复】:谢谢:) [2006-6-11 21:03:15]at:2006年06月11日 凌晨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