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怀念草原之四飘然一剑

发表于-2003年07月17日 晚上9:44评论-1条

怀念草原之四:

走进蒙古包,初识草原人

“那达木”盛会后,我们摄制组一行驱车直奔草原牧场。在一片绿草覆盖的山谷里,见到成群的马儿在吃草嬉戏。我们在山坡上支摄像机时,正在放牧的一对青年男女凑了过来。小伙子姓崔,聊上几句得知是我们天津知青的后代,跟我们很有点半拉子老乡的亲热劲儿。

我告诉他,很想拍组马群奔跑的场面时,小伙子直挠头:“老哥,这马儿正吃草,要它们跑得费点劲轰!”最后,我们费了很多周折,小伙子开他的摩托和我们的越野车一道轰马群,我抓好角度抢拍下一组万马奔腾的镜头。

看着小伙儿累得一头汗水,我们真感动,剧务拿出百元钞付他酬劳,小伙儿急赤白脸说什么也不要,“俺养的马上了电视,俺不也光荣吗,要啥钱呢。”在我们的邀请下,小伙子的媳妇,一个黑里透红的蒙族姑娘为我们在马背上唱了一首当地的牧歌,歌名叫“草原雄鹰。”姑娘面对镜头开始还有些紧张扭捏,渐渐地随着那高亢嘹亮的歌声,姑娘自然大方地表演起来。我从监视器里看到,这是一组富有诗情画意的绝佳镜头:在蓝天白云衬托下,骑着棕红马的蒙族姑娘在引吭高歌。听小伙子翻译,歌词大意是“你是那翱翔蓝天的雄鹰,风暴打不折你的翅膀,……当你远飞天涯,别忘了草原,你的家乡。”姑娘唱到尽兴时,很自然地扬起挂着马鞭的手,那种姿态优美和谐地溶入草原的大背景中,胜过多少舞台上忸怩作态的歌星表演。我们情不自禁地为姑娘的歌声鼓起掌来。

一通拍摄采景后,小伙子热情地邀我们去他的蒙古包坐坐。我们低头钻进蒙古包中,见到了小伙子的母亲。一位灰白头发的蒙族老妈妈(当地叫额吉)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我们不得不实实在在往下坐,因为没有椅子,凳子可坐,周围都是毡毯和棉被铺成的地铺,像我这样大腹便便的主儿盘腿坐实在困难,只好向后,半躺半卧的靠那儿了。

第一次走进牧民的野外蒙古包,才发现里面远不如我们想像的那么漂亮整洁,和我们在旅游景点特别建造的蒙古包装潢也大相径庭。可以说,这个野外牧民的蒙古包里够上脏乱差了。靠门边摆着水桶和简单的小碗柜,在铺里面有一只木箱,兼作书桌和妆台。地中央支着一个小铁炉子,烟筒伸向蒙古包顶外面。我们在外面看见的蒙古包的屡屡炊烟就是这里冒出的。几条绳子上搭放着杂乱的衣物。家里唯一的电器,是放在木箱正中的那台老式半导体收音机。

我们坐了一会儿才渐渐适应蒙古包内光线昏暗的环境,我发现木箱中央,端正地摆着一个小镜框,里面是老额吉年轻时和一位穿军装的汉族小伙子的合影照,背景是一座蒙古包。从发黄的黑白相片看,这也许是六、七十年代的作品。老额吉为我们摆上蒙族人待客用的奶茶、奶皮、奶豆腐等食物。看我在打量老照片,她就用很蹩脚的汉话谈谈地说:“那是儿子的爹,一个当年插队的城里小伙子,现在人家回城享福去了。”老额吉说这话时,语气平淡,没一丝哀怨,象是在说别人的事儿。旁边的儿媳小声告诉我们:“从她进门后,就没见过公爹模样,老俩口也不知啥时儿离的婚”。我这才明白为啥这位放牧的小伙儿姓崔。他那远在城里的老爸,现在也许已是功成名就的学者,也许是个刚刚下岗的职工,亦或是腰缠万贯的老板,可他是否知道在这天野茫茫的蒙古包里,他当年的青春微笑却永远留在一颗破碎的蒙族额吉的心里了。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飘然一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心缘推荐:
文章评论共[1]个
飘然一剑-评论

主编“轻轻走来”:我在这里的文章,保证是自己的东西。原文章的一节,怎么在这里一次
不能全上呢?只好改成两节了。at:2003年07月18日 上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