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自费旅行了新疆、内蒙和甘肃的很多地方,中国西部的荒凉景象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
塔里木盆地的莽莽黄沙;嘉裕关至吐鲁番的千里戈壁;巴丹吉林的满天沙尘;黄土裸露的贺兰山脉,在我的脑海勾画出一幅极度伤心无奈的风景画。就连一向号称“塞上江南”的河西走廊,流沙和乱石也以前所未有的势头侵袭正在日益缩小的耕地和草场……
历史上的西部曾经是另外一幅景观。
中华民族最光辉自豪的盛唐时期:中国最繁华的都市不在东部的鱼米之乡,而是河西走廊上的肃州、甘州、凉州、沙州等四个商业城市。这四个城市就是今天的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那时的河西走廊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观,肥美的草场和膏腴的耕地在祁连山麓制造了物产丰富的千里沃野,成为富甲天下的农牧生产基地。因为河西走廊地肥水美,出产的粮食能够供养几十万军队,在大分裂时代的草莽英雄能够凭借这方热土长期割据一方,与地大物博的中原帝国抗衡。汉武帝以前,河西走廊曾是匈奴最好的牧场,供养了匈奴绝大部分人口,使匈奴成为逼迫强大的中国长期进贡妇女和财物的超级强国。霍去病收复河西疆土后,匈奴失去了最肥沃的土地,从心灵深入发出绝望的哀嚎:
“夺我祁连山,使我牲畜不蕃息;占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自此不可救药地衰落下去。
可见当时的河西走廊肥沃到何种程度!
遗憾的是:今天的河西走廊再也看不到旧日的富丽景象了。
一直到距今一千年的北宋王朝,今日荒凉破碎的贺兰山曾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天然牧场。西夏帝国正是凭借山坡的草场和山下的良田供养的军队挑战土地人口比它大几十倍的宋帝国,居然一再取得胜利,立国近两百年之久。
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沙漠的塔里木盆地,在两千年前的西汉帝国时期,绝大部分土地都是绿色的沃野,出产的粮食和牲畜供养了三十六个国家!东部的罗布泊则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现在中国最荒凉的领地白龙堆沙漠,盛产美女的楼兰古国曾在那里创造了梦想般的文明……
以上事实说明:西部的荒凉并非自古就有;同样也不应该永远地延续下去。
中国是一个疆土辽阔的国家,面积达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但有效土地只占三分之一多一点。
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六盘山——祁连山——横断山划一条地理分界线,分界线以东的东部季风区为适合农耕的有效土地;以西为不适合农耕的无效土地或部分有效土地。
东部季风区的土地面积只有近四百平方公里,比印度的国土面积大不了多少。
东部季风区供养了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
如果单从国土面积来看,印度和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国大三倍!但如果按有效土地来推算:中国东部季风区的人口密度则和世界上人口密谋最高的两国日本和印度不相上下。
所以中国人口问题一点也不轻松;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世界上最突出的。
但如果中国把面积辽阔的西部疆土改造成有效土地或半有效土地,中国在自然条件方面就会远远超过印度和日本!
西部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牧场和粮仓,因此把西部改造成适合农牧业的“塞外江南”并非痴人说梦。
当东部沿海实现经济腾飞时,中南海务实派领导人终于把目光转向幅员辽阔的西部,“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两年前出台,在中国人眼前展开出一幅更为辽阔的远景。
“西部大开发”的前提和核心问题就是“绿化问题”!
没有“绿化”的西部再怎么开发也是“白搭”,最终的结局是拿人民币打水漂。
在西部旅行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日复一日地目睹寸草不生的莽莽戈壁和千里黄沙,我的心情异常地沉重,一直在苦苦地思索绿化西部的方案。当我一人牵着骆驼穿越罗布泊和塔克拉马干时,辽阔的西部终于在我的脑海幻化成一望无际的绿荫,一个绿化西部的方案在潜意识里涌现出来。
这是一个用心血凝成的方案;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下面我来分层阐述这个方案:
一、 制度创新
西部绿化能否取得成功,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
现今的西部绿化工程基本是由政府包办,政府包揽绿化工程的作法存在下列几方面的局限性:
1、 西部绿化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政府有限的物力和财力无法包揽如此浩大的工程。
2、 西部绿化是一个长期工程,政府的政策如果缺乏连续性,绿化就会半途而废,先前努力的成果也会付诸东流。中国现阶段仍实行“人治政治”;权力人物的想当然和“政务官换届”使政策的连续性成为不确定因素。
3、 政府工程被一再地证明容易出现“高投入低效能”、“工程回扣”、“虎头蛇尾”、“资源浪费”、“形象工程”和“责任不明”等无法克服的弊端,不适合需要长期负责的工程。
4、 如果把全国纳税人的钱大量且长期无偿地用于“西部绿化”,对内地的公民来说是不公正的。内地的中国人占国民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一个对绝大多数国民不公正的政策是不能长久的。
…………
所以政府包办西部绿化的作法是不科学和不切实际的。
象西部绿化这样长期浩大的工程,需要全民的参与,应该用政策调动起全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政府在绿化蓝图里应该只承当主体工程,其他的工程最好交给对西部绿化有兴趣且肯出钱出力的中国公民。
如何让更多的公民对西部绿化有兴趣?就是要让投资者从西部绿化中看到现实或长期的利益。
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如果让更多的中国人把西部绿化当成自己的事来作,西部绿化就步入了快车道。
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相互冲突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没有多大污染的私人工厂在为工厂主创造利润的同时,也为国家创造了税收,为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如何在政府不投资或少投资的情况下让有志于西部绿化的人看到自身的利益呢?就是制定出一套最大限度兼顾公私利益的政策。
如果让投资者世代拥有他绿化的那块荒地的产权?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投资者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政府也不用因此花纳税人一分钱。
一块目前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戈壁、沙漠和荒山,投资者如果不用事先缴纳任何费用,只要他把那块荒地绿化并把绿化成果长期保持下去,这块荒地就会永远成为他的私人产业。有眼光且有远见的投资者就会自己出资把戈壁和沙漠的一部分变成“绿洲”,并在以后的岁月里尽心竭力不让绿洲再变成荒漠。这样政府不用花纳税人一分钱,就会在荒漠上多出一片绿洲。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在荒漠上营建自己的“绿洲”时,辽阔的西部就会成为一片绿色的世界。
…………
二、转换观念
凭什么要把国有土地变成私人土地呢?
西部大面积的戈壁、沙漠和荒山,在被证明没有值得开采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国防价值的情况下,可以说对国家不但没一点用处,还会起相当大的副作用,小则恶化环境,提高地表气温,大则侵袭沙漠边缘的良田草场,甚至于制造威胁首都的沙尘暴……当这块荒漠变成绿洲后,尽管投资者会长期收获这块荒地上的利益;但国家也会因此受益:既美化了环境卫生,又减少了沙漠扩大化的威胁,当大面积的荒漠被投资者绿化后,地表的温度还会降低,成云致雨的概率也随之增大,西部的气候条件就会大为改善……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于公于私都有利,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投资者世代拥有那块荒地的产权,他会不会在自己的绿洲上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呢?
不会!因为投资者只拥有经济上的产权,只拥有“绿洲”经济上的收益,既不能把“绿洲”出卖给外国(可以卖给遵守中国法律的外国人),也不能在自己的领地上从事任何违法勾当;并且绿化以外的收益还要照章纳税。那块绿洲本质上仍是中国领土,只不过投资者享有经济上的投资权和收益权而已。
投资者如果有经营头脑和长远观念,说不准若干年后会在自己的绿洲上获取巨大的经济收益。这样岂不太便宜了他?
投资者是中国人的一分子,他拥有的财富也是国家财富;再说在绿洲上收获的财富是靠勤劳和智慧得来的,是合法收益,与贪污受贿和钻体制漏洞谋取横财有本质的区别。只要他能保住自己领地上绿化的成果?他就可以永远地收获绿洲上的经济收益。
当投资者圈定一块荒地后,如果他不在上面栽树植草,而是在上面种地建房或任其荒废,或不能保证树草成活并变成永久的绿洲,政府该采取何种措施予以防止呢?
当投资者在政府手中圈定一块荒地后,他必须在两年的时间内给那块荒地种植上规定面积的树木和牧草并保证成活,否则他就得为那块荒地付出高额的土地税,荒多大面积就支付多大面积,荒多长时间就支付多长时间。中间若是遇上天灾之类的不可抗因素毁了树林和草地,投资者必须在一年之内重新种植上新的树木并保证成活,否则就会重新纳税。
荒漠上种活一颗树不容易,成活下来的树不能随意采伐,否则就无法保住绿化成果,那么投资者如何在自己的“绿洲”上谋取经济利益呢?
投资者圈定一定面积的荒地后,既可全部植树,也可留下限定比例的土地植草、种地和建房。森林、草地、土地和建房用地的比例必须科学,既要确保绿化效果;又要有利于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个人认为的最好比例为:森林面积不低于50%;草场和森林加在一起不低于70%,建筑用地不高于10%。剩下20%的土地可用于耕种或养殖等经济用途;当然也可一样用于栽树植草。这样投资者在早期投入一定的金钱后,过几年就可在草地上适度放牧,在林地里种植蘑菇药材,在规定比例的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在规定的建筑用地上建造娱乐场所和宾馆酒店,甚至可在绿洲里建立工厂,若干年后还可计划采伐成材的林木……
如果两个以上的投资者同时看上一块荒地,政府如何决断?
绿化荒地原则上不收任何费用,但如果两个以上的投资人同时看上同一块荒地,为了确保政策的公正性,政府可采取公开拍卖的方式有偿出让那块荒地。
政府出让荒地必须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一是无偿出让的土地必须是公认的目前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荒地;二是每个人经营荒地的机会均等,出现争执就采取公开拍卖出让的方式。
投资者圈定的荒地面积有大有小,政府如何维护公正和秩序?
在城镇周边容易出现争执的荒地,政府可划定面积整块出让,大投资者享受适当的优先权,因为大投资者可使绿化上规模和档次,且能降低绿化成本,有利于绿化成效的提高。对于远离城镇没有多少争执的荒地,可听任投资者根据自己的财力自由圈定绿化的荒地,前提是一年之内必须在圈定的荒地上栽植规定面积的树草并确保成活。
对有一定使用价值但有必要继续绿化的半荒废土地,政府如何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调动公民的主动性?
这部分土地可考虑公开拍卖的方式,拍卖价既要补偿当初依赖这块土地为生的公民的损失;又不能扼杀投资方的积极性。
一块荒地被投资方经营成世袭的“绿洲”后,如果遇上修路挖渠等公共工程必须占用那块土地,投资方有何权力?
投资方不能阻止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工程占用自己的“绿洲”,但有权力要求政府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补偿的价值参照当时当地的土地价格。
中国目前仍是公有制,把国有土地变成私人财产不是和现行的体制唱对台戏吗?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人情物理相差悬殊,在政策上没必要整齐划一。中国已在香港、澳门实行“特区”政策;为了西部的振兴干吗不能把西部变成新的“特区”呢?只要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文明进步,就可在体制上勇于创新。
就算有那么多优惠政策,有钱人愿意把钱往荒地上投吗?
如果我是一个有钱人,我有热情在荒地上为自己的家族建立一块世袭的绿色产业;建立一块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绿洲。当绿洲的面积扩大到一定规模时,我还想在自己的绿洲上开办工厂,甚至于营建一个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且拥有独立管理权的城市。中国相当一部分有钱人应该比我更有志向,如果政策对他们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的富余资金就会大量流向中国西部,而不是象现在一样主要流向国外。为了吸引有钱人的资金,政府还可采取更优惠的政策措施:中国富豪的巨额财富有很多来路不正,但用于西部绿化的那部分财富可考虑让其合法化。中国现阶段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防范制约特权富豪聚敛非法财富,这些富豪的财富大多转移到国外去了。有其让这笔巨额资金流向国外,还不如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这部分资金用于关系国家千秋大计的西部绿化工程。这样作固然便宜了那些不法富豪,但总比他们把资金转入国外且没受到任何惩罚要好,这叫两害相权取其轻。
三、 总体规划
西部绿化不是少数几个富户的专利,而是一项全民参与的长期工程,要照顾到上、中、下三个阶层的利益并调动起广泛的社会积极性。按投资方的经济实力和所处的地理位置,西部绿化可分三条线同时进行:
第一条线是以城镇为中心的绿化带。政府把每个现有的城镇作为一个绿化中心,绿化工程以城镇为中心向周边推进,推进的规模和速度作为衡量城市政务官的主要政绩之一。这个绿化带极容易出现土地和水资源的争执,政府应制定出一套尽可能公正科学的方案来维护公正和绿化的进度,同时协助投资方解决水源和化解纠纷。这个绿化带主要靠富人和城市中产阶级来经营。
第二条线是远离城市和居民区的大面积荒地,是好的方式是大面积出让给有财力的投资人,由投资方自主解决水源问题,政府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例如引水渠经过的荒地不得收取任何土地占用费,有效土地的使用费也应适度减免,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引水渠经过他们的土地。这个绿化带主要是富人的工程;少数志士也可在荒芜的河流两岸营造小块绿化带。
第三条线是以一家一户的居民点为中心,户主在房屋周围或自己放牧的领地上植树,把荒地变成小片的森林,并把森林作为自家的产业世代相传下去。这条线虽然绿化规模小,但因数量多且土地和水源争执小,合起来成效可观,说不准会成为西部绿化的主线。这个绿化带的主要经营者是来自社会下层的广大农牧民。
我走访了几位塔里木河流域的土地承包人,看见他们的大片土地连成一片,但土地周围没有一颗树和一块草坪。他们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休息时居然找不到一块荫凉的地方。我问他们何以不在土地四周栽上树,他们回答说土地承包期只有30年,等到栽种的树长大时,这块土地也不属他们了,有谁会傻到自家栽树别人歇荫呢?
上述例子说明西部绿化必须有长远观念,推进土地产权上的“革命”是完全必要的。
为了推进绿化工程,政府得制定相应的政策来绿化现有耕地的周边环境。每个土地所有人或承包人,必须在他经营的耕地四周栽上树,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耕地变成绿化带,否则就得给他课以惩罚性的税收或剥夺他的土地经营权。栽树和绿化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政府可通过减免承包费的方式给耕种人相应的补偿。
四、 水资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
在西部植树与内地不同,内地只要把树苗栽上去并加以适当的护理就可成活;西部种树则要长时间定期浇水,并且一浇就是几年,直到树木生长出很深的根须,能够汲取地下水为止。即使是已经长大的树,在长期不下雨的旱季也应适度浇水。
西部的水资源相当缺乏,现有的水资源在供给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之外已没有多少剩余。先前南疆的塔里木河与孔雀河注入罗布泊,在塔里木东部形成一个面积达几千公里的美丽湖泊。上世纪下半期因为在塔里木河与孔雀河沿线大量发展灌溉农业,两条河还没有流到罗布泊就已经断流,西部最大的湖泊就这样干枯了,成为中国最荒凉的无人区。
西部若是启动大规模的绿化工程,就得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使本已十分短缺的水资源问题变得更为严峻。如果不解决好水资源问题,西部绿化就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层次。
解决西部水资源问题有下列三种途径:
一是合理利用好现有的水资源;
二是开发新的水资源;
三是全民养成节约用水的自觉意识。
要合理利用水资源,首先就要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其次是在灌溉上尽可能做到科学用水,使单位面积的耕地、林地消耗的淡水尽可能少。后一点我们容易做到,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灌溉用水。库尔勒的绿化工程就曾普遍地应用这种先进技术,到时把库尔勒的“滴灌”技术大面积推广就成了。要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就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但只要制定出一套科学理性的制度,就能让绿洲经营者象爱惜自已的财产一样珍惜水资源。
西部的水资源按来源和引用方式可分为“公共水资源”和“独立水资源”。公共水资源指那些正在为公众提供饮用、灌溉用水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独立水资源则指那些目前还没有利用或需要消耗能量才能引用的水资源。远方的冰川、雪山;在荒漠上蒸发浪费掉的河水和地下水属于这种类型。
当绿洲经营者开渠把淡水从公共河流引入他经营的绿洲时,如果没有政策上的限制,他极有可能让水放任自流,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不合理应用。河水的总量是有限的,当大量的水被不合理的引走后,依赖这条河流吃饭灌溉的大众用水就会受到威胁……
所以绿洲经营者引用公共水资源时必须支付相应的水费,水价要尽可能适度合理,既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又不伤害投资方经营绿洲的积极性。我认为单位水资源的价格应介于抽水能耗价和自来水价格之间较为适宜。最低不能低于从河流抽取同等数量的水所消耗能源的价格;最高不能高于城镇自来水价格。
如果经营者用耗能抽水的方式引用公共水资源,就不必支付任何水费,因为他不可能轻易浪费掉花钱抽取的淡水,除非他是疯子。
为了保证政策的公正性和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原有的农业灌溉用水也应和绿洲经营者一样支付水费。塔里木河沿线的耕地一直采用浪费极大的“漫灌”方式,如果是有偿使有灌溉用水,耕种者就会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单位面积的耕地消耗的水资源就会大为减少,这样西部水资源的紧缺状况就会得到缓解。
经营户如果利用“独立水资源”则不用付费。
开发水资源一样有三种途径:
一是从冰川雪山上开渠引水或从水资源丰富的青藏高原东部“东水西调”;
二是进一步开发没有充分利用的河流及流入无人区任其蒸发浪费掉的河水;
三是开采地下水。
西部开发水资源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政府应当多承担这方面的工作,当然也可鼓励私人财团投资于引水工程,政府则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如免除水渠经过地段的荒地占用费;投资方享有水资源的全部收益,引来的淡水既可以用于灌溉自己的绿洲;也可卖给其他的需水户……
公民节约用水的自觉意识也许是最最重要的,如果全民都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就可节约出更多的淡水用于营造新的绿洲,西部的自然环境就会步入良性循环,就会一天天好起来。
因为植树需要长期灌溉,所以对于每个经营户来说:自流灌溉和“滴灌”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前者节约劳动;后者节约水资源。当然当地农牧民在自家的牧场和房前屋后种树则是例外。
城镇周边的绿化带基本上是引用“公共水资源”,为了防止引水渠的乱套和重复建设,政府应统一规划引水工程,以城镇为中心建造若干呈幅射状向外伸展的引水总渠……
五、 政府作什么?
当绿化工程由政府包办转为主要依靠民营时,西部地方政府的职能也必须适应这一形势,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转换,从先前的直接介入转为科学的引导规范,使绿化工程平衡有序地向前推进。
政府得为绿化工程制定一套总体规划,既要确保绿化的卓有成效,又要维持水资源的平衡,防止工程“过热”和后继乏力。
全民参与的绿化工程会使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变得错综复杂,政府要在各投资方之间担任好仲裁角色,协调各方的利益,排解纠纷,当外来势力与地方发生冲突时防患于未然。
政府有义务在全民中普及绿化知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甚至可考虑把绿化和节水两方面的知识作为西部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政府有必要出动专家在各地建立绿化示范工程;但前提是必须杜绝工程腐败和有名无实的“形象工程”。
政府还应在开发水资源中担任主体角色,深入开发昆仑山、天山和祁连山的冰雪溶水;更多地承担公共引水工程,在条件成熟时还可考虑兴建大规模的“东水西调”工程,把青藏高原东部丰富的淡水资源引向塔里木盆地。
政府还可动员专业人士研发水的循环利用技术;把城镇生活废水经过低成本处理后用于林地灌溉。
总之在绿化工程中政府要作的工作很多很多,从绿化主体位子上退下来后,政府的职能不是消弱了,而是加强了。
…………
西部绿化方案虽不是一个至臻完美的方案,但却是建立在现有国情和生产力水准基础上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个方案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执行过程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也不可能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但与现行的各种绿化方案比起来无疑体现出更多的优势。这个方案一旦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中国的西部就会发生亘古未有的变化,就会真正腾飞起来。也许要不了十年,西部的森林覆盖率会提高十倍以上;辽阔的荒漠上会遍布大大小小的绿洲。
西部绿化方案不可能没有缺陷,但任何方案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只要比现行的方案合理进步就有推广的价值。如果你不想几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永远荒芜下去;不想沙漠一天天扩大;不想有限的耕地资源日益面临沙漠的侵蚀;不想首都上空年复一年经受沙尘暴的侵袭,那就有必要把这个方案在西部试验并推广。
西部绿化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在方案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当初意想不到的难题,但为了国家民族的千秋大计,我们得努力克服这些难题,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没有理由停下绿化的脚步。
办法总比困难多!
本文已被编辑[帘外落花]于2006-6-5 12:03:45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熊飞骏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