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的新闻定位
刘书海
什么是新闻?新闻就是新消息;指刚发生的事件。有的字典解释为“报道最近发生的事件或过去不为人所知的信息”。然而,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并非全世界每天发生的大多数事件都见诸报端或通过广播报道。面对网络的普及,所以最新发生的事件都会在第一时间与读者见面。于是就引发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网络的普及会不会取代报纸和新闻周刊,当今的报纸媒体和网络媒体谁才能主导时代的命脉。当这一问题出现以后,便有人对此做过调查,调查发现众说纷纭,而最终的结果是:一个成熟有影响力的媒体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的纪录者,一个设计完美的网站,不论内容多么精彩,更新多么频繁,但它都不能成为新闻的可靠来源。而报纸不一样,新闻周刊不一样,他们所刊载的信息都是通过记者深入采访,编辑精心组织编排,不管是何人何事,他们都注重了新闻的真实性。
在中国,新闻记者是中国共[chan*]党的喉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其报道都是趋于社会主义和共[chan*]党的需要而进行的,但他们最终的需要就是真实。而网络新闻不一样,谁都不敢判断其真实性,因为那些网络资源并非某个站长亲自采写,也并非某个版主从哪一现场亲自发会的报道。从本质上,他们都是传播信息,服务大众;但从价值上,网络远远跟不上报纸的真实。
那么在新经济时代,我们的新闻到底怎样定位呢?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根据哪些新闻要素去采写报道。前些日子,我研究了美国新闻试验室执行主编德博拉·波特(deborahpotter)的相关材料,得到以下结论:
时效
这件事是不是最近刚发生?或者我们是否才得到消息?如果是这样,就具有新闻价值。当然,“最近”的涵义取决于媒体的性质。对于一份新闻周刊来说,自上星期出刊以来发生的任何事都可以说具有时效性。对于24小时的新闻报纸,最具有时效性的新闻可能是“突发新闻”也可能是当时正在发生,而且记者可从现场进行实况报道的新闻。
影响
这件事造成了影响并不一定就是新闻,还要看受到影响的人是多数还是少数?比如一个人切断了电线,那并不是重大新闻,但如果导致全城数小时停电则另当别论。
距离
某一事件发生的场所是否离媒体所在的位置较近,或者是否涉及当地人?一架飞机在美国坠落一定成为美国报纸的头条新闻,但不可能成为英国的头版新闻,除非失事飞机上有英国乘客。
争议
人们对某件事是否有不同意见?对报道相互对抗、矛盾激化或公开辩论的消息感兴趣,乃人之常情。人们也喜欢表明立场,希望看到谁的观点会占上风。对抗并不一定涉及某人的观点与另一个人不合。有关医生抗击疾病或公民抗议法律不公的报道同样也涉及对抗。
知名
报道是否涉及名人?如果涉及总理或电影明星之类的名人,不论一般活动还是不幸事件均可成为新闻。在上述乍得坠机事件中,如果其中一名乘客是著名摇滚乐歌手,这则消息就会成为全世界头条新闻。
流行
这里的人们是否在谈论这个事件?政府有关汽车安全的会议可能不太引人注目,除非在一起严重汽车事故发生后不久才安排这次会议。足球比赛发生的事件可能连续几天都是新闻,因为这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
奇特
某一事件是否有奇特之处?美国《纽约时报》执行编辑比尔·凯勒(billkener)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那才是新闻!”非同寻常和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吸引人们天生的好奇心。
一件事能否成为新闻还取决于新闻受众的构成,不仅关系到他们住在哪里,而且还关系到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关注,从而会使他们对不同种类的新闻感兴趣。比如关于明星之类的,就是年轻读者最喜欢报纸才会刊登此类型新闻;而以年龄较大、较富有的读者为对象的商务类报纸则不会刊登此类新闻。出了上述的这些要素外,新闻还要主义其重要性和趣味性。(新经济时代的新闻定位,到底以何种面目呈现与世,这都不是单一的话题,在此我只作简单的描述,以共和我一样热爱新闻的朋友探讨。)
-全文完-
▷ 进入静海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