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青年明星们,不做广告行吗?山风

发表于-2006年06月01日 早上8:04评论-2条

时下,有股风潮,大凡在某领域取得一点成就的人,都想去俗不可耐的广告商战中玩一把,以获得高额的经济收入。人们习惯把这种现象叫做“名人效应”。从社会角度看,它是一种利用与反利用、获取与反获取的关系,是名人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异变行为。但这种越来越泛滥的“名人做广告效应”颇让局外人不能适应。

笔者并非嫉妒名人,而是对这类现象有些想头,在此说出来,全是一片善心,别无它意。

一般来讲,所谓名人,应是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特别优秀的人,且这个“特别优秀”不因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其影响是稳定的、持久的,甚至于几代人都能受之感染。比如水稻之父袁隆平、球王贝利、篮球飞人乔丹等就是这样的人。倘若是这些名人、名家去为商家做广告,不仅不会招至责难,而更大的可能是通过其名气的影响将推动一个品牌的兴旺,乃至社会的发展。

但有的人就不同,他们俨然是了名人,但这等名人的名气既谈不上影响一代人,更谈不上影响几代人,其名气只是突现在某个时期罢了,犹同昙花一现。有位友人说得好:他们虽是名人,但只能算作明星,既是明星,就免不了具有“星”的特点——有时明亮,有时暗淡;有时暗淡,有时明亮。这种说法应算是很客观的了,怕就怕我们有的明星由明亮转到暗淡之后,就再也明亮不起来,“明星”变成“流星”,给对其充满希望的人们留下无尽的失望和惋惜。试想,让这类人去作广告又怎能不招来非议呢。

说到这里话也该转到正题上来了,之所以说,笔者吁请青年明星们不要去做广告,也正如上述所言。就现在的情形,青年明星们当中,即或就有那么几个表现突出的“星”,但你们还并非是过得旧的名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人,而去为商家做广告,不仅影响不了他人,反而会被他人所轻视,或遭人贬损。因为你们这些明星,还只是不稳定的“星”,是一个时期的“星”,还不能代表一个时代,更不可能去影响几代人。就眼下取得了一点成绩和有了点名气也想在广告之林颠一颠、走一回,怕到头来只会苦了商家也羞了自己。

就拿前国脚xx来说吧,在欧洲赛场上刚有那么一点起色,其实这点起色不排除就有媒体故意炒作之嫌。然而,就这么一点不足以炫耀的名气,在自己的事业尚未取得骄人成就的时候,便被人利用去拍什么电视剧和为多家企业制作广告,特别是在2002年日韩世界杯开赛之前和期间为一啤酒商制作的“一下两个”的广告(一脚踢进两个球,实则被剃了光头) ,无疑是对人和对己最大的讽刺。想必,自己为之羞愧的同时,大多数球迷也在为之汗颜。恰如“星”会暗淡一样,xx的足球之路自世界杯之后,也在暗淡下来,——德甲、中超一如既往比的如火如荼,新人不断涌现,可就是无了他的踪影,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的悲哀。导致这样的窘境,虽不能说是制作广告引起的结果,但此一时彼一时的情景还是令人陡生几分同情。

今年德国世界杯开赛在即,虽中国人没有了再作这样广告的"资本",但其它方面仍不乏类似的影子·比如,前段时间就有报道说,世界跳水王子田某,因不听招呼,擅自涉足“广告商林”,以获取“名人价值”,可初生的牛犊,你又算老几呢,这不,还未玩上“瘾”,便被中国泳协一怒之下逐出国家队,一夜之间就淡泊的销声匿迹,全然没有“亮晶晶”的感觉。也是的,刚有点名气的“你们”,去制作什么广告呀,落得个如此的难堪样,又是何苦来着?不但自苦自悲,且人气财气均失。最近,又在广告商战中看见了一位短跑冠军的影子,“2008”快要到了,我真为他捏着一把汗,——三年后,那又该是哪样的情形呢?

嫉妒也好,杞人忧天也罢。愚以为,要想做好广告啊,还是多去搞定几个有长乡人脸面、有振国人脊骨的“冠军”,多为国家作些贡献、多为自己的事业做些实在的事情,等真的功成名就了,再到本业以外的天地去一展明星、名人气,让人们真正地信服一把,那才叫人爽快。青年明星们,你们说是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山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山我独行点评:

希望青年明星们能听听大众的心声。

文章评论共[2]个
tianxinglan3367-评论

这是个大千的世界,所谓的明星们都还趁着有那么点价值的时候,多挣几个钱,不管他们的理由是多么的冠冕堂皇,这也是当代市场经济的结果啊at:2006年06月01日 中午12:30

梦天使-评论

这,也是一种社会风气罢。。。。at:2006年06月01日 晚上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