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闲聊,建议她多与西方男人和西化男人接触,东方思维的男人不可深交。不料隔墙有耳,被一位血气方刚的对号入座者旁听了去,劈头盖脸给我一顿痛扁,我只得象个小奴才似的,躬身垂首,接受训斥。
这个意外的小插曲,除了证实我的观点,对东方思维的男人更加排斥之外,我倒没有多少沮丧,早已习惯了。
洁尘在《神赐女人力量》中说:“那些嫁了老外或者与老外交往的中国女友,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基本上已经不能再与东方男人交往了,因为她们在东方那种根深蒂固的“少女审美”环境中越来越失落进而郁闷,相反,她们在西方对成熟女人的由衷尊崇中获得了很强烈的认同和满足。”
有位涉外婚姻失败的女士,经历了诸多坎坷之后,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女性若与老外有过一段情后,就意味着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个中缘由,难以尽述。
这种现象,只有经历过、对比过、理性思考和观察过的人,才可能认同。
不知道该如何定义东方思维的男人,也在想这种对比的意义何在,东方男人是否处于绝对劣势,为什么。究其根源,我认为还是培养基的问题,什么样的培养基,培养出什么样的苗。
我预感到,这样的结论会惹怒东方思维的男人,就象前些日子,一位旅居澳州的中国女性那样,在华文媒体公开对中西男子品头论足,肯定西方男伴比中国男伴有魅力,引起轩然大波,她的“二八理论”更是把东方思维的男人气得吐血。
如果问我,为什么推崇西方和西化男人,我拿不出哗众取宠的新理论,不外两样:骑士精神和绅士风度。说到底,这两样东西,还是老生常谈——关乎人格。
厚道的读者可能会质问,你凭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厚道的,可能会上升到国家尊严的高度,甚至会扯上祖宗八代,让先人不得安生。
举个小小的例子。
天生的恐龙相,让本人享有丑小丫的美誉。甚至在凯文最肉麻的吹捧中,都没有违心地夸过我漂亮、可爱或美丽之类。结果我和镜子结了仇,习惯丑陋的同时,与穿着打扮也断了交。这对女人的自信是多么大的无形压力!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保持健康的心态又是多么困难!
结识一位狮城的小伙阿福,华人,在英国念书多年,地道的英语,行云流水,信手拈来。他看到恐龙老太太的照片,没有立即吓晕过去。出乎意料的是,他夸得老太太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受惯了白眼和蔑视,回头率为零的我,如何承受得起如此离谱的吹捧?但阿福的语气,丝毫没有忽悠我的意思。
这样的对比让人心酸进而心冷,心死。·虽然我知道,阿福迟来的赞美,不可能摘掉扣在头上多年的丑小丫帽子,而心灵的创伤和绝望,早已冰冻三尺。
再举一个例子。
不知道跟谁学的,我习惯对朋友表达类似u r very special这样的语意,但不止一次在异性朋友那里碰一鼻子灰,相当尴尬。在我看来很自然,未见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却被误解成,我向他们赠送秋天的菠菜!我暗暗顿足,苦于无法解释。这让我畏于与东方思维的男人交往。
绅士风度作为骑士精神的演变和社交礼仪中崇尚的潜规则,是西方传统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人的民族性格含有优雅的贵族气质,为理想和荣誉牺牲的豪爽,守信,乐于助人,克制,理性和尊严;他们的民族性格塑造还得益于宗教信仰,以求灵魂的洁净和感情的升华,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幸福的追求。鉴于此,西方男人更注重和欣赏独立、聪慧、有内涵、情趣和个人追求的女性。
与西方男人形成鲜明对比,东方思维的男人,一方面整体表现出阴柔和女性倾向,惯于妥协,缺乏承担,鲁莽有余,勇毅不足;另一方面,受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熏陶,居高临下,只能享受女人的崇拜,尤其无法容忍女人出类拔萃,比自己强。症结当然在传统文化培养基里,它的配方中没有相关成分。对个体的渺视和对本性的扼杀,致使人格发育不全甚至萎缩;象《亮剑》和《暗算》等弘扬精神风骨的片子显得凤毛麟角。
由于国力的悬殊,东方思维遭遇西方强手时的种种表现,暴露出因民族不够强大落下的后遗症——个体自卑心理,在跨国婚恋或交往中过分敏感,缺乏平常心。
文化背景、教育理念、生活方式的差异和物质条件的限制,中国男人普遍晚熟和早衰。我和朋友开玩笑说,要想找到比较理想的男人,得耐心等待,等他们长大,等他们心智成熟,不过这时候,你等得花儿也谢了,而他们已然白发苍苍,老态龙钟。再者,因为生存压力过大,中国男人的健康和脑力严重透支,心智尚未健全,身体已经老化,呈现“三十岁的年龄,六十岁的心脏。”
现有教育模式的缺陷,高分低能的畸形发展,使中国男人的魅力大打折扣,综合素质偏低,竞争实力削弱。有个朋友,儿子在美国念书。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以前儿子是我们的骄傲,一直是优等生,升入名牌大学又顺利赴美深造。可是儿子去美国之后的来信,却郁郁寡欢,隐隐透出对父母的不满。我问为什么。他说,令人自豪的东西,到了美国之后反成了笑柄。死读书读成了书呆子,没有其他特长,令人看不起。从佼佼者到被冷落者,儿子一时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他谈了好几个女朋友都失败了,原因很简单,和女孩子找不到共同语言,除了所学的理科专业,综合知识匮乏得可怜。
中国男人热衷“少女审美”,其深层原因在于,社会标准高于个人需要,而约定俗成的社会标准,更多停留在生物层面。对漂亮女人的追求,首要考虑的是男人的面子,是否“出得厅堂”,是否配得上他的社会地位,其次才是审美需要,而心灵的撞击和思想的沟通排位更靠后。就象红顶商人胡雪岩娶十房姨太太,并不光是他喜欢拈花惹草,而是身份的象征,社交的需要。相反,在西方,当选魅力女人的不是玉女,而是玉婆,如索菲亚•罗兰和伊丽莎白•泰勒。这在中国,是很难想象的,从流行语可见一斑:“女人四十豆腐渣。”
美国人丹尼写了一本《张咪,我的性感女友》。对中国人来说,实名公开与女友的私生活,几乎是天方夜潭。中国男人出于面子虚荣,擅长在小圈子范围内炫耀风流韵事,但绝对不会把与情人和太太的隐私公诸于众。张咪的个性魅力及对人、对事、对生命的态度,深深吸引了丹尼。他欣喜若狂地说,咪咪是世界上最懂得如何做爱的女人,是世界上最懂得如何让男人疯狂和快乐的女人,他为她骄傲!听到这样的宣言,我们吓得一楞一楞的。转念一想,尊重个体生命的独立和张扬,懂得平等地欣赏,甚至不介意仰望女人,正是西方男人的自信和福祉。因此,当名女人难嫁国人时,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彼岸。
那么,非东方思维的男人中,有没有可以奉为楷模的呢?有!冯亦代。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冯亦代的背景,刚好又印证了我的观点。冯亦代是大翻译家,毕生致力于向国人介绍西方文学作品,西方文化的精髓潜移默化地融入血脉。冯老暮年与黄宗英的黄昏恋,表现出超乎普通东方模式的激情和浪漫,就不难理解了。学贯中西的冯老,以中西合璧的表达方式写出的情书,兼得西洋文化的意象和中国文化的浸润,正是东方男人将中西文化天衣无缝地融于一炉的绝好示范。
让我们期待更多的冯亦代。
-全文完-
▷ 进入李素君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