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多少个庙宇以“白云”命名?不知道。但峨口的白云寺(有人说这是进入五台山的北大门)却与白云似乎无关,它不在“白云深处”,与“浅处”也不沾边。
滹沱河的上游横穿繁峙县、代县,由东向西而去,峨河是她的一条重要的支流。峨河的出口之处叫峨口。峨口的里面(南面)是大山,——五台山,峨口的外面是平川,——忻定盆地的边缘。
武汉有“龟蛇锁大江”之说,而峨口也有“两龟锁峨河”之势。东山如龟,先把头伸进峨河,西山也如龟,后把头伸进峨河。两gu*头相错,峨河不得不随着东gu*头转弯儿,在两gu*头之间出了山。
白云寺就在西gu*头的右脸颊上。
东山西山都是无名之山,那只是笔者为了叙述的方便临时取名而已。而西gu*头却是有名之山,叫炮楼山。
炮楼山这名称也不是古而有之源远流长,算起来还不满七十岁。七十岁,对人来说,是够老够长的了,对山川大地来说,是太嫩了点儿。“炮楼山”之所以名为炮楼山,是因为侵华日军曾在“gu*头”顶上修了炮楼。这地势好啊,南扼五台,北控繁代,东临陡壁,北枕大山,是个可守可退的制高点。据说当年的日寇,平时在炮楼里站岗放哨,在白云寺里吃喝拉撒,一有敌情,便全部撤进炮楼里。白云寺一时成了日寇的巢穴。如今,炮楼早已不见了,但炮楼的遗址——烽火台般的土基还在,似乎还在向人们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原来的白云寺是什么年代修建的现在已无法可考。在小时候,听说峨口有个东西寺;“文革”初期,又听说东西寺被看作是“四旧”给红卫兵拆了;八十年代初,笔者来到峨口工作,一位当地的教师证实,东西寺确实不存在了。一九九七年白云寺开始重建,逐渐有了现在的模样。在参观白云寺时向一老者问起东西寺,老者说,白云寺就是东西寺,因为原来是两个寺院但又紧挨着而得名,并说原来西寺要比东寺的香火旺盛。至于说到为什么本寺要以“白云”命名,老者也说不说个所以来。
这白云寺虽然建在山坡上,但这山不是什么大山,相对海拔只有几十米,绝对海拔不过几百米,离白云远着呢!——名不副实。
把新建好的寺院叫做东西寺也同样名不副实了。现在是东西中三院了。中院的规模稍大,前有三门,平时正门不开,只留东侧门,供游人和俗家信徒们出入。正殿,也就是所谓的大雄宝殿,面开五间,单脊,六搭椽,前后九檩,廊道环殿,四面檐飞,够气派的。东西还各有厢房十二间。
东西两院的正殿规模要比中院的规模稍逊一点,两厢和南房与正院的相差不大。且三院相通,实际上是一个寺院。还能叫东西寺吗?
-全文完-
▷ 进入探殿窥堂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