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读《追我魂魄》有感&民族的凝聚力文竹.薰

发表于-2006年05月25日 凌晨1:16评论-8条

邪恶的变化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在中国发挥到了极致。与此同时,是中国政府的怯懦和令人无法理解的昏噩,它使我们在经历60多年后仍然感到屈辱。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现代史中,还有一抹亮色,那就是八路军。

前些日子看了褦襶子老师的《一场罪恶的战争看日本民族的凝聚力》,深深的被老师的爱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但是老师所提到的日本的慰安妇如何如何为了自己的民族去做身为女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妓女还妓女的慰安妇)。但是,我认为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当它要遭到侵略需要保卫时,她的儿女们是不会畏惧的,我相信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凝聚力极强的国家。她的女儿也会为自己的国家使尽最后的力量,她们不会比日本慰安妇的爱国之心弱一丝,她们宁死不屈,她们会为兄弟们做好后勤工作。她们是文明古国的后代,她们不会做出有损民族尊严的行为。

为什么这么认为?为什么这么自信?当我看完了新闻记者云杉的《追我魂魄》纪实小说后,我的心久久的不能平静,血液在身体里沸腾。

1942年5月25日,新华社记者王默磬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他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得倒在了离爱妻黄君珏不足50米处。侥幸的是,他活了下来,成为唯一见证这惨烈史实全过程的人。在给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他这样写道: 

“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

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慨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注: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 )

--- 引自《追我魂魄:一个新闻记者对一场战争的追索》作者:云杉

我在行驶的列车上看完了这部小说。分两次,一次从杭州回武汉的列车上,一次南下广州的列车上。在贯穿南北的中国铁路干线上,读着这部记载抗日战争中最平凡的人最不平凡的人生作品,看完了新华社记者云杉的长篇纪实报道《追我魂魄:一个新闻记者对一场战争的追索》,我久久无法从他那基于日寇大屠杀幸存者回忆录的平实文字中走出来,我也无法不浮想连翩心潮汹涌,心中那种愤怒和悲哀居然化为这样一种长歌当哭、落笔无泪的感觉。

我可以想见,在这几千公里的国土上,褐色的土地中曾经一片鲜红,无数的中华儿女长眠地下。闭上眼睛,仿佛看见血浆暗涌,如奔腾的河流。

在和平年代出生我只能在历史中进入战争。读书的时候看过不少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印象最深的是记载南京大屠杀的《屠城血证》,成堆的尸体,血淋淋的场面。到现在我还无法想象,人类之间的杀戮居然有这么残忍。

不仅仅是恨!大和民族构建所谓东亚共荣圈、大同世界,是建立在涂炭中华民族千万生灵的基础上。面对他们制造的血腥场景,有一种痛在骨子里蔓延。于是两种情感混杂,演变成对日本的感情——痛恨。

我无法探究抗日战争里中华儿女真实的生活及人生。大量的影视剧只给我们提供一种历史性的经典人物及场景,在关乎他们的情感的描绘上近似于苍白。小说《追我魂魄》中,在厚重的历史背景下,由于有了对人物个性、情感的鲜明刻画,而使这个在抗日时期并不算起眼的事件有了震撼人心的意义,让我及所有读者在一种伤痛的情绪中急切地跟着作者去寻求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跟作者一样,最先印入眼帘的是培蕊那张照片:年仅17岁,青春美丽。随着追寻的深入,一群鲜活的身影逐渐清晰地浮现:李营长,最具代表性的抗日军人形象;黑村长,饱受战争摧残的农民汉子;左权,掩护总部撤退时不幸牺牲的八路将军;还有包括培蕊在内的宁死不做俘虏的文工团员们;还有战地记者、通讯员;还有兔唇……

我知道自己不应长哭当歌,也不能落笔有泪。因为我不会为了那在手无寸铁的人们面前“因感到了杀戮的狂喜和欢乐而发出非人非兽般嗥叫”的日本侵略军而长歌;我也无法为了太行山阵地里那一片“被整整削去了半截,象人体的残肢般露出了惨白树干”的核桃林而当哭;我也不应该为那些被日寇围追且舍生取义“从悬崖纵身扑向大地”的文工团员们而落泪。不是吗,面对这些带着自己“永不褪色的青春和美丽”勇敢得走上北山峭壁的中华儿女,我只有也只能选择拿起笔,再次记下他们和她们那属于“民族之无上光荣”的永恒生命。不是吗,如果那个17岁、有着“风铃一般的声音、会唱清水河”的女孩培蕊的年轻和美丽真能够穿透60年的岁月的话,她一定会“背着那面红色的小鼓“为我们咏唱“选择尊严的时候也选择了死亡,而且选择得从容不迫”的生死之歌。

粗线条的人物外在描写,与细腻精致的语言情感刻画相结合,作者用其独特的手法,让我在希望(——急切想要了解这背后的故事)与忧伤(——人物命运的叵测)之间徘徊。故事并不跌宕,起伏的,是心灵。

一首歌将培蕊与李营长连在一起。我在网上并未搜索到这首歌。歌名《清水河》,几句歌词很清润温婉,丝毫没有在战争中的慷慨激昂:

山雨呀山雨清凌凌地下

山湾湾旁边是我的家

一盏油灯窗前亮

娘亲盼儿早回家

就是小说后半部出现的这段歌词,却给我带来一种巨大的心灵冲击。我没有亲耳听过它的旋律,或许类似于二战时很著名的《莉莉玛莲》。战争,说白了就是屠杀。我不相信人类的天性中会有嗜血的成分。而被迫的战争,总会让人在无奈中更多一份凄凉。乡愁,与生俱来的情结,在抛家保国的这场战争中,因其温柔缠绵的情绪,而更凸显战争的残酷,侵略者的可恶。

读这篇纪实报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的残暴,“日本人甚至用蒸笼将中国人活活蒸死”……“四处丢弃着被日本人杀害的中国人的尸体,野狼白日梭行”。于是,我不禁合上眼睛问自己:这场战争真得就能简单得归结成中日两种文明的冲突吗?大和民族这种邪恶的本性是如何产生的,又为何在杀害中国平民时发挥到了极致?

尽管努力控制,但还是无法不动容:黑村长的尸体被七零八落散在河滩上;李营长屹立在山头,他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口里却问“鲁艺的同志冲出去了吗”,一边将露出的肠子塞进肚子里;铜家峡一片焦土瓦砾,成堆的尸体中站起一个乌烟熏黑的两岁幼儿,每走到一处半坍的门槛边,就喊一声“娘”;被日寇包围的后勤文工团员们,有枪的留下阻击,没枪的纷纷从山崖一跃而下……

为什么,“5月29日,日寇杀了太行山铜家峡村215名村民,其中有几个月的婴儿,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为什么,村长郝玉生的遗体散落在村前的河滩上,已经被日本人的狼狗撕咬的惨不忍睹”?为什么,“在水井旁,一位怀抱幼儿的年轻妇女倒卧在血泊中,她怀中的孩子依然用死去的小眼睛凝视着母亲”?我无法回答这些负载着生命的沉甸甸的问题,但是我知道“铜家峡村的二十万担军粮,一粒也没有落在敌人手里!”我也知道如果60年前那焦黑的废墟如今还在冒着呛人的清烟,它是在提醒60多年后的我仍然要记住这屠杀血债。

苦难深重的民族。我想起当年学校组织我们去红安革命烈士博物馆中看到的整间整间的照片,黑白色的悬挂于房间四面的墙壁,他们都牺牲在那个被日寇血腥笼罩的时代。多么年轻啊!二十多岁,三十出头,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就这样为民族而壮怀激烈。我无数次在压抑中设想过他们活在今天的感觉,但,历史不容假设。肩负了民族的命运,他们勇敢无畏。他们谱写了一曲人世间最雄壮最深沉最激越的战歌,没有旋律,只有生命与鲜血的铺陈。

到现在除了培蕊因有照片为证、兔唇因其鲜明的面部特征给我留下较明显的外部形象外,其他在战争中牺牲的人物,我根本无从把握他们的外在形象。甚至李营长,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从影视剧里看到的抗日军人的经典形象:高大粗犷,线条刚毅,神情威严。我无法为他安上一张实实在在的脸,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他单独的自己,他是无数军人中的一个,是无数牺牲的英雄中无名的一位;他是代表,他如一座山,一棵树,屹立着。可以清晰感知的,不是外表,是灵魂。

这灵魂,不朽

不过,我可以想象在敌我如此悬殊的情况下,那天的战斗一定是让天地为之动容的场面。如果生者的诗可以让我们都记住1942年的5月25日的话 ,铜寿的《追我魂魄》一定是最好的祭书了--- “八千儿女浴血疆场,天地为之久低昂 / 青山寂寂碧血无痕,追我魂魄呵还我刚阳 / 中华女儿呵令人难忘,她好象百合花凋落在太行 / 热血男儿从容赴难,留下这美丽的故事永远传唱。”也许,如果还能够的话,请一起记住那首《清水河》·

在这场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中,牺牲的中华儿女,统计的数字(其实根本无从统计)让青山失色,让天地动容。血肉铺成的中华国土,如今广袤肥沃,我相信是他们不死的灵魂依然在静静地守卫。

看到前些时温家宝总理答记者的一席话:小泉辩称参拜靖国神社只是作为日本一名普通国员的普通行为,并不是因其首相身份;而温家宝称自己不是民选总理,若只是作为中国的一名普通国员,他会毫不犹豫地下令轰炸日本。我庆幸中国的政府终于强硬的同时,喉头不由得为那我并未曾经历的战争哽咽。

八岁的儿子有次问我一个问题:

外国人坏吗?

我们身边有好人,有坏人,外国人一样,也有好人,有坏人。我回答他。

那日本人呢?他接着问我。

我沉默良久。我相信人的天性都一样,不可能天生就坏,我不想以偏概全,我也不想在儿子刚对世界有初步认知时对其误导,但,我无法遏制自己的情感。

全是坏人。在迟疑很久后,我这样回答儿子。

理智和情感,在这么深的渊源面前,我不认为失去理智有错。

在奔驰的列车上,我用原始的纸和笔,断断续续地记下了这些文字。中途我一度想重新进入小说,但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让我不忍也不敢再去触摸。伤痛还在体内蔓延,咽喉里的哽咽,眼眶里的泪水···浮在眼前的是当年勇士们不屈不挠的身影.

那种痛,如针刺扎在掌心,尖锐般的疼。

此时同行的旅伴均已安睡。拉开窗帘,除了远处忽明忽暗的灯光,外面一片寂寂。那些灵魂静卧地下。我久久地凝视窗外那因列车疾驰而并未停驻的夜色,突然地没有了以往在列车上固有的漂浮感,而有了一种如踩在平地上的塌实。

我知道,因为他们。他们为我们点亮了满天星斗,他们的灵魂托起了民族的脊梁。我轻轻地微笑,然后,泪如雨下。

中华有不朽之儿女,概属民族之无上光荣,是民族的凝聚力让我们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的繁荣昌盛.

一个曾经被骂“东亚病夫”的民族,一个被讥笑“一人成龙,三人成虫”的民族,一个正在失去凝聚力的民族,一个从不好战而又被视为世界威胁的民族,一个美国人妄想和平演变的民族,一个日本人发誓要征服的民族,一个正在为外国人打工的民族。

中国,为了改变这些,你准备好了吗?

没有硝烟的战争,它正在漫延...

团结凝聚力量,加固中国凝聚力,一次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机会,一个体现中国民族精神的时代,那就是二十一世纪的盛世中国!

为了中国,为了民族,凝聚我们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行动!

笑看世界,问鼎世界.这就是我们的决心!

本文已被编辑[钟雨洛]于2006-5-25 8:13:38修改过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文竹.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钟雨洛点评:

一个民族的发展繁荣就是需要这样的凝聚力,不管在抗战年代,还是在现代,国魂不能少。

文章评论共[8]个
夕阳渐红-评论

读完此文,心情无比的沉重及欣慰,沉重的是我们的民族曾经遭受的磨难,欣慰的是看到了我们是一个不朽的民族,因为她有不朽的儿女!
  【文竹.薰 回复】:希望每一个国民提高自身修养,增强国民意识.不要瞧不起自己. [2006-5-28 23:19:49]
  【夕阳渐红 回复】:增强国民意识,迫在眉睫! [2006-6-4 2:26:55]at:2006年05月25日 早上9:26

夕阳渐红-评论

希望精华!让更多的人为我们曾经的凝聚力加固!
  【文竹.薰 回复】:无所谓了! [2006-5-28 23:20:09]at:2006年05月25日 早上9:27

冰河入梦-评论

永远都不可能征服的中华民族,已经从睡梦中醒来,不再畏惧任何列强的叫嚣,铮铮铁骨,已经构筑了不倒的长城。那段屈辱的历史,时刻提醒着我们,加强民族的凝聚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多么重要!
  【文竹.薰 回复】:是的,朋友说得非常好,提高整体素质是急不可耐的,中国人老是说外国人瞧不起自己,其实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2006-5-28 23:23:00]at:2006年05月25日 中午12:58

张贤春-评论

一个正在为外国人打工的民族。
精辟!
全是坏人。   感觉此提法还是有负部分反战友人。
左权,掩护总部撤退时不幸牺牲的八路将军;   加上"副总参谋长"职务如何?
  【文竹.薰 回复】:哥哥说的有理,妹妹接受了! [2006-5-28 23:23:33]at:2006年05月26日 清晨7:46

冰睫-评论

凝聚我们的凝聚力,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不朽的民族,国民们快醒吧!
  【文竹.薰 回复】:谢谢冰姐才支持! [2006-5-28 23:24:04]at:2006年05月26日 早上8:50

银剑书生-评论

http://blog。lanyue。com/blog/view。asp?id=874684at:2006年06月04日 清晨7:16

清秋薄雾-评论

只要国人对自己有信心,提高自身修养.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指日可待!
  【文竹.薰 回复】:妹妹所言有理! [2006-6-10 0:22:12]at:2006年06月05日 早上9:16

蜗牛的壳-评论

看过不少类似的文章,但是当我再次读到这篇时,心依然紧了起来,总是会想着现代的人怎样才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提高爱国精神.我们的国家怎样才能凝聚民族的力量去战胜别国.
  【文竹.薰 回复】:真的很感谢你在此读我的文字! [2006-6-10 0:23:09]at:2006年06月05日 晚上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