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性的揣摩,用什么话语概括人生比较恰当呢?用孔夫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的论述吧,话语太老。几千年以前圣人的话,博大精深,意义深邃,古文功底不深的人,很难把握理解;用西方哲人西塞罗“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被赋予了适当的特点:童年的孱弱、青年的剽悍、中年的持重、老年的成熟”阐述吧,又不能把他“人一生的进程是确定的,自然的道路是唯一的,而且是单向的”概念包括进去,显得有些断章取义。加之西方的语节太长,又比较严肃,对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来说,在记忆上可能造成障碍。由于在理论上找不到根基,所以行为上就显得迷迷糊糊浑浑噩噩,除过年零增长外,其他方面老不得进步。
一天,昏昏苍苍的我和朋友聊天,朋友对人生所持的通俗理解,让我心智大增茅塞顿开,朋友把人生划作九个阶段的理论,使我对人生有了顿悟:十岁时,天天向上;二十岁,前途无量;三十岁,蒸蒸日上;四十岁,基本定向;五十岁,一落千丈;六十岁,回家闲逛;七十岁,打打麻将;八十岁,晒晒太阳;九十岁,挂到墙上。
妙语呀妙语!听完朋友的讲解,我的头脑一下子为之清醒。认真领会贯彻学习,难道不是这样吗?孩童时期,天真烂漫,童心稚嫩,不管他是童年的孱弱还是少年的好奇,只要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二十岁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谁知道今后当省长还是当联合国的秘书长,前程不可估量;三十岁时,身体强健,思维敏捷,是实现愿景的关键时期,总要在各方面显出自己的山高水长;四十岁时,虽经磨砺,略舒华章,但世事艰难,稍不留神,就错过了腾达的年龄关卡;五十岁时,心力开始退步,体力开始下降,头顶着一层玻璃天花板,虽然可以看得见外面的蓝天白云,虽然知道还有几年时间可以折腾,但却更明显的知道,再咋样折腾,也是出不了那层天花板的。六十岁时,光荣退休,几十年的纪律约束一下松绑,爱睡觉睡觉,爱闲逛闲逛,好听的是轻松了,不好听的是失落了;七十岁时,觉是不能多睡的,因为怕死爱钱没瞌睡,是这段时间的通病,路是不能多走了,因为腰疼腿酸,只好坐下来和同龄的老人们打打麻将,因为收入的减少,小打小闹,算是混个时间;八十岁时,虽然脑袋还能转动,但体能确实不行了,或坐在轮椅上,或拿着小凳子,被子孙们搀扶着来到太阳底下,晒晒暖,也算是享受了人间清富了;九十岁时,灵魂已经升上了天国,但形象已经上到了墙上,旁边还加了一层黑边,经常用您睿智的眼光,看着晚辈们重复着人生的轨迹。
啊!太透彻了,太明晰了!只可惜我的顿悟来得太迟了。在人生应该蒸蒸日上的时候,没有把握住时机,就只有踏上基本定向和一落千丈的路了。好在我学过正玄曲线,知道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循着这个曲线,从零点出发,一直上扬到最高点,然后又从最高点下滑回到零点,心里面也就不吃醋了。好在我还是学过一点情商理论的,知道人活在世上要有勇气、有度量、有自觉、有智慧的。知道所谓勇气,是要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事情,所谓度量,是要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所谓自觉,是能够分析自己有没有能力改变一件事情,所谓智慧,是把人有限的时间用在可以解决的问题上。
算了!管它基本定向和是一落千丈,还是按照我的人生三原色过活吧:按照本色做人,按照角色做事,按照特色生活吧!这样就能活的有滋有味,有板有眼。你说是不是?哈哈!
-全文完-
▷ 进入南山孤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