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女儿站立的三尺讲台看一看,这是一年多来的强烈愿望。今年春节,为了陪伴那些家境困难不能归家的学子们,女儿留在了学校,和她的学生在三十晚上吃了团圆饭。而我的家,却在殷切的思念中,迎来了新春。一年多没见着女儿了,孤旅在外的女儿,总让做父母的牵肠挂肚。所以,趁着“五一”长假,风尘仆仆、舟车劳顿,我和妻来到女儿工作的江南某所大学。
来到教学十楼,已是华灯初上,繁星万点。江风透窗而过,顿除一天暑热。空旷寂静的四周,使人仿佛置身于深山。只是这里更贴近社会,更贴近现代,人工装点的五彩缤纷,远没有山里面那白云悠悠,小溪潺潺的自在。一年多来,远离父母的喝护,走出熟悉的故乡,天涯孤旅中,女儿就在这里,积蓄着自身的能量,继续着她的成长;就在这里,接收着社会的磨练,积累着人生的阅历。
站在空旷的教室,一时间,我们都说不出话来。每次和女儿通话或者上网聊天,女儿总是报告着她的喜悦。难道一年多来,她就没有经历过什么艰难或者委屈?也许是女儿已经深切的知道,远离父母,已经让父母整日牵挂,再不能给父母们增加一点心理负担?抑或是四年的大学经历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已经学得了一些保护自己的才能?六目相互交视的过程中,我却分明看见各自脸上的激动,眼角的泪花。
我仔细端详着女儿。女儿长大了,当年的稚嫩已经换作思想的成熟。然而,在我的眼中,她依然是一棵需要精心照料,万般培植的幼苗。情不自禁中,我拿起了讲桌上的粉笔,快步走向女儿经常书写的黑板,工工整整的写道: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醒。聊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这是当时真正的场景,这是当时我真正的心情。女儿呀,当你离我们相去很远的时候,因为工作生活的繁忙,可能暂时把你忘记。可你突然来到面前时,我们激动的心情是不能忍受的。站在眼前的女儿已经长大,那如弯月的眉毛,那如满月的眼睛,做父母的已经有些陌生。高兴地说不出任何话,只有喜泪流后,好像才从梦中醒来。明明知道这一切不是在梦中,但却非常害怕这是在梦中,心情久久的不能平静。
为了不让我过于激动,女儿有意识地差开话题问道:“爸爸,这是您的即景之作还是别人的诗”?“这是北宋诗人陈师道的诗,但更是我心中永藏的一个情感画面和今日的心情写照”。我答道:“当年,宦海沉浮的陈师道养不活自己的三个孩子,便把孩子们寄养在他的岳父家。几年后,当他和孩子们见面时,写下了这首诗”。
其实,这首诗描述的境况,更是我心中永藏的一个情感画面。小的时候,时逢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父亲的工资不能养活一家人,我便被送回到河南农村老家。五年过后,当我突然站在父亲面前时,父亲的激动惊喜也一如这诗中的描写,他一会儿摸摸热水壶,一会儿摸摸茶杯,一会儿翻翻抽屉,一会儿打开柜子,直到热泪流后,才哆哆嗦嗦打开一个纸包,给我到了一杯糖水。父子情深呀!但再深的父子情,在现实的社会面前,有时候也会显出无奈无助啊!
三代人曾经别离的情感,就在女儿这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进行。我知道,这种情感的交流,已经深深地感染了女儿和妻子。女儿脸上依然露着笑容,但这个笑容却显得有些僵硬,妻子背过脸,摸去了快要流下的泪。然而对于这种交流,我却更希望在亲人们之间经常进行。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滚滚红尘中的人们学会感恩、懂得善良、知道付出。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感恩、懂得善良、知道付出的人,就一定会得到幸福。
我曾经离开过父母,那是因为生活所迫。女儿今天离开我们,那是因为志向所使。我离开父母的经历,使我增加了生活工作自立能力,有了让女儿放飞思想的行为。女儿独行社会一年多的经历,更让我看到了明天。但是,我要告诉女儿的是,人啊,就像是一个到处滚动的珠子,亲情,就是那跟永远也撤不断的丝线。这跟丝线把到处滚动的珠子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家庭的根,一个家族的根,一个民族的根。
-全文完-
▷ 进入南山孤独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