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昔日出门打苦工 今日返乡建新村易宗明

发表于-2006年05月20日 中午2:23评论-0条

营造环境,吸引农民工回归;搭建平台,吸纳农民工的人才回流,让一部分跳出“农”门的打工人员重新跳回“农”门。这是湖南省澧县县委、县政府着力培养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引导15411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兴业,并有289名务工人员回到村里担任村干部,将在外面学到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带回家,带领群众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

37岁的罗祖安是复兴厂镇金盆村2组村民,夫妻俩在广东潮洲一家鞋厂打工10年之久。由于上班时间长、工资低,年复一年仍没攒下多少积蓄。去年春,当他得知农村免除农业税、种粮有补贴的消息后,毅然回到家乡,种植棉花8·5亩,水稻5·7亩,精心培育410株果树,销售柑橘1·3万公斤,共获利2·7万元。该镇共有2937人在外打工,近几年党的“三农”政策深入人心,免农业税、修公路,为农民创造了优越的环境。今春以来,不少打工的农民在外不安了,该乡先后有618人跳回“农”门,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全县上下积极寻求兴村富民之路,引导先进思想、要素资源、优秀人才下农村,使一项项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今年4月,县里举行了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招商评审会,确定了9所学校及培训基地,让接受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民能学到一技之长,量身定制了一系列自由组合技术培训的“套餐”。农民开始自觉接受文化技术培训,争当技术能手。

全县确定了一个主导产业,搭建起一个个生产发展的平台。葡萄、双孢蘑菇、大棚草莓、反季节蔬菜等有效农业今年新扩了8000亩。县里以小渡口镇王先荣的葡萄科研基地为龙头,争取了与省农大的合作,打造“万元地”模式,使澧县成了全省闻名的“江南吐鲁番”。如今,张公庙镇、小渡口镇、澧阳镇等乡镇种植葡萄如火如荼。全县计划发展优质高效葡萄3万亩,并计划今年建成集葡萄生产、贮藏、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基地。正是这种“万元地”的巨大吸引力,不少外出打工农民纷纷回乡,投身“万元地”的开发。汪圣军投资近500万元在澧南乡乔家河、双荷、丰坪、中湖四个村集中连片租赁建起了480亩的驷马阳光农庄,聘请高级工程师4人,建高效温室大棚650个,专门种植反季节蔬菜。今年开春,他大棚内的主打品牌香椿、枸杞菜就新鲜上市,香椿亩产十万元,枸杞亩产2·4万元,让他赚了个钵满盆盈,胜过以往做生意赚的数倍。

回乡打工人员中也有不少人投资办厂(场),踊跃捐资加强村里各项基础建设,使居住环境大为改善。复兴厂镇9组胡生武,在外漂泊了8年,先后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的5家工厂打工,仅仅只能维持温饱。前年4月,他回到家乡租赁村里学校闲置的12间教室,饲养了25头杂交母猪、1头系杜洛克公猪,去年仔猪458头,自繁自养肉猪180头,获利11万多元。猪的粪便沼气处理加工后成为有机肥料,不仅解决了饲养带来的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还为当地反季节蔬菜种植提供了大量有机肥,实现了无公害蔬菜种植,提高了纯农业收入。为此,他还被常德电视台采访报道过。

招商引资落户澧县的大批企业也是吸引大批农民工回乡的一大原因。座落在澧阳镇澄平村的大型企业,去年不仅创税收3000万元,还消化澄平村及附近600多名农民就业。如今澄平村大部分外出打工人员纷纷回村,成了离土不离村的“上班族”。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易宗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chen红叶点评:

看了这篇文章,可能有很多在外漂泊的人都想回家一搏了,如今国家免收农业税是减轻了农民的不少负担,也加大了很多农民朋友生产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