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地100亿元gdp和乙地100亿元gdp相同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你别以为我神经发茬了,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gdp。gdp,就是辖区内在一定时期的生产总值,一个国家的汇总数常称国内生产总值,是各行业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简单点说,就是劳动(务)总收入,扣除不含折旧的物质消耗后的余额。即:等于折旧+劳动报酬+税金+利润+其他个人性支付等。
请记住这个公式。
如果两地之一的折旧率太高,比如一辆10万元的汽车,每年折旧25%,第五年还是填写折旧2·5万元;如果人为降低物质消耗,增加“利润”,甚至将亏损报为盈利;如果“劳动报酬”永远高于人们的收入;如果财政总收入永远低于“税金”……这是“明目张胆”的虚报。那么采取财政今天下拨给企业,企业明天上交税金的方式呢?数字是相符了,却是驼鸟的做法,说穿了还是虚报。对这种数字,只要看看当地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电力等能源消耗,居民消费品零售额,可支配财力,等等指标的增幅,也就“一目了然”了。
你能说他们的gdp相同吗?答案是否定的。以上这种目的只为“升官、保官”之举,不说也罢,我说的是实事求是中的“不同”。
从前述gdp的构成,我们可以发现,如果一个地方的gdp,是以大量的投入来换取,那也不足为喜。且看我国目前的gdp,占世界的总量是5%,但我们是以占世界25%的物质消耗取得的,这种高投入,低产出,我们高兴得起来吗?
如果第一产业(农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增加值主要是“劳动者报酬”,而这报酬,又主要是农民的“剩余产品”。此时,此地gdp仅以这种劳动报酬支撑,那财政必定“空虚”,经济发展后劲自然缺乏。如果不大力发展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就只有“久久穷”了。
如果“税金”占了较高比重怎么样呢?那不一定富民;如果“利润”的比重较大又如何?那也与多数百姓的穷富没有直接关联。苏州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两成多,但不管是教授们讲述的数据,还是与的士司机或普通市民交谈,他们的收入,与其gdp的规模,相去甚远。
苏州的gdp,1996年是1千亿元,2001年超过重庆,2002年甩掉天津,2004年达3450亿元,让深圳尾随,在大中城市排名中,列上海、北京、广州3个城市之后,而苏州,不是省政府所在地,更非直辖市,只是一个地级城市而已。在所辖的5个县级市中,昆山、张家港、常熟、太苍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分列前10名的第一、四、五、十位,只有吴江市市委书记的压力“很大”,没能进入前10名,只坐了第十一把交椅。
苏州的gdp,人均近6万元,但老百姓看不见;苏州的财政收入,人均万余元,但老百姓摸不着。与老百姓休戚相关的数字,是居民可支配收入,但每月只有1200元。面对每平方米五、六千的房价,面对名目繁多的学校收费,面对走进医院就让人“头痛”的医疗,确实,苏州百姓不敢言他们很富。这是为什么?答案是:苏州的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外资、台商企业占据大半“河山”。外向型经济对地方的发展,引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落后地区。但这种经济,是打工经济,用互联网上的评语说,就是“只长骨头不长肉”。
迅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创造了gdp,也富了投资者,而投资者却将大部分收益带出境外,老百姓的收入,与想象相差较大。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某企业11人,年人均工资2万元,不错。但一细看,老板领了12万元,工人人均就只有1万元,月均不足千元;如果老板将10万元存入境外银行,那么留在本地的工资性资金就只剩12万元了。
苏州人已经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正在学习浙江人,特别是温州人的创业精神。
浙江省的gdp,改革前在全国是14位,人均12位,国家对他们投资少,人均300美元,技术人员不多,人均教育水平较低,但现在在全国排名却升至第二位。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资本,靠的是人人想当老板的企业家精神。青年人到国企,再跳到民营,或者私企,目的只有一个,学习技术,借鉴管理经验,为自己当老板铺路。他们敢于冒险,善于抓住机遇,勇于把机会变成现实,而这一切又源于他们具有把事业做大做强的精神。浙江农民有1800万人,当老板就有600多万人。
基于这一点,苏州人将招商引资改为招商选资,侧重于可持续发展项目,侧重于第三产业。积极创建适于本地企业家生长的环境,制定各种激励创业者的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政府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整个社会工作环境。对创业者,让其享受外资企业的优惠待遇;为鼓励创业者竞争、创新,财政每年拿出较多的资金投入技术培训和奖励。对本地企业家,一次奖励可上百万元。
扯远了,我们还是继续回到甲乙两地的gdp。
如果两地的地域不同,人口数量各异,他们依然不同。比如,我国gdp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却只有1700美元,还在100名左右徘徊。再从每平方公里生产的gdp看,其位置也遥遥落后。
如果其中一地,gdp的取得,是以盲目引进项目,以牺牲土地、环境和百姓的利益为代价,那他们迟早得回头“吃夹生饭”,到时连老本都得掏出来。
如果两地产业结构不同,gdp的质量也不一样。你能说10个农民生产自给自足产品产生1万元的增加值,与1个工人生产1万元的增加值相同吗?再举一个例子你会更明白。生产一支枪创造100元的增加值,与生产10把大刀创造100元的增加值相同吗?特别是当这10把大刀不能形成合力时。关于这一点,翻开中国近代史你就知道了。
说了这么多,你也许要问:究竟什么是gdp的含金量?我的回答是:既可富民,也能强国!
(注:之三:《国耻难忘》;谢谢支持。)
-全文完-
▷ 进入张贤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