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人、许多事,经历了转身便会忘记·但是,在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我的母亲。岁月--尽管潮湿,但并没有因为什么而中断。岁月--尽管遗忘,却在沉默中学会了记忆,在伤痛中学会了感动······
前些天母亲节,大街上,商场里,超市里只要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地方,那些商家们运用各种温馨手法来促销他们的产品。表面上的这些,虽然只是一种商业促销,其实,在人们的心底里对母亲确实有着不同于其它情感的情素,这种情感来自于血脉相连来自于直觉。
母亲,母亲的笑,母亲的泪,我记忆最深的,其实是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在那深秋的季节,淡淡的阳光照在大街上发着白光,很刺眼。母亲牵着我走到人行道的铁栏边,蹲下身子,拥抱着我,很紧,我被抱得踹不过气来。本能的挣脱开来,疑惑的看着妈妈,妈妈 又在我的小脸上亲了又亲,摸了摸我脖子上的项链(小孩子带的银锁,上面印着我的生日及小名)。问我冷不冷,我用小手摸了摸妈妈的脸说不冷。妈妈要我乖乖的站在这里,不能到处跑,她说她去对面的医院里拿药一会儿就出来接我。我高兴的答应着,看着妈妈不舍的含泪的眼神,走到大街的对面还在看我,我还不停的挥着小手大声的叫着妈妈快点拿好,我不会跑远的,意思就是要她放心去办她的事,我以为妈妈不放心我一个人站在那儿。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太阳渐渐的没有了。路上的行人越走越快,自行车多得我看也看不见对面医院的大门。我的腿脚都站疼了,肚子也好饿,路上的人由多变少,地上的树叶由少变多。风越来越大,我越来越冷,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我蹲下去,低着头。闷声的哭着,我害怕别人看见我哭,我怕妈妈来了说我没用。可是,可是,天都黑下来了,我的妈妈--您去了哪里了。您不记得您的女儿还在这里等着您,等您来接她吗?妈妈,女儿清楚的记得前两天说要给我买一套《小布头奇遇记》作为我的生日礼物,小小的我并不知道自己要过几岁的生日,于是问您我几岁了,您说我还有半个月就四岁了。现在,您怎么就忘记了你的女儿还在这里,她在这里乖乖的,哪里也没去,期盼着您来接她。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您的女儿太小了,谁也不认识,甚至没听说过有妈妈就应该有爸爸。因为,在四岁前的记忆里没有人对我说过爸爸这两个字,一个没有爸爸的孩子她不能再失去妈妈……
天完全黑了,我也按捺不住大哭起来,我的哭声自然的引来了好多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我听不懂的话语,我也自顾自的哭。突然,人们闪开一条路,原来,我一直站着的地方,身后就是孤儿院。里面的人把我硬抱进去,因为我死也不进去,我要等我妈妈。再后来我才从院里的奶奶那里得知,妈妈可能是从孤儿院对面的医院的后门进去前门走了,她是有意识的把我扔在那儿的。
女儿为了要见到你,坚决不吃东西,非要院里的人帮我把您找回来,他们想尽好多的办法让我吃,我就是不吃。园里最疼我的奶奶一直抱着我,用手捏着我的鼻子给我灌米汤,牛奶等一些流质食物。过了一个多星期我还是那个样,奶奶的小儿子从部队回来探亲,知道我的情况后把我带出去和他的同学们战友们一起玩,在那么多的叔叔阿姨的宠爱及呵护下,我开始说话了吃饭了,表面上我恢复了一个小孩子该有的纯真。再后来,叔叔成了我的养父,奶奶也从孤儿院里的奶奶成了我的亲奶奶。那一年是1980年12月,我整整四岁。81年的7月我才正式住在奶奶家里,成了这个并不富足的家里的家庭成员。从那一刻起,我深深的恨着我的母亲。
每当黑夜慢慢浸润的时候,那份孤独那种无助时常让我一个人偷偷的落泪。是母亲把我带进了她亲自布置的抓不着边靠不了岸的黑夜,使我的童年及少年在心灵的灰色里度过。
读小学的时候没有母亲节,但是总也避免不了这个在所有孩子中所拥有的第一人称的称呼。从此,在我的心里极其害怕的听到妈妈这个词,以及要我喊出口来,那简直是用尖锐的刀在我的心脏上面一点点的刺,那种痛,真的好痛。痛得你心口堵得慌,痛得你脚尖针一样的轧。更害怕老师招开家长会指名要父母亲来,也害怕写作文以此为题目。
可是,莫明其妙的是在我的心底里母亲仍然是的一首诗。一首宁静的诗,是一个迷幻的梦。紧存的一点记忆里母亲是一名老师,那时候我虽然很小,但是我认识好多的字而且看书也是看有字的书,不用带拼音就可以读了。记忆深处,妈妈的笑很美,妈妈很美很文静。如果, 爱不可能遗忘,那我就枕着母亲的笑容入睡。其实,内心深处从来没有真正的恨过母亲,只是怨她。
只是不明白她心里有什么事情比扔下我还重,记忆里的母亲是很温柔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寻找母亲。终于,在我的祈祷下,在院里的兄弟姐妹的帮助下,我找到了我日日夜夜思念的母亲。她不在我居住的这个城市,她距离我们有600公里。我坐上开往母亲怀抱的列车,17岁的我和母亲约好了在她居住的城市里的一家宾馆里见面,母亲比约定的时间早到。母女俩见面了,紧紧的抱在一起。我哭泣着,哽咽着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或悲,或喜尽在泪水中挥洒。
母亲谈到了当年的无奈,谈到了她扔下我之后过着惶恐不安的日子,心底里一直放心不下我。也曾试图瞒着她家里的人找我。可是因为种种的原因一直没能做到。听了妈妈这些事,知道妈妈也一直掂记着我,所有的恨所有的怨在那一刻都烟消云散。母亲--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最可亲最挂记的人。可是,当我沉浸在幸福的重逢中时,母亲却对我说她不能让她身边的人知道有我。母亲对我解释了好多好多,我心里虽然不好受,但是只要看见妈妈用慈爱的目光祈望着我的谅解时,我的心柔软得无法去抗拒妈妈祈盼的目光。
妈妈,只要您还记得女儿,女儿已经很满足了。记得一瓣瓣盛开的花,当年就绽放在母亲的脸上,可惜最后的风景我还未来得及珍藏,那一点点弥足珍贵的母爱我还未来得及享用。在我们母女重逢后第三年的春天,我的妈妈她不幸患了绝症,膀胱癌的晚期。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她把我是她的女儿的事告诉了她的儿女们,告诉了她家里所有的人。而后,我的同母异父的弟妹们来接我去见母亲,在母亲最后的200多个小时里,我日日日夜夜的陪着她。她的言语里充满了对我的愧疚,我却一再的表示一点也不怪她。看着母亲被病痛折腾得不成人形,我的眼泪不听话的四处飞溅,心痛得发抖。
我好想问妈妈关于我的父亲的事,我想知道他是哪里人,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不敢开口问。怕问这些伤心的事,加重了她的病情。也不知是真的母女连心还是女儿心母亲知的原故,在一天早上,妈妈对我讲了我的父亲是谁,是什么样的人,哪里人。去了哪里。听得我目瞪口呆,最后叮嘱我不要去找他。要好好的孝敬收养我的叔叔及奶奶,她说她会在天国里保佑我和奶奶的一家,叮嘱筠筠哥哥一定要好好的待我照顾我(筠筠哥哥是我和同一孤儿院里收养的孩子)。我们情同兄妹,也有着微妙的情感。
母亲温柔的目光,和她脸上亲切的笑容。装饰着那片幽幽的竹林,也照亮了我晦色的心。如果落叶也会抒情,我相信一定会在冷寂的秋季,让忧伤化为欢乐。在母亲的目光里漫步,吟唱着自己的歌。
妈妈,虽然您无奈您不得以。可是,您可知道女儿在没有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辛酸及耻辱。虽然奶奶和叔叔对我宠爱有加,可是面对外面的舆论以及因为我的到来给这个并不富足家庭带来的重担,让幼小的我心里承担着与年龄不负压力。不过,正因为这样也给了我与一般孩子不同的锻炼,从此,我变得坚强,自信且自力。立志做一个好孩子,为这个家减轻负担。
转眼间,时光飞逝,母亲已经离开人世11年了。一缕淡烟的思绪,就这样和我依依相守,纸叠的小船放进河流,漂走---我曾经并不美丽的童年。怀想---我曾经欢乐的时光。在陌生的地方---徘徊,哦 我抬头看见了母亲的目光。
母亲节,一个让人们崇敬的节日。曾经---这个节日带给我的是无边的悲哀,经过短暂的幸福后,那曾经的悲哀不复存在,留给我的是对母亲更深的思念。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血浓于水吧。
永远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消减我对母亲那深深的爱,不会因为母亲处理事情不得当而去记恨母亲,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
我始终相信母亲是爱我的,从她回头噙着泪水的目光里我读出了她的爱有多深·
本文已被编辑[古草]于2006-5-18 7:18:59修改过
-全文完-
▷ 进入文竹.薰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