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荷尔德林的名句——“诗意地栖居”。
是的,罗密欧之父蒙太古与朱丽叶之父凯普莱特两人争名逐利,造成仇怨,不许他们的儿女互相往来,但命运却让两人相爱了。这两个年轻人以宝贵的生命来捍卫自己的爱情,并感化了两个顽固的老头子。
这本是一个老掉牙的悲情故事,早在东汉时期我国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里就有了。但我们读《孔雀东南飞》,只留下一声叹息,——毕竟,那连理的松柏,那双栖的鸳鸯,还能给人慰藉,冲淡悲剧的氛围。而《罗密欧与朱丽叶》里两世仇的和解,却只能留下深深的遗憾和久久的悔恨,悲剧的结局并未改变,悲剧的力量也并未减弱。这是我们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原因之一。
不能平静的原因之二,是在我们今天的中国,少有(不能说绝无)为某种健康的理想去牺牲生命的人。那些个为财死,为权死,为名死的,多是见利忘义之辈,事前既心存侥幸,事后则身不由己。“早知今日”,他们绝对“会”不当初的。“好死不如赖活”,连我六岁的女儿都知道,而保尔•柯察金的名言,已随时代化为了绝响。但是,你看罗密欧,他把朱丽叶的坟墓视为“胜利”,视为“灯塔”,要在爱人的墓穴里永生。这种爱的千古绝唱,如同荆轲的“易水之歌”,如同庄周的鼓盆之乐,在有限里寻出了无限,真真正正“诗意地栖居”着!而我们这些苟活者却只能口衔腐鼠,凄惶地惊飞,最多,一生或一时地做到“安逸”、“舒适”或“满足”,距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是很遥远的。我们有太多的顾虑、有太多的牵累,亦或我们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健康的追求,都会使生命失去诗意,坠入卑俗。
是呀,想诗意地生存,就应当高扬起自家生命的旗帜,努力去感动别人!如若不然,也该让自己心中满载别人感动的故事,去驶向人生的彼岸。
有人自己斥资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就自诩“诗意地栖居”了,我非鱼,诚不知鱼之乐,不过在我,只能像葛朗台太太那样说:“孩子,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
柴立中
2006年4月6 日于静修斋
-全文完-
▷ 进入柴立中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