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关于作文教学的阶段目标分四个学段,其中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从上述作文要求不难看出,义教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要感情真挚、内容丰富、有个性、有独特的感受。为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写作的主体,把学生置于主动者的位置,提倡学生写个性化的作文。个性是文章的灵魂。好的文章往往是因为涂抹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了与众不同与感人至深的力量。有了个性,文章便会闪耀出创新的光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教师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特别是自然景物,以爱的眼光去看待去思考,并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中捕捉灵感,以日记的形式积累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而且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
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可以从这两方面去努力:首先,教师应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和自然的大课堂。其次,要鼓励学生自主地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要有“我”在,即自己才有别人所无的个性化的东西,哪怕只是点滴的感悟。
七年级有篇课文是《山中访友》,文章写得富有文采,且充满童真童趣,学生朗读课文时兴致很高。笔者因势利导,倡导学生利用傍晚的时间三五成群去海边“访友”,大部分同学真的利用放学的时间结伴去了。虽然他们本就生活在海边,打小在海边游戏或跟随大人劳作,但这么用心去体察去联想去想象却还是第一次。过了两三天,学生的作文陆续交齐了,结果很令人满意。笔者借此机会又启发他们:“‘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我们的生活环境,特别是身边的景物,千万不要熟视无睹,别说它们随着时间的变化要发生细微变化,就是当你带着不同的心情去观察,感受也一定不同,你所选择的景物和所用的修饰语肯定不同,这样文章的‘个性’或多或少就显现出来了。”
二、引导学生品味生活,写出只属于“我”的文字
我们这里的学生多是“留守孩子”,与父母聚多离少,千里挂念唯有靠电话线传递。平时繁忙的学习和孩子快乐的天性可能没有让他们感到怎样的痛苦,但是当看到别的同学的家长在雨天送来雨伞的时候,当繁忙的家务压在肩上的时候,当生病的时候,就不免会想起与父母分离的那个送别时刻。
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同中有异,有的同学为了避开清晨分别的痛苦就假装睡着了,其实却是躲在被窝里哭泣;有的同学是寸步不离,跟前跟后帮忙拿行李;还有的是沉默不语;还有的当着父母的面就流泪。人在脆弱的时候也是情感最丰富最真切的时候,彼时他们的内心世界一定是千言万语也难以抒发的,像这样的情感体验是那些没有与父母离别的经历的学生所没有的。笔者抓住这个特殊的生活素材,把握机会,创设情景,经常性地去点燃学生心中情感的火花,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使之迸发真实的情怀。2005年秀屿区举办了一次“爱我秀屿,书写成长”的征文比赛,我们班有个四川来的学生,就把自己在此地生活半年来的情感变化 (从在老家的担心疑虑到初至学校的不适应再到与同学去附近游玩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写了出来,很好地表现了主题;还有一个同学的父母打算把她转到山东去学习,她就把自己对班级对同学的难舍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还把对父母做法的不理解却又不得不服从的无奈也如实地写了出来。这种生活自然不是大多数人所有的,写出来让人耳目一新,后来这两篇文章都获得二等奖。
三、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提高作文的“含金量”
“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古今中外论读书的名句俯拾皆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新课标将“阅读”提到极其重要的高度,选文多文质皆美的名家名篇,还有匠心独运的“名著导读”,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阅读常不得法,对教师布置的阅读作业敷衍了事。
为了提高阅读质量,笔者每学期都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指定的名著的书目一般是《名著导读》中提到的,还有就是课文中的作者的代表作;除名著外,还有报刊杂志和介绍科学文化常识的书。针对学生书籍少的现状,笔者充分发挥学校在各个班级装的图书箱,让每位同学献出自己喜爱的书与大家共同分享。为了防范学生敷衍塞责,笔者星期五放学后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指导;鼓励学生多记,记下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指导学生多写,写自己的读书心得,每过一个月进行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至于 “校园文学”,笔者个人认为,要区别对待,不能全盘否定。对时下流行的东西,一无所知显然太落伍了,但要求学生初步了解不必花时间去阅读。
四﹑指导学生给自己的作文“美容”
首先是给作文拟一个新颖的题目,可以利用流行的歌词或歌曲名,可以引用唐诗名句,再不也该用文章中最有震撼力的能突出主题的词句。但有一个原则,不能偏离话题。第二,写好开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写好作文开头尤为重要。因为评卷老师的“任务重时间短”,几乎不可能把一篇作文完整地看完,阅卷时看了第一段,分数大抵就出来了。总的来说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一条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简洁明了,迅速入题。第三,要记得用上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些学生行文还算流畅,但不注意用修辞手法,大不了写出一个比喻句,还写得很大众化,一点新意也没有。要提醒他们比喻拟人句好用所以更要写得新鲜一些,最好还能用上排比、反问、设问、反复。第四,注意景色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色描写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渲染气氛,可以烘托感情,可以增强文章的人文气息。第五,注意选择恰当的形式,比如书信、日记、小标题、题记、尾记等。2003年,笔者指导的一篇“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的征文就是用书信体,结果获得了国家级银奖;还有上文提到的来自四川的学生的那篇征文,是用日记的形式写成的。
“文无定法”,不是放任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此作文教学中给学生一些规范,还是很有必要的。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法,同时要让使学生明白“内容大于形式”,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要严格要求学生审题立意,看清写作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展开联想、想象,在此基础上谋篇布局。
五﹑指导学生参与作文讲评,尝试“发表式”作文讲评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基本上是老师批改,学生对老师批改情况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写作心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既费时费工又收效甚微。因此,新课标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句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具体来说,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找几个功底较扎实的学生,修改同学的作文;还可以让学生面对面互相修改。在具体修改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对每一篇习作,教师都进行充满激情的鼓励,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都有亮相的机会。
进行“发表式”作文讲评。在班级中口头朗读学生互评时推荐的习作;把佳作张贴在班级并投到校广播站;精选优秀的习作参加征文比赛或向各级报刊投稿。
-全文完-
▷ 进入寒秋新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